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大庆日报》2版发表了题为“红柴胡种植能人刘国志”的文章,正文如下:
“这就是红柴胡,是东北特有的药材,浑身都是宝!”7月15日,在林甸县花园乡齐心村,63岁的刘国志指着黄灿灿的红柴胡田乐得合不拢嘴。这一天,百余种植大户、村民来到刘国志家,他毫不吝啬地把红柴胡增产的秘诀告诉大家。
红柴胡,药用价值极高,喜暖、喜湿,耐寒、耐旱,适宜肥沃沙质土壤生长。东北生长的红柴胡药用价值高,特别是林甸的沙土地里更是红柴胡生长的宝地。“这玩意如果能批量种植,那可发财了!”17年前,农民出身的刘国志就开始琢磨红柴胡的种植。刘国志虽然文化不高,但他认一个理儿:药用价值高,必定与野生环境离不开。为此,他在种植过程中全部仿野生环境种植。草原里摘的野种子,像风吹种子撒于田一样播种。在摸索过程中,刘国志发现红柴胡第一年生时水分充足成活率才高,而长大后又耐寒。“玉米套种红柴胡”的模式就这样经过多年试验最后成功。他说:“第一年把红柴胡撒在玉米田里,玉米根系蓄水,红柴胡长势好,第二年玉米根烂在田里又成了有机肥料。”
“今年撒种,明年先收籽,再隔一年种子和根一起收获。”刘国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种子能卖多元钱,一斤根最少时值70多元钱;第二年收种子50斤,第三年种子和根都得多斤;种植红柴胡亩投入0多元钱,一亩地效益破万元太容易了!
“老爷子种药材发了大财!”消息在齐心村传开了。跟着刘国志种植红柴胡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他带着十几个大户成立了大山中草药种植合作,集种植、繁育、销售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特别是近5年时间,红柴胡在林甸县扎根,刘国志带领大家大面积种植,不仅整个齐心村家家都种红柴胡,单说合作社种植面积就达到了多亩,这在全国都是仅有的。
“内蒙古、黑河、哈尔滨等很多地市现在都要跟我们一起种植红柴胡。”刘国志说,现在种植没问题,重点就是减少虫害和想方设法提高产量。这个事已压在他心头十几年,喷洒农药对植株会有影响,使用化肥提产影响品质,药用价值会降低。
找准方法共享给大家,大山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参观交流会在这一天举行。刘国志发现了一种叫“新三好”的产品,主要是银杏和杏仁的提取液,这种产品纯天然、无残留。他发现,“新三好”与“叶面肥”相似,喷洒后不仅产量提高了30%,而且对75%以上的真菌都有抗药性,喷洒后作物根系更发达,果实更饱满,种出来的药材明显好且药性不减,最重要的是成本很低。
“这东西好,不用追肥,省钱还省力!”刘国志告诉记者,发现了问题,就要一个一个破解,总会有办法解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用上了“新三好”收入比去年还得多三成。提起刘国志,附近村民都竖起大拇哥,都说刘老爷子人好心眼好,跟着他干准错不了。
也是在这一天,省内外以及周边的种植大户也看准了商机;玉竹药业、博康药业等一些大药企,也要在林甸建设中草药种植基地……说起未来,刘国志信心满满:“我们还会不断研究,把更好的红柴胡提供给市场,带领更多的老百姓走向富裕!”(大庆日报记者崔义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