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柴胡 >> 柴胡归经 >> 素与朴

素与朴

柴胡の胡柴

原创专栏

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家长决定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柴丹:有家长提问: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什么不是其他习惯?提起阅读大家都说好,但我们思考过阅读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吗?

胡素青:我觉得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有一个和自己的心灵交流的渠道。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和感知得到丰富,让我们能赋予一个原本苍白的、没有意义的现实以意义。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不同。书本中有独属人类的一个超越性的世界。书籍中的具体知识赋予人更强的能力,其中的精神养料则能超越现实,抚慰人类的孤独。

柴丹:我自己对阅读的感想是:读书是一个让我们深情体会世界万物和自我感受的通道。

当我们领会到阅读的最高意义,才能从人性宏观发展的角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不是从技术性的角度训练孩子,把读书当成实现功利性目的的工具。

胡素青:所以我觉得亲子之间的沟通是培养阅读习惯的一个前提。阅读的本质是心灵的沟通和成长。你需要注意到孩子对世界萌发的兴趣,回应他的好奇心。书籍是跟随着孩子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的,当他觉得读书能让他进一步了解世界,发现更有趣的东西,他自然想要阅读。

柴丹:这种兴趣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在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做的是生活与书籍之间的桥梁。你会知道,你的孩子对什么事物感兴趣的时候,有什么样心情的时候,可以读什么样的书。而不是机械性地把书塞给他让他读。我们不能忘了,生活和阅读是一体的,都包含了思想和情绪的交流。如果有家长抱怨孩子不愿意阅读,那我想他也要反思一下,生活中你提供给孩子丰富细腻的情感养料了吗?

胡素青:是的,父母越能准确地、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当下的感受,并且能把他的感受和你的语言联系起来,那么这个孩子对自己当下状态的描述会越来越准确。这就是语言能力的一个体现(也是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基础)。然后这个孩子的感情就会变得很丰富,很细腻。他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将来就不会在情绪上出问题。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孩子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当人不能用语言把情绪描述出来的时候,情绪就会滞留在身体里,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柴丹:如果家长意识不到读书和生活的深层联系,只是依据“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把孩子丢到书籍的海洋里,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需求,那么,即使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未必对他的生活真正有益。

胡素青:所以我还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读书,对其他事物、人际沟通不感兴趣,我觉得这个孤僻状态也不好。一个平衡的孩子不仅能从书籍中找到兴趣,也能从人际沟通中找到兴趣。书籍是帮助人更好地生活的。

胡素青:最后还要强调一下,环境和仪式感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环境氛围很重要,如果家里的电子设备比较少,到处都是书,孩子随手拿起来就可以读,他就比较容易产生阅读的兴趣。而每天规律、定时的阅读能建立起一种仪式感,巩固兴趣。

柴丹:这考验的是父母能不能抵抗诱惑,把很大一部分心力放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无论是环境的塑造,还是仪式感的建立,都需要父母稳定地灌注注意力。其实儿童成长的方向就是父母注意力灌注的方向。

胡素青:是的。如果你认为在这个阶段跟孩子一起培养阅读习惯是重要的,甚至是重新梳理自己生活节奏的机会,那你就这样去做吧。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精力实在有限,那就不要抱怨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实孩子就是分为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这其实是家长的一个选择。

长按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2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