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2.辛凉药多能()
A.清热燥湿
B.利水渗湿
C.发散风寒
D.发散风热
E.补气助阳
3.不属于症状名类主治病证的是()
A.惊悸
B.耳聋
C.口臭
D.耳鸣
E.冷哮
4.半夏配生姜属于()
A.相杀
B.相恶
C.相须
D.相使
E.相畏
5.在方剂的组方原则中,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是()
A.佐助药
B.佐制药
C.反佐药
D.引经药
E.调和药
6.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弱的是()
A.甲醇
B.己烷
C.氯仿
D.水
E.丙酮
7.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
A.强心苷
B.生物碱
C.黄酮苷
D.糖
E.挥发油
8.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
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不同
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
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
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
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
9.主要根据氢键吸附原理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A.膜分离法
B.聚酰胺色谱法
C.硅胶柱色谱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
E.分馏法
10.用以判断分子结构中许多特征官能团的是()
A.IR
B.UV
C.MS
D.1H-NMR
E.13C-NMR
11.主要根据解离程度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A.分馏法
B.膜分离法
C.离子交换树脂法
D.聚酰胺色谱法
E.硅胶柱色谱法
12.提取含有大量淀粉等多糖中药成分时采用的方法是()
A.浸渍法
B.煎煮法
C.回流法
D.渗漉法
E.索式提取法
13.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二氧化硅
B.活性炭
C.乙醇
D.三氯甲烷
E.二氧化碳
14.樟木中樟脑的提取方法是()
A.回流提取法
B.渗漉法
C.升华法
D.浸渍法
E.连续回流提取法
15.不宜用煎煮法提取的中药化学成分是()
A.挥发油
B.黄酮苷
C.皂苷
D.蒽醌苷
E.多糖
16.下列化合物中,按碱性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季铵碱脂肪杂环碱酰胺芳香胺
B.脂肪杂环碱季铵碱酰胺芳香胺
C.脂肪杂环碱季铵碱芳香胺酰胺
D.季铵碱脂肪杂环碱芳香胺酰胺
E.季铵碱酰胺脂肪杂环碱芳香胺
17.大多数生物碱的存在形式是()
A.游离状态
B.有机酸盐
C.结合成苷
D.无机酸盐
E.N-氧化物
18.阿托品的结构类型是()
A.喹啉类
B.异喹啉类
C.莨菪烷类
D.苄基异喹啉类
E.双苄基异喹啉类
19.山豆根中所含的生物碱是()
A.樟柳碱
B.乌头碱
C.士的宁
D.苦参碱
E.秋水仙碱
20.东莨菪碱具有()
A.发汗、平喘作用
B.抗菌作用
C.降血脂作用
D.镇静、麻醉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21.生物碱pKa值表示()
A.生物碱的熔点高低
B.生物碱的沸点高低
C.生物碱的折光率大小
D.生物碱的溶解度大小
E.生物碱的碱性强弱
22.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是()
A.巴马汀
B.乌头碱
C.莨菪碱
D.士的宁
E.秋水仙碱
23.马钱子中的生物碱主要是()
A.吲哚类
B.莨菪烷类
C.有机胺类
D.异喹啉类
E.喹诺里西啶类
24.麻黄碱具有()
A.抗菌作用
B.降血脂作用
C.发汗、平喘作用
D.镇静、麻醉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25.山豆根中的生物碱的生物活性是()
A.抗肿瘤,抗溃疡
B.发汗、平喘、兴奋中枢
C.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
D.降血脂作用
E.利尿作用
26.《中国药典》中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成分是()
A.小檗碱
B.延胡索乙素
C.毒芹碱
D.长春碱
E.马钱子碱
27.常温下为液态的生物碱是()
A.槟榔碱
B.乌头碱
C.小檗碱
D.麻黄碱
E.马钱子碱
28.洋金花中的生物碱主要是()
A.吲哚类
B.异喹啉类
C.莨菪烷类
D.喹诺里西啶类
E.有机胺类
29.低聚糖含有的糖基个数范围是()
A.2~9个
B.20~70个
C.20~80个
D.20~90个
E.20~个
30.根据形成苷键的原子分类,属于硫苷的是()
A.山慈菇苷
B.胡萝卜苷
C.巴豆苷
D.天麻苷
E.毛茛苷
1.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的本草著作是(D)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由宋代唐慎微编著而成,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全书载药种,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辛凉药多能(D)
A.清热燥湿
B.利水渗湿
C.发散风寒
D.发散风热
E.补气助阳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凡寒凉性药,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故辛凉药多能发散风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不属于症状名类主治病证的是(E)
A.惊悸
B.耳聋
C.口臭
D.耳鸣
E.冷哮
症状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冷哮属于证名类主治病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4.半夏配生姜属于(E)
A.相杀
B.相恶
C.相须
D.相使
E.相畏
