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属原创,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此专业文章供同道交流,非养生方剂,患者切勿模仿应用。
耳鸣耳聋本是耳鼻喉科的疾患,神经科也常遇到,医院的针灸科求治,纯属投医无门撞大运来了。曾诊治一例耳鸣患者就属此类,反而歪打正着,一诊即愈,值得总结。
张X,男,43岁,自由业者,深圳平湖。
年10月20日初诊。
该患自述一向身体健康,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耳鸣响,描述如推土机的机器轰鸣声,两耳发闷,入夜宁静尤甚,白日嘈杂处稍缓解,整日搅扰不宁。伴有胸闷、心烦、善太息,大便不成形。于医院的耳鼻喉科反复检查,未见器质性疾患,以“神经性耳鸣”诊治,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等疗法,治疗月余耳鸣症状不见明显好转。遂改投中医以中药治疗20余天,耳中轰鸣如前。医者说:“此病难医,恐终生难愈矣!”。心生恐惧,以有病乱投医的心态,再来针灸科试试。因当日针灸患者已满,仍以中药治之。
近2个月两耳鸣如潮,静处明显,嘈杂消失,耳中闷塞。伴胸闷,心烦,善太息,大便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缓。
单凭耳鸣一症,虚实却可辨之。因胸闷,心烦,善太息,大便不成形等诸症,实为胸中气机郁滞之征,应责之于肝、肺,宜疏肝理气,宣通肺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20川楝15川芎15香附15
枳实15桔梗10葛根15辛夷15
薄荷10当归15沙参15炙甘草15
五剂水煎服
年10月27日二诊
上方后三剂,耳鸣戛然而止,桴鼓之效!窃喜!奇效!
现乏力,吞咽后左耳稍有响动。守上方减当归,加芦根20。七剂水煎服,以善其后。
……
一月后陪朋友来就诊,经询问,耳鸣止后,未再发。
耳鸣一症,临床常无伴发症状,辨证之时多以耳鸣一症辨之。更有“肾开窍于耳”之明证,所以临证之时,虚则六味地黄丸;实则滋阴潜阳之法。似乎成为今人耳鸣治疗之金科玉律。
自古耳鸣就缺乏专篇论述,更无专科。多是散在于后世医家的论著当中。就耳鸣一症能够成为系统的论述,并多有创新者,当责之于当代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干祖望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就耳鸣的虚实之辨,独辟蹊径(见《干祖望经验集》P),易学易用,临床验之,多有效验。就病因病机更有风热上扰、痰浊蒙窍、气滞轻窍、淸阳不升、肝阳上亢、脾气下陷、荣虚血枯、气血双亏、耳聋预兆等九证,可谓辨证入微。临床上我们真正所辨之证能体现几型呢?
该患之耳鸣,如潮水般轰鸣,有堵塞感,应为实证。依常规多考虑水不涵木,或相火扰及耳窍。可是,该患近两月一直有胸闷、善太息、心烦之症,此为胸中气机郁滞,肺气郁闭之象。单纯的肝肾阴亏难以解释耳鸣之成因。
《内经》有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淸阳不升,或五官之清阳被蒙蔽,即可致耳鸣耳聋。中医认为少阳胆之经循耳外。《慎斋遗书》:“足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少阳为相火”。肝藏血,肺主气,肝失疏泄,肺气郁闭,致五官清窍不通,而发为耳鸣。《证治汇补》言:“肾窍于耳而能听声音,肺也。因肺主一身之气,贯于耳故也。凡治耳聋,必先调气开郁”,可谓经验之谈。
因此,方中选用柴胡、川楝、川芎、香附、枳实疏理肝气,调畅周身气机。桔梗、辛夷、薄荷宣降肺气,以开肺气之郁闭。葛根升清阳,以助耳窍之通利。当归,沙参养肺阴,防大队理气药辛燥伤阴。诸药相伍重在调畅上焦郁闭之气机,气机畅达,清升浊降,耳窍通利,则两月耳鸣,三剂立止。
辨证明理之重要,可窥一斑!
吴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