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
马齿苋是我们常见的野菜,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生长。它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命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
普通人眼里的杂草,在中医眼中就是宝贝了。您是否知道这样一种常见的杂草居然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
性味归经
酸,寒。入大肠,肝、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性能特点
本品酸寒清解,质地滑利,入大肠与肝经。既清热凉血而解毒止血,又滑肠而导湿热邪毒从大肠排出,且味不苦易服,故善治热毒血痢、疮肿、血热崩漏、便血。此外,兼利尿通淋,治热淋、血淋可投。
主治病证
①热毒血痢,热毒疮疡。
②血热崩漏、便血。
③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怕食凉性食物、或平素大便泄泻者慎用。
看图鉴别
马齿苋的故事
唐宪宗李纯时期的宰相兼大诗人武元衡和宰相兼良医李绛与马齿苋有一段小故事。
话说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割据,拒不缴获赋税。宪宗刚即位时,西川节度使韦皋病逝,以刘辟为首的将领乘机叛乱。考虑到西川是国家军事重地,宪宗决定派宰相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平定叛乱。
不料武元衡到任后不久,时值炎夏,他的胫骨上却生了个臁疮,病情反复,以致瘙痒发热,肌肉腐烂,脓血淋漓,把他折磨得痛楚不堪,神疲恍惚,食欲减退,最后竟无法胜任镇抚西川的重大任务。宪宗无奈,只好把他调回京都长安,命太医石礞等名医调治,但也久治不愈。
一天,武元衡正闷闷不乐地坐着,一位新来的小吏问道:“您如此苦闷,莫非染恙于身?”武元衡便把病况说了。小吏一听,即刻说道:“下官倒有一方,专治多年恶疮,即便顽恶疮疡,不过几次就可治愈,您不妨一试。”“方药为何?快快道来。”小吏答:“方也简单,采些鲜马齿苋,捣烂敷在疮口,每日换药就成。马齿苋遍地生长,可食用,亦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之药性。”武元衡非常高兴,如法用了几次,臁疮果然就渐渐痊愈了。他由此十分感激小吏,也多次提到马齿苋。
后来,对岐黄素有研究,同为宰相的李绛听说了此事,便把它载入其所著的医学专著《兵部手集方》中,流传下来。再后来,到了明代,医药大家李时珍据此把马齿苋写入《本草纲目》中。
▼往期精彩回顾▼麻黄香薷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藁本苍耳子辛夷蔓荆子葛根柴胡升麻桑叶蝉蜕菊花浮萍知母决明子夏枯草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玄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牛黄射干穿心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