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即半夏配生姜属于相畏。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5.在方剂的组方原则中,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是(B)
A.佐助药
B.佐制药
C.反佐药
D.引经药
E.调和药
佐药意义有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弱的是(B)
A.甲醇
B.己烷
C.氯仿
D.水
E.丙酮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为: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乙醚(无水)二氯甲烷甲苯苯四氯化碳己烷石油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7.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E)
A.强心苷
B.生物碱
C.黄酮苷
D.糖
E.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8.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A)
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不同
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
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
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
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
两相溶剂萃取法(液-液萃取法)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不同进行物质分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9.主要根据氢键吸附原理分离物质的方法是(B)
A.膜分离法
B.聚酰胺色谱法
C.硅胶柱色谱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
E.分馏法
聚酰胺吸附物质的原理一般认为系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氨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0.用以判断分子结构中许多特征官能团的是(A)
A.IR
B.UV
C.MS
D.1H-NMR
E.13C-NMR
红外光谱(IR)主要用于分子中官能团的确认以及芳香取代类型的判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1.主要根据解离程度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C)
A.分馏法
B.膜分离法
C.离子交换树脂法
D.聚酰胺色谱法
E.硅胶柱色谱法
离子交换法主要根据解离程度不同对物质进行分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2.提取含有大量淀粉等多糖中药成分时采用的方法是(A)
A.浸渍法
B.煎煮法
C.回流法
D.渗漉法
E.索式提取法
浸渍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的提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3.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E)
A.二氧化硅
B.活性炭
C.乙醇
D.三氯甲烷
E.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14.樟木中樟脑的提取方法是(C)
A.回流提取法
B.渗漉法
C.升华法
D.浸渍法
E.连续回流提取法
中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能利用升华法直接从中药中提取出来。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5.不宜用煎煮法提取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
A.挥发油
B.黄酮苷
C.皂苷
D.蒽醌苷
E.多糖
煎煮法是中药材加入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此法简便,但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6.下列化合物中,按碱性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A.季铵碱脂肪杂环碱酰胺芳香胺
B.脂肪杂环碱季铵碱酰胺芳香胺
C.脂肪杂环碱季铵碱芳香胺酰胺
D.季铵碱脂肪杂环碱芳香胺酰胺
E.季铵碱酰胺脂肪杂环碱芳香胺
目前生物碱碱性强弱统一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则生物碱的碱性大小与pKa的关系:pKa<2为极弱碱,pKa2~7为弱碱,pKa7~11为中强碱,pKa11为强碱。生物碱分子中碱性基团的pKa值大小顺序一般是:胍基>季铵碱>N-烷杂环>脂肪胺>芳香胺≈N-芳杂环>酰胺≈吡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7.大多数生物碱的存在形式是(B)
A.游离状态
B.有机酸盐
C.结合成苷
D.无机酸盐
E.N-氧化物
绝大多数生物碱是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8.阿托品的结构类型是(C)
A.喹啉类
B.异喹啉类
C.莨菪烷类
D.苄基异喹啉类
E.双苄基异喹啉类
阿托品属于莨菪烷类生物碱。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9.山豆根中所含的生物碱是(D)
A.樟柳碱
B.乌头碱
C.士的宁
D.苦参碱
E.秋水仙碱
山豆根所含主要生物碱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都属于双稠哌啶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0.东莨菪碱具有(D)
A.发汗、平喘作用
B.抗菌作用
C.降血脂作用
D.镇静、麻醉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莨菪碱及其外消旋体阿托品有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东莨菪碱除具有莨菪碱的生理活性外,还有镇静、麻醉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1.生物碱pKa值表示(E)
