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周一我们讲过的升麻之后,今天学习常与它搭配的一味药物——柴胡。
不同的药有不同的药性,就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一样,千差万别,所以你每认识一个药,每尝一味药,就跟认识了一个人一样,你就知道它是一个什么秉性,什么脾气,能干什么事儿。所以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大夫,用药如用兵嘛,一定要熟悉每一个药的药性,才能知道怎么去用。所以象麻黄呀,龙胆草呀这种个性鲜明,偏厉的药,只有在非常情况下才能用。日常普通的工作就交给柴胡来处理,柴胡就像路上的交通警察一样,到处都是,工作很普通,但是工作也很重要,这么个意思。
柴胡有南柴胡和北柴胡之分,北方用北柴胡多一些,南方用南柴胡多一些。南柴胡的药气更柔和一些,南柴胡一般根和茎都用,南方一般是根茎叶全草,北柴胡一般只用根。(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北柴胡)
柴胡长在一般普通的山上,北方地区都有,我们看一下柴胡的样子,也是细细的一茎直上,叶子很细长,狭长,就跟柳叶一样,而且长得不高,个头也比较小。
细细的,叶子也很小,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茎是“之”字形,细细的,每一个叶子的节间呀,稍微拐了一个弯儿,拐过来拐过去,有点“之”字形的意思。从柴胡本身生长的状态来讲,是比较柔和的,因为长得比较细弱,比较细小,柔弱,但是又稍微拧着一股劲儿,还有一点点力量,力量不是很大。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相比,根儿比较小,地上部分相对长一些,也就是说气散的比较多,留下的比较少,根的作用也是偏于舒达。这是柴胡的根,北柴胡的药用部分是根,不是很大,比较短小。
南柴胡,饮片显得松软一些,气来得柔弱一些。北柴胡饮片就结实一些,颜色发暗。大家看北柴胡的标本,如果有比较好看的菊花心,味儿一定是很香的,很浓郁的。
柴胡这股气,就跟我们喝一个好茶一样,是比较清淡,带着一点点香气,又不是很浓郁,淡淡的香气,轻清舒展的感觉,有一股往里推着你走的力量,但是又很柔和。不像麻黄那么急,麻黄你一喝,腾的头都大了,柴胡不会的,柴胡就是很柔和地推着你在走,舒展,淡淡的芳香。我们有时候买的柴胡,放的时间长了,有时候没有那个明显的香气了。
所以柴胡主要用于疏肝,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总之都知道它是疏肝的,它为什么能疏肝?原因就在于,柴胡这股气柔和、舒展、淡雅、清透,跟人体正常流通的这股气,状态比较接近,但力量比人体之气流通的力量稍微大一些,看它那个茎,“之”字形,带着那么一点气势,一股力量,不是很大,但是足以把一般的郁结推开。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小柴胡汤,柴胡用到了8两,就是克呀,为什么用那么大的量,因为这个力量很柔和,力量并不是很大,用少了郁结推不动,所以肝气郁结用柴胡舒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的药气很轻柔很舒展,缓缓地就给你推开了,但是呢,用量要大,用量小了郁结推不开。
这里所说郁结是指什么郁结,比如突然生了个气,突然看什么不顺眼,一股气憋在里面,这种临时出现的肝气郁结,用量要大,克,一付药就好了。但是我们平时的疾病中,也有肝郁,慢性病,好几年了,十几年了,脉也是弦紧有力,那个不可能说,克柴胡就推散了,病根很深的,它也需要推散,那怎么办?这种顽固性的疾病,那就是缓缓化解,就是小量的,12克,顶多24克,缓缓地给他舒展,慢慢来,给他舒展上三个月,他也就好了,慢慢跟他磨,就是这个策略。新病急病这种郁结,柴胡用量不怕多,很柔和;久病重病,郁结深,柴胡用量不要太多,太多了伤阴气。
