肝炎肝硬化,湿热毒邪要注意刘渡舟柴胡

高某某,男,31岁,研究生。年4月28日初诊。患者于年患乙型肝炎,年病情加重,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服用中、西药物,未能控制病情发展,后从书中得知刘老善治肝病,特来求治。

初诊时患者面色青暗无华,悲观之情溢于言表。自诉肝区不适,口苦,齿衄,两腿酸软,食少,寐差,小便黄,大便溏泻。

血液化验检查:ALTIU/L,BIL2.2mg%,白蛋白2.7g%,球蛋白4.5g%,A/G0.6/1,Hb11g%,WBC/mm3,PC/mm3,凝血时间延长。

B超提示:肝硬化改变,部分肝坏死,脾大,少量腹水。视其舌红,苔白,切其脉弦而无力。此肝肾阴虚与肝胆湿热蕴郁不化之证。阴虚为本,湿热为标。因本案湿热为患较重,当以治标为主。

刘老疏自制的治疗肝炎之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茵陈15克,土茯苓15克,凤尾草15克,草河车10克,炙甘草4克,土元10克,泽兰10克,茜草12克,大金钱草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龙胆草4克。

医嘱:静养,忌食荤腥油腻,甘甜食物及各种补品,并忌房事。

服药十四剂,饮食增加,大便正常,小便微黄,ALT降双80IU/L,脉来有柔和之象。仍齿衄,两腿酸软,舌红,少寐。此乃湿热渐去,阴血亏虚之本质已露,但毕竟湿热犹盛,不可骤进滋补之品,惟宜清利湿热中兼养阴血,为疏:

柴胡15克,黄芩8克,茵陈15克,土茯苓15克,凤尾草15克,草河车10克,炙甘草6克,茜草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土元10克,泽兰10克,红花10克,海螵蛸15克,虎杖14克,丹皮10克,丹参16克,酸枣仁30克。

又服十四剂,齿衄止,睡眠佳,ALT下降至50IU/L,但仍舌红,乏力,脉来大而无力。此气阴两虚之象,宜清利湿热,益气养阴。

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茵陈15克,炙甘草10克,土茯苓15克,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凤尾草15克,草河车10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土元10克,茜草10克,鳖甲12克,龟板10克,海螵蛸15克,泽兰10克。

上方服两个月,自觉症状均消失,ALT降至38IU/L,BIL1mg%,A/G已趋正常。此大邪已去,惟气血两虚,PC已降至/mm3,皮肤有出血点,面色黧黑。乃气虚不摄,血虚不荣之象,治宜双补气血。乃疏补中益气汤与人参养荣汤两方交替服用。

共服四十余剂,皮下无出血点,面色转红润。血液化验检查:ALT正常,白蛋白4.5g%,球蛋白3.2g%,A/G为1.4/1,血常规除PC略低外,余均正常。B超:肝硬化程度较前明显减轻。自觉症状除时有腿酸困外,余无不适与“肝炎舒胶囊”以善其后。年初,患者重返工作岗位,身体康健,并喜得一子。

1

刘老认为,引发肝炎的主要病因为湿热毒邪,这种理论认识已在临床得到了反复验证。湿热毒邪在一定条件下,如情志内伤或劳倦太过,或饮食所伤等,侵犯肝脏及其所连属的脏腑与经脉,首先导致肝脏气机的条达失畅,疏泄不利出现气郁的病变。继而气病及血,由经到络,则可导致经络瘀阻的病变。

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湿热毒邪不解,每易伤阴动血,从而挟有阴血方面的病理变化产生,此时虚实挟杂,治疗颇为棘手。气滞血瘀,血瘀则水不利,又肝病及脾,影响脾之运化水湿功能,肝之疏泄三焦水道随之失常,终可导致水液停积于体内,致发肝硬化腹水等病。

所以,刘老诊治肝病,首先辨出阴阳气血发病阶段。在气者,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解毒;在血者,又当佐以养血凉血之药物。

本案患者素有案牍之劳,肝脏阴血先伤,继而湿热毒邪侵犯肝脏。初诊时,患者有口苦、溲黄、便溏(肝胆湿热伤及脾胃)、舌红,血液化验见转氨酶偏高的现象。此湿热挟毒蕴结气分之征。虽有阴血不足,但仍以祛除湿邪为要。若误用滋补,则必增湿助热,加重病情。刘老自拟的“柴胡解毒汤”为“肝炎气分阶段”而设,加“三草”者,在于加大其清热解毒之力,本方降转氨酶、球蛋白有良效。其人湿热渐去,仍见齿衄,舌红等症。为气病及血,阴分不足,转方可用养血和血之品,搜解肝脏、经络中之湿热毒邪,并补养肝脏之阴血。临床证明,本方能有效地阻断肝炎向肝硬化方面的发展。待湿热之邪尽去,症状得到改善后,此时又当以治本为主,尤其补脾以培土更属重要,故继续使用补中益气汤,则终使沉疴痊愈。

总之,治疗本病切切把握攻邪与扶正的关系,早期正气尚盛,当以攻邪为主;中期正气有虚,宜祛邪之中兼以扶正;后期气血亏虚之时,宜在补益之中佐以祛邪。如此,方至事半而功倍。

来源:《刘渡舟验案精选》肝胆湿热一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9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