A.生物碱的熔点高低
B.生物碱的沸点高低
C.生物碱的折光率大小
D.生物碱的溶解度大小
E.生物碱的碱性强弱
目前生物碱碱性强弱统一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则生物碱的碱性大小与pKa的关系:pKa<2为极弱碱,pKa2~7为弱碱,pKa7~11为中强碱,pKa11为强碱。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22.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是(D)
A.巴马汀
B.乌头碱
C.莨菪碱
D.士的宁
E.秋水仙碱
马钱子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士的宁(又称番木鳖碱)、马钱子碱及其氮氧化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3.马钱子中的生物碱主要是(A)
A.吲哚类
B.莨菪烷类
C.有机胺类
D.异喹啉类
E.喹诺里西啶类
马钱子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士的宁(又称番木鳖碱)、马钱子碱及其氮氧化物。士的宁、马钱子碱均属于吲哚类衍生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4.麻黄碱具有(C)
A.抗菌作用
B.降血脂作用
C.发汗、平喘作用
D.镇静、麻醉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作用,能兴奋大脑、中脑、延髓和呼吸循环中枢;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能增加汗腺及唾液腺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即发汗、平喘等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5.山豆根中的生物碱的生物活性是(A)
A.抗肿瘤,抗溃疡
B.发汗、平喘、兴奋中枢
C.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
D.降血脂作用
E.利尿作用
山豆根有抗癌作用,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肿瘤均呈抑制作用,有抗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对实验性溃疡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山豆根所含臭豆碱、金雀花碱能反射性地兴奋呼吸,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有较强的平喘作用;此外,山豆根还有升高白细胞、抗心律失常、抗炎和保肝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6.《中国药典》中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成分是(B)
A.小檗碱
B.延胡索乙素
C.毒芹碱
D.长春碱
E.马钱子碱
《中国药典》中延胡索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7.常温下为液态的生物碱是(A)
A.槟榔碱
B.乌头碱
C.小檗碱
D.麻黄碱
E.马钱子碱
多数生物碱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结晶形粉末;具有固定的熔点,有的具有双熔点,个别的仅具有分解点;少数小分子的生物碱,如烟碱、毒芹碱、槟榔碱等为液体,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氧分子或氧原子结合为酯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8.洋金花中的生物碱主要是(C)
A.吲哚类
B.异喹啉类
C.莨菪烷类
D.喹诺里西啶类
E.有机胺类
洋金花主要化学成分为莨菪烷类生物碱。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9.低聚糖含有的糖基个数范围是(A)
A.2~9个
B.20~70个
C.20~80个
D.20~90个
E.20~个
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称为低聚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0.根据形成苷键的原子分类,属于硫苷的是(B)
A.山慈菇苷
B.胡萝卜苷
C.巴豆苷
D.天麻苷
E.毛茛苷
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可分为O-苷、S-苷、N-苷和C-苷。胡萝卜苷属于S-苷,山慈菇苷、天麻苷、毛茛苷均属于O-苷,巴豆苷属于N-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斑蝥的内服用量是()A.0.03~0.06gB.0.~0.03gC.0.3~0.9gD.0.~0.gE.1~3g2.化痰与理气兼顾,体现“治痰先治气”之意的成药是()A.桂枝合剂B.表实感冒颗粒C.银翘解毒丸D.藿香正气水E.参苏丸3.保济丸适用于()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暑湿感冒D.风寒挟湿感冒E.流行性感冒4.赤芍在正柴胡饮颗粒中的功能是()A.散瘀止痛B.理气化痰C.解热止痛D.化痰止咳E.温肺止咳5.具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功能的中成药是()A.感冒清热颗粒B.参苏丸C.双黄连口服液D.正柴胡饮颗粒E.荆防颗粒
6.黄芩在九味羌活丸中的功能是()A.泻火解毒B.清热燥湿C.止血D.安胎E.利尿7.孕妇禁用的中成药是()A.银翘解毒丸B.双黄连口服液C.荆防颗粒D.午时茶颗粒E.保济丸8.正柴胡饮颗粒的功能是()A.清瘟解毒,宣肺泄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D.发散风寒,解热止痛E.祛暑除湿,和中消食9.桂枝合剂中与桂枝同用,共奏散收并举,调和营卫,为臣药的药物是()A.白芍B.生姜C.大枣D.甘草E.陈皮10.午时茶颗粒方中二药合用,一降一升,能助行气消积之力的药组是()A.广藿香、紫苏叶B.山楂、炒麦芽C.陈皮、厚朴D.枳实、柴胡E.桔梗、前胡