我以前治过一个,很瘦的男子,老是郁闷不得志,长期肝郁,肝郁化火,消耗的就很瘦,一摸脉弦急有力,“嘣嘣嘣”,一看,小柴胡证啊。柴胡用到三十多克还是二十多克,忘了,量相对大一些,还不是最大。我说,吃一个星期吧,保管有用。他也是治了很多地方,效果也不好,看我夸下海口,很高兴,就回去吃了,一吃,哎呀,太舒服了,效果真是好,这个大夫真有两下子,既然很好,再吃一个星期。又吃了一个星期,结果来不了了,人抬着来了,说第一个星期那么好,第二个星期就直接把我放倒了。
自然是散的太厉害了,他就那么点气郁在那个地方,吃一个星期正好散开,再用就把正气消耗了,消耗正气很厉害的,从那之后,我就知道,原来柴胡这个劲儿这么大呀。其实它很柔和的一个药,没那么骏猛,所以我们治病用药,一定要先看正气的虚实,很多时候你觉得是再巩固一下,往往就坏事儿了,一定要见好就收。
所以只有两种情况柴胡可以用大量,一种是,刚出现的郁结,可以用大量,保险起见45克以下,就可以了。再一个,就是有些久病,郁的比较厉害,你想临时攻一下,也可以用。这两种情况,不管哪种情况,建议不要超过三付,多了肯定就消耗正气。所有的疏散的药不管多么柔和,都是在消耗消正气,柴胡这么柔和的药,也是在消耗正气。
凡病则郁,凡是有气郁,柴胡偏于疏达气分郁结,就是你摸着那个脉还能走得动但比较紧,因为柴胡这个味儿闻着很清香的,很清透,不像麻黄那么冲,不像桂枝味儿那么大,柴胡比较淡。好的柴胡买一袋子,老远就能闻到香味,这个柴胡仔细闻也有香味儿,我们尝尝那个药液,也有一股淡淡的香,其实比较柔和的。少量的用,配合一些滋润养阴的药,是可以长期使用的,你看我只要方子里面有山药,有党参,柴胡都是长期用的,因为有滋养的药配伍,长期用,十几克,一般12克,小孩用6克、8克,都可以长期用,用多了就不行。
《神农本草经》里面讲到推陈致新的药,只有两味,柴胡和大黄。什么叫推陈致新,就是加快新陈代谢,加快气血流通,就这个意思。柴胡是从经络气机流通的角度,来加快气血流通,大黄主要是从六腑以通降为和的角度,加快腑气通降,加快浊气排出,从这个角度来推陈致新,所以,这两味都是很重要的药。
一般的郁结,柴胡是一个首选药物,单味用也有效的。从调气的角度,我喜欢柴胡陈皮一起用,都很柔和,柴胡偏流通,陈皮偏破气,对于明显的气机郁结效果更好,一般柴胡12克,陈皮6克,大概这样一个比例,这是我常用的一个对药,跟大家说一下。
南方用南柴胡,有的地方甚至连地上部分一起用了,疏达的效果就更柔和,更轻柔。用根儿,地面以下为阴,流通的气偏深一些,地上部分流通的气偏浅一些,有点类似薄荷的意思了,表浅一些。南方人肌腠比较疏松,南柴胡本身比较弱一些,用全草的话可能气就更柔和,北方人还是以根为主,用北柴胡为主,比较好一些,力量相对强大一些。
唯一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如果用的量比较大,不要时间太长,太长伤正气,伤阴气,行气的药都会伤阴,耗气则伤阴。有没有不适合用柴胡的?因为这个药比较柔和,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用一点,一般不会有大的错误,如果特别特别虚,那就算了,不要用了。这个药就是什么时候用都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用量不要很大就可以了。
凡是我们常用的药,一定有它的特点,气相对比较柔和,偏性不是很大,与人体的气机比较接近。
再听听老先生的故事吧……
有个七岁的娃子,这几天都不太肯吃饭,偶尔还发热,每天都会有一两次,热过后,又像正常一样,他父母以为得了什么怪病,因为这娃子发热的时候,都有点昏不知道人。
于是就向学校请了几天假,敲开了老先生的门。
老先生说,往来寒热。
小徒弟便在边上马上说到,小柴胡汤主之。
老先生又说,脉弦。
小徒弟又说,弦主肝胆病。
老先生又说,娃子伤食,不肯吃饭。
小徒弟便脱口说,木不疏土。
老先生点点头,笑着说,回去就用小柴胡冲剂吧!
