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柴胡第7天

柴胡/CháiHú

RADIXBUPLEURI

上一期: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麻黄

第6天

中药速记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

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

别名:

茈胡、地薰、山菜、茹草、柴草。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主治病证: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理:

抗惊厥、解热镇痛、镇静、抗炎、短暂的降压、抗病原体、提高免疫力、抗辐射。

△柴胡植物

△中药材柴胡

性状鉴别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中药故事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财家,顾有柴姓和胡姓两个长工,他们互称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狠心的地主老财竟然把生病的胡弟解雇并逐出家门。

柴兄很为生气,找地主老财申诉无果,一气之下,柴兄背起胡弟便出走了。途经一座山边,胡弟实在是走不动了,躺在地上。柴兄去找野果充饥。

胡弟的肚子饿得难耐,随意在山边地上拔了一种似竹叶子的草根咀嚼起来,一时便感觉身体轻松多了。等到柴兄回来时,发现柴弟时泠时热的毛病没有了!胡弟把这个情况告诉柴兄。

柴兄、胡弟两人都认为此野草肯定是一种药,于是便挖了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得了忽冷忽热的穷苦人煎汤喝,不料效果非常好,确有治病的功效。

于是他们两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治愈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此草药称为“柴胡”,延续至今。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1

END

1

精彩推荐

药匣子:中医执业的好助手!

声明: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匣课堂积极保护原创者版权,文中观点、文字图片多取材于网络,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支付稿酬或删除。

赞赏

长按







































招聘SEO/SEO主管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