11.双黄连口服液的功能是()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发散风寒,解热止痛C.疏风解表,清热解毒D.清瘟解毒,宣肺泄热E.疏风解表,散寒除湿12.表实感冒颗粒方中桔梗的功能是()A.宣肺祛痰B.祛痰排脓C.宣肺利咽D.理气化痰E.解表散寒13.表实感冒颗粒的君药是()A.麻黄、桂枝B.防风、白芷C.紫苏叶、葛根D.苦杏仁、桔梗E.生姜、陈皮14.解表剂的功能不包括()A.祛风胜湿B.止咳平喘C.解暑D.清热E.截疟15.患者症见身热肢痠、胸闷腹胀、尿赤黄疸,医生诊断为暑湿蕴结所致的湿温,治疗宜选用()A.甘露消毒丸B.紫金锭C.六合定中丸D.十滴水E.清暑益气丸
16.用于治疗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的药物是()A.六一散B.甘露消毒丸C.紫金锭D.六合定中丸E.十滴水17.十滴水的主治病证是()A.疮痈B.感冒C.中暑D.便秘E.虫积18.以下中成药不属于孕妇禁用的是()A.保济丸B.甘露消毒丸C.紫金锭D.十滴水E.清暑益气丸19.清暑益气丸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不宜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B.忌食辛辣油腻食物C.不宜与乌头同时服用D.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E.孕妇禁用20.为汗下与清利共施之剂的是()A.防风通圣丸B.双清口服液C.葛根芩连丸D.桑菊感冒片E.双黄连口服液
21.防风通圣丸的功能是()
A.疏透表邪,清热解毒B.解表通里,清热解毒C.解肌透表,清热解毒D.利湿止泻,清热解毒E.宣肺止咳,清热解毒22.不属于葛根芩连丸组成的是()A.葛根B.黄连C.黄芩D.连翘E.炙甘草23.宜使用表里双解剂的病证是()A.实热便秘者B.表热里实者C.气虚下陷者D.虚寒腹泻者E.风寒感冒者24.患者症见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医生诊断为肝胆火旺所致,治疗宜选用的成药是()A.九制大黄丸B.增液口服液C.通便宁片D.当归龙荟丸E.尿毒清颗粒25.由于水停气滞所致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应选用()A.通便宁片B.九制大黄丸C.麻仁胶囊D.舟车丸E.尿毒清颗粒
26.舟车丸注意事项不包括()
A.孕妇及水肿属阴水者禁用B.不可过量,久服C.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低盐D.实热积滞致大便燥结者慎用E.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27.以下关于尿毒清颗粒的注意事项描述不正确的是()A.肝肾阴虚证慎用B.不宜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晚期C.避免与肠道吸附剂同时服用D.对24小时尿量<ml患者,服药时应监测血钠E.应低盐饮食,并严格控制入水量28.尿毒清颗粒方中“通宣脏腑拥气”的药物是()
A.大黄B.茯苓C.白芍D.柴胡E.川芎29.具有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之功的中成药是()A.尿毒清颗粒B.舟车丸C.苁蓉通便口服液D.麻仁胶囊E.九制大黄丸30.醋青皮在舟车丸中的功能是()A.疏肝解郁B.破气散结C.消积化滞D.行气止痛E.利水消肿
1.斑蝥的内服用量是(A)A.0.03~0.06gB.0.~0.03gC.0.3~0.9gD.0.~0.gE.1~3g斑蝥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内服:炮制后入丸散,0.03~0.06g。故选A。2.化痰与理气兼顾,体现“治痰先治气”之意的成药是(E)A.桂枝合剂B.表实感冒颗粒C.银翘解毒丸D.藿香正气水E.参苏丸参苏丸方中木香辛香温通,善醒脾开胃、行气和中;炒枳壳苦泄辛散微寒,善理气化痰宽中;陈皮辛散苦燥而温,善理气燥湿化痰;茯苓甘淡渗利,善健脾渗湿以助消痰。四药相合,化痰与理气兼顾,既寓“治痰先治气”之意,又使升降复常,有助于表邪之宣散、肺气之开合。故选E。3.保济丸适用于(C)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暑湿感冒D.风寒挟湿感冒E.流行性感冒保济丸主治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故选C。4.赤芍在正柴胡饮颗粒中的功能是(A)A.散瘀止痛B.理气化痰C.解热止痛D.化痰止咳E.温肺止咳赤芍苦泄散而微寒,善清热散瘀止痛;陈皮辛散苦燥而温,善理气化痰。二药相合,助君臣药解热止痛、化痰止咳,故为佐药。故选A。5.具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功能的中成药是(B)A.感冒清热颗粒B.参苏丸C.双黄连口服液D.正柴胡饮颗粒E.荆防颗粒参苏丸的功能是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故选B。
6.黄芩在九味羌活丸中的功能是(B)A.泻火解毒B.清热燥湿C.止血D.安胎E.利尿九味羌活丸方中黄芩苦寒清泄而燥,善清热燥湿。故选B。7.孕妇禁用的中成药是(E)A.银翘解毒丸B.双黄连口服液C.荆防颗粒D.午时茶颗粒E.保济丸保济丸孕妇禁用。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故选E。8.正柴胡饮颗粒的功能是(D)A.清瘟解毒,宣肺泄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D.发散风寒,解热止痛E.祛暑除湿,和中消食正柴胡饮颗粒的功能是发散风寒,解热止痛。故选D。9.桂枝合剂中与桂枝同用,共奏散收并举,调和营卫,为臣药的药物是(A)A.白芍B.生姜C.大枣D.甘草E.陈皮桂枝合剂方中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善散风寒、助阳而解肌发表,故为君药。白芍甘补酸敛微寒,善益阴血,敛固外泄之营阴。与桂枝同用,散收并举,调和营卫,故为臣药。故选A。10.午时茶颗粒方中二药合用,一降一升,能助行气消积之力的药组是(D)A.广藿香、紫苏叶B.山楂、炒麦芽C.陈皮、厚朴D.枳实、柴胡E.桔梗、前胡午时茶颗粒方中枳实苦降辛散微寒,善破气消积;柴胡苦辛微寒,善疏泄升散;二药合用,一降一升,更助行气消积之力。故选D。
11.双黄连口服液的功能是()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发散风寒,解热止痛C.疏风解表,清热解毒D.清瘟解毒,宣肺泄热E.疏风解表,散寒除湿12.表实感冒颗粒方中桔梗的功能是()A.宣肺祛痰B.祛痰排脓C.宣肺利咽D.理气化痰E.解表散寒13.表实感冒颗粒的君药是()A.麻黄、桂枝B.防风、白芷C.紫苏叶、葛根D.苦杏仁、桔梗E.生姜、陈皮14.解表剂的功能不包括()A.祛风胜湿B.止咳平喘C.解暑D.清热E.截疟15.患者症见身热肢痠、胸闷腹胀、尿赤黄疸,医生诊断为暑湿蕴结所致的湿温,治疗宜选用()A.甘露消毒丸B.紫金锭C.六合定中丸D.十滴水E.清暑益气丸