这父母却有些疑惑,说到,就……这么简单吗?小柴胡颗粒不是治感冒的吗?我这娃子可不太爱吃饭啊!
老先生笑笑说,饿饿他就爱吃饭了,不给他零食,他就爱吃主食了。
这父母听后就按老先生所说的照办。
吃了两天药没有再出现每天的发热了,而且这两天吃得清淡少油盐,也没再吃零食,这娃子饿得如狼似虎,看到什么都想吃。
这父母看了后,笑笑说,娃子的病还是大人的病,大人的病是病在观念,错误的观念会导致孩子病痛的身体。
所以身体的素质,是你观念正确与否的体现。
当身体出现不调时,要多反思饮食观念有没有出问题,只有拔掉竹竿,才能从根源上去除影子,所谓的病痛,不过是不良观念在身体上的投影而已。
记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医学传灯》曰,伤食而用柴胡,以其能升少阳之气也。
再看一个案例:
有个妇人,乳腺增生多年。每次月经来都要胸胁胀满,最近不知是不是晚上吹空调太厉害,总是吹到风就咳嗽,先是白天咳,后来晚上也咳,咳到难以睡好觉。于是她就先不管乳腺增生,要先治好咳嗽,不然连正常工作都难。她敲开了老先生的门。
伴随着阵阵咳嗽声,老先生问,徒弟你听到什么呢?
小徒弟说,我听到肺的声音咳嗽。
老先生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何脏咳嗽呢?
小徒弟就摸起脉来,他疑惑地问,怎么咳嗽这个肺脉,并没有独大,而这个左关脉却独大呢?
老先生说,你问问她是否有乳腺增生或胆囊壁毛糙?
这妇人惊讶地说,这都让你看出来了,我现在是想治咳嗽,乳腺增生胆囊炎,我都有。
老先生笑笑说,中医治病是五脏相关,生病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根所在,就像南瓜它结果在一边,而根必定长在另一边,因跟果,时常都不是在同一处的。
这病人听后点点头说,不知怎么这几天特别郁闷,越闷咳嗽就越厉害,搞得我都不想呆在家里,就想出去散散心。
老先生笑笑说,各随其所欲而治之。你想去散散心,是因为你有肝郁在前,所以你有这个欲望,就像人渴了想喝口水,饿了想吃碗饭一样。
这妇人听后点点头说,真是这样,我饭后到公园去转几圈后,便发现会舒服些了,但还是没有把咳嗽治好,这几天也吃了不少止咳糖浆,还买了最好的念慈庵。
老先生接着说,你这不是体虚咳嗽,而是气机郁滞咳嗽,治法完全不同。
小徒弟说,体虚咳嗽,虚则补之,可以用膏方来滋养,或者糖浆来濡润。气机郁滞咳嗽,郁者达之,就要疏理气机。
然后老先生根据她左关脉弦硬,就给她开了小柴胡汤。
徒弟疑惑地问,要不要加减呢?
老先生说,原方即可,有是证,用是药,方正对应,其效立定。
果然第一剂喝上去,就不咳了,胃口开了,喝完三剂药,老觉得腋下满胀的,居然放松了。
小徒弟琢磨这个方子,琢磨了好久,还是疑惑的问老先生,这里面没有特别止咳的药啊!
老先生笑笑说,小柴胡汤止咳胜千金,对于肝胃不和,气郁而咳,这小柴胡汤是特效的。
小徒弟又问,通过疏肝来治理咳嗽,一般的医家都不知道啊!
