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遇见中医陈师兄,作者郭锡焰
谚曰:“医不自医”,非也!
今年虚岁70,60岁始自学中医,62岁开始有亲友找我看病,临床近8年,帮助许多人,可喜的是,学医也把困扰自己多年的睡眠问题解决了。
郭老为广东中医师承学友把脉问诊
小学五年级之前,我睡眠非常好,通常都是一觉睡到天亮。
然而,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时的某一天下午,突然莫名其妙地心跳了几下,然后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就醒了。
从此,几十年睡眠一直比较差,主要是很早醒,醒来后再也睡不着了,中午基本也不能睡着,并渐渐发展到头痛、吐酸水、肋间神经痛。
为此我做不不少治疗,包括象数疗法、艾灸、推拿、吃中药等,尤其是吃了中药。
六味地黄丸、天王保心丹、朱砂安神丸、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一贯煎、柴胡疏肝散……,只有一贯煎对吐酸水、柴胡疏肝散对肋间神经痛还算有效,睡眠差则一直没有改善。
期间也吃过“耳聋左慈丸”,可是只吃了两三次,没见到有效就放弃了。
学习医理后,我开始从新思考困扰自己多年的睡眠和头痛问题,我又想到了耳聋左慈丸。
“耳聋左慈丸”,出自《饲鹤亭集方》,曰:“耳聋左慈丸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眩目晕,耳聋耳鸣等症。六味加磁石三两,柴胡一两一钱。蜜丸,每服三钱,淡盐汤送。”
方组:熟地四两,山萸肉(炙)二两,茯苓一两五钱,山药二两,丹皮一两五钱,泽泻一两五钱,磁石三两,柴胡一两一钱。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
方中熟地黄质润甘补微温,入肝肾经,善滋阴养血、填精固本,精血充足则耳聪目明,故重用为君药。
煅磁石辛寒而咸、镇潜兼补,善补肾益精、平肝潜阳、聪耳明目;
制山茱萸酸甘温补固涩,善补肝肾之精血;
山药甘平补涩,既补肾阴,又补脾气与脾阴。
三者相伍,既增强君药滋肾养肝之功,又平肝潜阳,故为臣药。
牡丹皮苦泄辛散微寒,善清热凉血散瘀,既泄相火,又制山茱萸之温涩。
泽泻甘寒清利,善泄热利湿,配熟地黄以泻浮火、降浊;
茯苓平而淡渗脾湿,配山药健运脾气而益肾;
竹叶柴胡芳香清散疏升,主人肝经,善疏解肝郁,以利平抑肝阳,故为佐药。
诸药合用,滋补兼镇潜,共奏滋阴平肝之功,故善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耳呜耳聋、头晕目眩。
再次想到“耳聋左慈丸”是因为我在此之前,能想到的方法都几乎用过了,我反过来想,“耳聋左慈丸”是对证的,但之前才吃了两三次,应该没那么快,耳聋左慈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磁石柴胡组成,六味是针对肾阴不足的,这应该是我睡眠问题的“本”,而磁石重坠。如今滋养肾水,不是刚好承接从上坠下的肝火吗?
剩下华山一条路了,必须趟一趟。
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想这回很快就见效了。我吃的是中成药,吃了大半个月,基本能睡够了,早上醒来大约延迟了一小时,中午也能睡着,以前晚上哪怕睡得再少,中午都睡不着,以至于不敢睡,怕躺下没睡着晚上就更难睡,中午就只能坐着打个盹,甚至出门有意坐公交车,为的就是能打个盹。
我庆幸我退休后做了学习中医的决定,习医可以帮助他人,还可利己。
以前我喝点茶晚上一定睡不着,服药后现在我睡前喝茶也不碍事了,头痛和泛酸水也明显改善了,整个人轻松起来,深深地体会到了“若无心头烦心事,便是人生好时节”的意境。
中医圈子里说:不是不能治,是没找对路。我想,我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原来认为,少阳头痛、肋间神经痛,就是柴胡疏肝,脸红、眠差,就是心阴不足,天王保心丹,这些思路看来都没有错,没想到还有上坠肝阳,下滋肾水一途。
看来,我们学中医的,一定要养成发散性思维习惯,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最年长的广东中医师承弟子郭老和师承导师张志敏教授合影
作者介绍:郭锡焰,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年龄最大的学员,年出生于广州,年响应祖国“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下乡到了海南儋县国营蓝洋农场,年海南知青时参加了高考,后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历经了国企员工、记者、个体户等角色转换,临近退休自学中医,现已有近10年临床经验,自觉坚持中医思维的核心价值观。
郭锡焰今年70岁,60岁时开始自学中医,68岁时,不耻下问,拜师学习,现师承于广东省名中医、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广州医院科主任张志敏教授。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