16.用于治疗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的药物是(D)
A.六一散B.甘露消毒丸C.紫金锭D.六合定中丸E.十滴水六合定中丸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故选D。17.十滴水的主治病证是(C)A.疮痈B.感冒C.中暑D.便秘E.虫积十滴水主治中暑,症见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故选C。18.以下中成药不属于孕妇禁用的是(E)A.保济丸B.甘露消毒丸C.紫金锭D.十滴水E.清暑益气丸清暑益气丸是孕妇慎用,其他均是孕妇禁用中成药。故选E。19.清暑益气丸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B)A.不宜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B.忌食辛辣油腻食物C.不宜与乌头同时服用D.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E.孕妇禁用清暑益气丸的注意事项是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故选B。20.为汗下与清利共施之剂的是(A)A.防风通圣丸B.双清口服液C.葛根芩连丸D.桑菊感冒片E.双黄连口服液防风通圣丸,全方配伍,汗下与清利共施,共奏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故善治外寒内热、表里倶实之证而见上述证候者。故选A。
21.防风通圣丸的功能是(B)
A.疏透表邪,清热解毒B.解表通里,清热解毒C.解肌透表,清热解毒D.利湿止泻,清热解毒E.宣肺止咳,清热解毒防风通圣丸的功能是解表通里,清热解毒。故选B。22.不属于葛根芩连丸组成的是(D)A.葛根B.黄连C.黄芩D.连翘E.炙甘草葛根芩连丸的药物组成是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故选D。23.宜使用表里双解剂的病证是(B)A.实热便秘者B.表热里实者C.气虚下陷者D.虚寒腹泻者E.风寒感冒者表里双解剂主要具有解表、清里、攻里、温里等作用,适用于表证未除,又有里证引发的病证。其中,解表攻里剂主要具有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功,适用于表热里实,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故选B。24.患者症见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医生诊断为肝胆火旺所致,治疗宜选用的成药是(D)A.九制大黄丸B.增液口服液C.通便宁片D.当归龙荟丸E.尿毒清颗粒当归龙荟丸的主治是肝胆火旺所致的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故选D。25.由于水停气滞所致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应选用(D)A.通便宁片B.九制大黄丸C.麻仁胶囊D.舟车丸E.尿毒清颗粒舟车丸主治水停气滞所致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故选D。
26.舟车丸注意事项不包括(D)
A.孕妇及水肿属阴水者禁用B.不可过量,久服C.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低盐D.实热积滞致大便燥结者慎用E.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舟车丸孕妇及水肿属阴水者禁用。所含甘遂、大戟、芫花及轻粉均有毒,故不可过量、久服。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低盐。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故选D。27.以下关于尿毒清颗粒的注意事项描述不正确的是(D)A.肝肾阴虚证慎用B.不宜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晚期C.避免与肠道吸附剂同时服用D.对24小时尿量<ml患者,服药时应监测血钠E.应低盐饮食,并严格控制入水量尿毒清颗粒应注意肝肾阴虚证慎用。因服药每日大便超过2次,可酌情减量,避免营养吸收不良和脱水。对24小时尿量<ml患者,服药时应监测血钾。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晚期非本品所宜。避免与肠道吸附剂同时服用。忌食肥肉、动物内脏、豆类及坚果果实等高蛋白食物。应低盐饮食,并严格控制入水量。故选D。28.尿毒清颗粒方中“通宣脏腑拥气”的药物是(C)A.大黄B.茯苓C.白芍D.柴胡E.川芎尿毒清颗粒方中白芍甘酸微寒,既养血柔肝止痛,又“散恶血、去水气”,“通宣脏腑拥气”。故选C。29.具有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之功的中成药是(A)A.尿毒清颗粒B.舟车丸C.苁蓉通便口服液D.麻仁胶囊E.九制大黄丸尿毒清颗粒的功能是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故选A。30.醋青皮在舟车丸中的功能是(B)A.疏肝解郁B.破气散结C.消积化滞D.行气止痛E.利水消肿舟车丸方中醋青皮苦辛而温,善破气散结;陈皮辛散苦燥而温,善行脾肺之气而畅胸膈;木香辛香温通,善疏利三焦而导滞。三药同用,可使气畅水行则肿胀可消。轻粉辛寒有毒,能通利二便、逐水退肿,助诸药分消下泄。故共为佐使药。故选B。
1.注射剂常见的变质现象是()A.酸败B.沉淀C.虫蛀D.挥发E.霉变2.糖浆剂剂常见的变质现象是()A.酸败B.沉淀C.虫蛀D.挥发E.霉变3.在以下剂型中,最不易保存的是()A.合剂B.蜜丸C.糖浆剂D.散剂E.膏剂
4.关于气体灭菌养护技术描述不正确的是()A.指环氧乙烷防霉技术及混合气体防霉技术B.环氧乙烷沸点较高C.有易燃易爆的危险D.环氧乙烷是一种气体灭菌杀虫剂E.具有灭菌效果可靠.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5.蛤蚧对抗养护应选的药物是()A.泽泻B.花椒C.丹皮D.山药E.白芥子
6.有关辐射杀虫灭菌养护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不超过0Rad的剂量下,不会产生毒性物质B.效率高,效果显著C.不破坏药材外形D.不会有残留放射性E.辐射后不会引起成分变化7.关于气调养护技术描述不正确的是()A.费用高B.不污染环境C.保存质量好D.容易管理E.防霉8.关于包装防霉养护法描述不正确的是()A.将无菌包装用于中药材和饮片的包装B.需要防腐剂或冷冻设施C.一定需要包装环境无菌.贮存物无菌及包装容器无菌D.目前绝大部分是采用聚乙烯材料E.最适宜用环氧乙烷混合气体灭菌9.关于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描述不正确的是()A.迅速破坏霉菌结构B.利用某些中药的挥发油,使其挥发C.抑菌和灭菌作用D.滋生其繁殖的作用E.对中药表面色泽.气味均无明显改变10.安装“气幕”的首要条件是()A.库房结构密封,外界空气无法侵入B.库房高度大于10米C.库房内不能贮存贵重药材D.库房规模不可太大E.库房不能在市区