老先生说,肝主疏泄,它不单疏泄肝脏的气机,周身的气机,五脏六腑的气机,它都能疏泄条达。
小徒弟听后点点头,这病人是肝肺气郁,借木郁达之来去理顺肝肺气机,所以才用小柴胡汤。
老先生笑笑说,《黄帝内经》曰,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这时小徒弟惊喜地说,我明白了,原来用理顺肝气来调肺,古籍中早有记载,肝主风,肺为人体天空之云朵,如果肺气郁闭,如同乌云盖顶,这时清风徐来,吹开乌云,重见晴天,肺气晴朗,其咳自愈。
再讲个柴胡治疗气郁耳鸣的故事。
有个老阿婆她跟邻居吵了一架,耳朵嗡嗡作响,她以为过几天就会好,想不到一周过去了,不单不好,还加重,甚至一边的耳朵听不到声音,这可急坏了老阿婆。真是吵架没占到便宜,又惹来一身的病。老阿婆越想越急越气,这样耳朵就闭得越厉害。这可怎么办呢?难道从此就听不到家里人说话了吗?医院,而是先来找老先生了,老先生笑笑说,不聋不哑不做老人。
这老阿婆把耳朵凑近去说,啊,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
老先生笑笑说,算了,没法跟你沟通,这脉象怎么样啊?
小徒弟说,脉象弦硬得很。
老先生又说,这个耳鸣耳闭,该怎么办呢?
小徒弟说,肾开窍于耳,应该补肾才对,但奇怪,这肾脉一点都不虚。
老先生点点头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以为肾开窍于耳,就只会用补肾来治耳朵的病,万病都要分虚实,虚实如果不明,理论再完整完美,都没有临床实效,都会像空花镜月一样。
小徒弟点点头说,那先生的意思是,弦硬的脉,还是要从肝胆论治咯。
老先生点点头说,从气上得的,还得从气上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老阿婆看到师徒两在交流嘀咕,自己却听不清楚,便很是着急,她大声地说,大夫啊,快给我治病啊,我等着要回去呢?
老先生知道她着急,也知道她听不清楚,便在纸上写道,戒急躁、戒怒。
然后说,你能做到吗?做不到这病就别瞧了。
这老阿婆就是急躁,看病几分钟的事情,她都等不了。这三个字直接就刺中了老阿婆最明显的脾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讲到改脾性,谈何容易,所谓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你若能理顺脾气,降伏急躁烦,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啊!
然后老先生便说,徒弟啊,你看通气散还有没有?
小徒弟说,有啊,昨天我还备好一大罐。
老先生笑着说,就给她点通气散吧!
这老阿婆把药拿回去吃,一吃耳朵就通了。
她很高兴,但也没有得意忘形,没有忘记老先生那戒急戒躁戒烦这三戒。
因为老先生跟她说,下次再因为急躁烦跟别人吵架,引起耳鸣耳闭,这喝药就没效了。这老阿婆怕真的耳鸣耳闭,经过这次后,她想跟别人吵时就懂得收敛收敛了。
小徒弟却还在纳闷,为什么通气散用柴胡、香附、川芎呢?怎么治耳朵的药,尽是些梳理肝胆气的。
老先生笑了笑说,你看这胆经、肝经是怎么走的呢?
小徒弟看了下针灸铜人说,肝经布胸胁,上巅顶,胆经走人体侧面,绕耳朵,肝胆又相表里,我明白了,肝胆经堵塞也会引起耳鸣耳闭。通开肝胆经,就等于打开耳窍,把弦硬的脉象一松解,就像打开窗户一样,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老先生点点头说,现在人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生气就是在自己闭自己的气机,就是拿别人错误来惩罚自己。每生一次气,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经脉打乱,让气机郁滞,就像把门关上,你能听到外面多姿多彩的鸟语虫鸣吗?所以人们不是需要治耳鸣的药物,医耳闭的汤方,而是要懂得过一种少生气少着急,少燥火的生活。
《医林改错》:通气散疏肝理气,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柴胡、香附、川芎三味研末。
馨若淽兰与君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