11.饮片传统的养护技术中不包括()A.气调养护技术B.密封养护法C.低温养护法D.高温养护法E.除湿养护法12.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的中心环节是在密闭的容器内()A.控制氧的浓度B.控制温度C.控制湿度D.使用气帘E.环境消毒13.气体灭菌养护技术中使用的气体灭菌杀虫剂是()A.二氧化碳B.硫黄C.环氧乙烷D.氧气E.60Co-γ14.低温养护法主要用于()A.草类药材B.花类药材C.贵重药材D.易燃药材E.易散失气味药材15.中药挥发油熏蒸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B.杀灭霉菌C.保持新鲜D.杀灭害虫E.迅速干燥
16.生石灰块的吸潮率可达()A.5%~15%B.10%~20%C.20%~25%D.20%~30%E.25%~30%17.用高温养护法,害虫可在短时间内死亡的温度是高于()A.20℃B.30℃C.40℃D.50℃E.60℃18.在霉菌与害虫繁殖生长的旺季,对饮片的养护宜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通风养护法B.密封养护法C.高温养护法D.清洁养护法E.对抗贮存法19.无水氯化钙的吸潮率可达()A.20%~25%B.60%~80%C.80%~%D.%~%E.%~%20.可减少外界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细菌.害虫对药物影响,保持饮片原有质量的方法是()A.清洁养护法B.低温养护法C.密封养护法D.对抗贮存法E.除湿养护法
2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A.合理配伍用药B.认真审方堵漏C.安全.有效.经济.简便D.浪费医药资源E.准确辨析患者病证2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之一是()A.协同增效B.增强药物疗效C.辨析病证不准确D.延误疾病治疗E.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23.合理用药基本原则中安全目的是()A.临床疗效的明确性B.迅速达到预期的效果C.减少药物不良反应D.使用无毒药物E.防治疾病发生24.对于合理使用中药的正确描述是()A.运用中医药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B.运用中医药知识指导临床用药C.运用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D.运用中医药知识尽量少的临床用药E.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25.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之一是()A.协同增效B.降低药物疗效C.辨析病证不准确D.延误疾病治疗E.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
26.在合理用药的原则中,安全的含义首先是指()A.使用有毒药物时,应考虑是否适当B.使用有毒药物时,应考虑选择合理剂量C.应考虑所选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D.应考虑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后,是否另行选药E.应考虑用药后如出现意外,是否有相应的处理措施27.药师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时,首先保证患者用药()A.经济B.安全C.简便D.有效E.合理28.下列各中成药中,联合用药合理的是()A.更衣丸与消瘿丸B.蛇胆川贝液与人参再造丸C.金匮肾气丸与牛黄解毒片D.心痛口服液与通宣理肺丸E.乌鸡白凤丸与晋砂六君子丸29.属于中成药配伍应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的是()A.更衣丸与内消瘰疬丸B.二陈丸与平胃散C.急支糖浆与珍菊降压片D.银黄片与双黄连口服液E.镇咳宁胶囊与心通口服液30.下列各种成药中,联合用药合理的是()A.更衣丸与消瘿丸B.蛇胆川贝液与人参再造丸C.金匮肾气丸与牛黄解毒片D.心痛口服液与通宣理肺丸E.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
1.注射剂常见的变质现象是(B)A.酸败B.沉淀C.虫蛀D.挥发E.霉变注射液易受到光、热影响,发生氧化、水解、聚合反应,逐渐出现浑浊和沉淀。因此应密封于中性硬质玻璃安瓿中,遮光,防冻结,防高热,并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条件贮藏。
2.糖浆剂剂常见的变质现象是(A)A.酸败B.沉淀C.虫蛀D.挥发E.霉变易发生酸败的剂型有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等。3.在以下剂型中,最不易保存的是(B)A.合剂B.蜜丸C.糖浆剂D.散剂E.膏剂蜜丸是不易保存的一种剂型。因蜂蜜及药材本身含有少量水分,而且糖及某些成分又是蛀虫极好的营养物质,如果贮存环境潮湿,蜜丸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霉生虫。4.关于气体灭菌养护技术描述不正确的是(B)A.指环氧乙烷防霉技术及混合气体防霉技术B.环氧乙烷沸点较高C.有易燃易爆的危险D.环氧乙烷是一种气体灭菌杀虫剂E.具有灭菌效果可靠.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气体灭菌主要是指环氧乙烷防霉技术及混合气体防霉技术。环氧乙烷是一种气体灭菌杀虫剂,可与细菌蛋白分子中氨基、羟基、酚基或巯基中的活泼氢原子,起加成反应生成羟乙基衍生物,使细菌代谢受阻而产生不可逆的杀灭效果,有较强的扩散性和穿透力,有杀灭各种细菌、霉菌及昆虫、虫卵的作用。但环氧乙烷的沸点较低,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因此可应用环氧乙烷混合气体,它是由环氧乙烷与氟利昂按国际通用配方组成,具有灭菌效果可靠、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5.蛤蚧对抗养护应选的药物是(B)A.泽泻B.花椒C.丹皮D.山药E.白芥子对抗贮存法也称异性对抗驱虫养护,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止虫蛀、霉变的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物,如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蕲蛇或白花蛇与花椒或大蒜瓣同贮,土鳖虫与大蒜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冰片与灯心草同贮,硼砂与绿豆同贮,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等。
6.有关辐射杀虫灭菌养护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E)A.不超过0Rad的剂量下,不会产生毒性物质B.效率高,效果显著C.不破坏药材外形D.不会有残留放射性E.辐射后不会引起成分变化辐射杀虫灭菌养护的特点有:①效率高,效果显著;②不破坏药材外形;③不会有残留放射性和感生放射性物质,在不超过0Rad的剂量下,不会产生毒性物质和致癌物质;④有些药物辐射后会引起成分变化。7.关于气调养护技术描述不正确的是(A)A.费用高B.不污染环境C.保存质量好D.容易管理E.防霉气调养护是将药材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对能导致药材发生质变的空气中的氧浓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人为地造成低氧状态,或人为地造成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状态。气调养护不仅可以杀虫、防霉,尚能保持药材原有的色、味,减少成分损失。在高温季节里,还能有效地防止走油、变色等现象发生。气调养护费用低,不污染环境,保存质量好,容易管理,是一项科学而经济的养护方法。8.关于包装防霉养护法描述不正确的是(B)A.将无菌包装用于中药材和饮片的包装B.需要防腐剂或冷冻设施C.一定需要包装环境无菌.贮存物无菌及包装容器无菌D.目前绝大部分是采用聚乙烯材料E.最适宜用环氧乙烷混合气体灭菌包装防霉养护法即将无菌包装用于中药材和饮片的包装。首先将中药材或饮片灭菌,然后把无菌的中药材和饮片放进一个霉菌无法生长的环境,这样由于避免了再次污染的机会,在常温条件下,不需任何防腐剂或冷冻设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霉变。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这种包装时,一定需要包装环境无菌、贮存物无菌及包装容器无菌。无菌包装过程中,对产品及容器的灭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包装容器的种类很多,用在中药材或饮片的包装,目前绝大部分是采用聚乙烯材料。聚乙烯不宜用蒸汽灭菌,最适宜用环氧乙烷混合气体灭菌。9.关于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描述不正确的是(D)A.迅速破坏霉菌结构B.利用某些中药的挥发油,使其挥发C.抑菌和灭菌作用D.滋生其繁殖的作用E.对中药表面色泽.气味均无明显改变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是利用某些中药的挥发油,使其挥发,熏蒸其他中药材或饮片,起到抑菌和灭菌作用的一种方法。具有迅速破坏霉菌结构,使霉菌孢子脱落、分解,从而起到杀灭霉菌,并抑制其繁殖的作用。对中药表面色泽、气味均无明显改变。其中以荜澄茄、丁香挥发油的效果最佳。10.安装“气幕”的首要条件是(A)A.库房结构密封,外界空气无法侵入B.库房高度大于10米C.库房内不能贮存贵重药材D.库房规模不可太大E.库房不能在市区安装“气幕”的首要条件是库房结构密封,外界空气无法侵入。
11.饮片传统的养护技术中不包括()A.气调养护技术B.密封养护法C.低温养护法D.高温养护法E.除湿养护法12.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的中心环节是在密闭的容器内()A.控制氧的浓度B.控制温度C.控制湿度D.使用气帘E.环境消毒13.气体灭菌养护技术中使用的气体灭菌杀虫剂是()A.二氧化碳B.硫黄C.环氧乙烷D.氧气E.60Co-γ14.低温养护法主要用于()A.草类药材B.花类药材C.贵重药材D.易燃药材E.易散失气味药材15.中药挥发油熏蒸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B.杀灭霉菌C.保持新鲜D.杀灭害虫E.迅速干燥
16.生石灰块的吸潮率可达(C)A.5%~15%B.10%~20%C.20%~25%D.20%~30%E.25%~30%生石灰块,又名氧化钙,具有取材和使用方便,成本低,吸湿率高等特点,其吸潮率可达20%~25%,是传统养护方法中一种主要的吸潮剂。17.用高温养护法,害虫可在短时间内死亡的温度是高于(D)A.20℃B.30℃C.40℃D.50℃E.60℃中药蛀虫对高温的抵抗力均很差,因此采用高温(如暴晒或烘烤)贮存中药饮片,可有效地防止虫害的侵袭。一般情况下温度高于40℃,蛀虫就停止发育、繁殖,当温度高于50℃时,蛀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但必须注意的是,含挥发油的饮片烘烤时温度不宜超过60℃,以免影响饮片的质量。18.在霉菌与害虫繁殖生长的旺季,对饮片的养护宜采用下列哪种方法(B)A.通风养护法B.密封养护法C.高温养护法D.清洁养护法E.对抗贮存法当气温逐渐升高,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大或当各种霉菌、害虫繁殖生长旺季时,则宜采用密封法或密闭法。19.无水氯化钙的吸潮率可达(D)A.20%~25%B.60%~80%C.80%~%D.%~%E.%~%无水氯化钙,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的固体,呈粒状、块状或粉状。吸潮率可达%~%。20.可减少外界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细菌.害虫对药物影响,保持饮片原有质量的方法是(C)A.清洁养护法B.低温养护法C.密封养护法D.对抗贮存法E.除湿养护法采用密封或密闭养护的目的是使饮片及其炮制品与外界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细菌、害虫等隔离,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药物的影响,保持饮片的原有质量,以防虫蛀、霉变。
2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C)A.合理配伍用药B.认真审方堵漏C.安全.有效.经济.简便D.浪费医药资源E.准确辨析患者病证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四者缺一不可。既要权衡患者应用药物所获得的收益,又要考虑用药后对患者可能造成的伤害;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与治疗疾病的需要,又要顾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及保护卫生资源与生态环境。2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之一是(C)A.协同增效B.增强药物疗效C.辨析病证不准确D.延误疾病治疗E.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临床上经常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案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辨析病证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2)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3)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4)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5)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6)违反用药禁忌,有悖于明令规定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及证候禁忌。(7)中药之间或中西药之间不合理配伍,造成药效降低甚至失效,而毒性增加。(8)乱用贵重药品,因盲目自行购用,或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滥用贵重药品。23.合理用药基本原则中安全目的是(C)A.临床疗效的明确性B.迅速达到预期的效果C.减少药物不良反应D.使用无毒药物E.防治疾病发生所谓安全,即保证用药安全。一名合格的执业药师在建议临床医师或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时,必须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放在首位。无论所使用的药物是有毒者,还是无毒者,均应首先考虑所用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还要针对所用药物或出现的意外情况,建议医师或患者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消除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之目的。24.对于合理使用中药的正确描述是(A)A.运用中医药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B.运用中医药知识指导临床用药C.运用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D.运用中医药知识尽量少的临床用药E.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所谓合理使用中药,是指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也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或中成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之目的。25.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之一是(E)A.协同增效B.降低药物疗效C.辨析病证不准确D.延误疾病治疗E.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有:(1)努力研习中医药学(2)准确辨析患者的病证(3)参辨患者的身体状况(4)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5)选择质优的饮片(6)配伍用药得当(7)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及剂型(8)正确掌握剂量及用法(9)制定合理的用药时间和疗程(10)严格遵守用药禁忌(11)认真审方堵漏(12)详细嘱告用药宜忌(13)按患者的经济条件斟酌选药
26.在合理用药的原则中,安全的含义首先是指(C)A.使用有毒药物时,应考虑是否适当B.使用有毒药物时,应考虑选择合理剂量C.应考虑所选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D.应考虑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后,是否另行选药E.应考虑用药后如出现意外,是否有相应的处理措施本题考查合理用药的原则。在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中,安全的意义首先是指应考虑所用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27.药师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时,首先保证患者用药(B)A.经济B.安全C.简便D.有效E.合理所谓安全,即保证用药安全。一名合格的执业药师在建议临床医师或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时,必须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放在首位。28.下列各中成药中,联合用药合理的是(E)A.更衣丸与消瘿丸B.蛇胆川贝液与人参再造丸C.金匮肾气丸与牛黄解毒片D.心痛口服液与通宣理肺丸E.乌鸡白凤丸与晋砂六君子丸以乌鸡白凤丸为主药治疗妇女气血不足、月经失调,辅以晋砂六君子丸,以开气血生化之源,增强主药的养血调经之功。29.属于中成药配伍应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的是(B)A.更衣丸与内消瘰疬丸B.二陈丸与平胃散C.急支糖浆与珍菊降压片D.银黄片与双黄连口服液E.镇咳宁胶囊与心通口服液二陈丸燥湿化痰为主药,治疗湿痰咳嗽;而脾为生痰之源,辅以平胃散同用,燥湿健脾,可明显增强二陈丸燥湿化痰之功。30.下列各种成药中,联合用药合理的是(E)A.更衣丸与消瘿丸B.蛇胆川贝液与人参再造丸C.金匮肾气丸与牛黄解毒片D.心痛口服液与通宣理肺丸E.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同用,可明显增强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止痉的功效,治疗心悸失眠、眩晕健忘。
润德教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