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会友
茶余饭后
明医茶会话“在这里,你除了可以聆听大师的经验,还能传达自己的观点,让中医的交流不再是单向,而是真正可以做到“交流”:与大师的交流,与同辈的交流,与后辈的交流,让我们中医能在交流中,能真正传承不止。
”『今冬外感发热辨证论治特点讨论』
刘平老师从17年11月22日小雪至目前为止,今年冬天外感发热病例,以湿温病与冬温病多见。在四川地区,小雪到现在虽也有恶寒很重的病例,但多不宜用典型的伤寒方,大致需要外散风寒,内祛湿热、调畅三焦气机的治法。
今冬湿温病比较常见,多为外寒引动湿热外出,后外寒减轻或消失,而表现出典型湿温病的特点,所以大致可以归入温病学“伏暑”的范畴。
外感初期尚有恶寒症状时,可用羌活、苍术、苏叶、藿香、淡豆豉等辛苦温或芳香宣化之品解表散寒祛湿,稍佐清热之药,恶寒多能迅速缓解。
恶寒症状消失后,多有高烧,脘痞纳呆,腹胀,恶心呕吐等脾胃病状,审湿与热之多寡,而议选用不同的处方。
如湿重热轻,藿朴夏苓汤、一减正气散、藿香正气散等方剂可用。如湿热并重,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剂常用。
如热重而湿轻,可在上面提到的两类处方上加芦根、白茅根、冬瓜仁等清热祛湿,化痰养阴之品,多易见效。
湿温弥漫三焦,多波及肝胆经,而见口干口苦,寒热往来,或头目眩晕等症状。蒿芩清胆汤、蒿芩温胆汤、蒿芩三仁汤,菊花、刺蒺藜,钩藤等方药比较常用。
今冬中医临床,也能见到冬温的外感病。症状多见口干口渴,咽喉红肿,便秘或腹泻,小便灼热,舌红苔黄,脉洪大或弦滑有力。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白虎加苍术汤,银翘散合三仁汤,三石汤,葛根芩连汤等处方比较常用。
今年外感病的发病特点,与五运六气息息相关。丁酉年终运气,主气寒水、客气君火,所以在小雪之后,受客气君火影响比较明显,而司天之气为燥金,司天之气与客气作用于上焦心肺,所以上焦在入冬后加临燥热因素。临床上外感病表现为多热;如湿气外发,则表现为湿温病。
从成都地区来看,入冬后一个多月未降雨,气候较干燥,而温度高于往年同时期,说明气候特点和发病与运气是相符的。之后气温降低,主气寒水主事,可见典型伤寒病例,但要注意是否有伏热或伏湿的情况。
席大章老师今冬感冒流行,多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黄痰量多,黄涕或清涕,有的还有轻微恶寒,舌正或红苔黄、白厚腻,脉无定体。
发热为多见,也是病家最关心的症状。如果治疗得当还是能够取效的。从上述症状综合起来看,个人认为是伏暑。治疗以清热解暑,除湿化痰为主。
我的用药以新加香薷饮加千金苇茎汤合栀子豉汤为主化裁。既然是伏暑,一般有湿和暑热的两个方面,就容易出现伤阴或者伤阳。如果出现伤阴我多合三参首乌饮或者参苓白术散;如果伤阳多合理中汤或者附子理中汤。
今就我治疗的一例比较典型的病人以供大家参考,也请大家不吝赐教。
王某,男,5岁,发热,体温39度,咳嗽黄痰,咽痛,清涕,纳差,二便正常,舌红苔黄白厚腻,脉浮数。西医检查为肺炎,医院建议住院治疗。因为亲戚,让我给个建议。我的建议是先吃中药两天,如果没有效果再住院(实为明哲保身),于是处方如下:
香薷6扁豆20银花10
连翘10厚朴10杏仁10
冬瓜仁20薏苡仁15芦根40
山枝仁8淡豆豉10苏叶10
荆芥10薄荷10
两剂,一日一剂。
两天后复诊讲,第一剂吃了半天,当天晚上就开始退烧,现在已经不烧了。现在只有咳嗽黄痰和浊涕,继以千金苇茎汤加南沙参为主加减而愈。
张焱老师今冬为暖冬,流感多属于温病范畴,即使是感寒也很容易化热,所以临证之时当详细辨别寒热。小儿伴有食积的为多。
于海老师多数是外感风寒,但是现在人多虚,多湿,多火,多寒,所以治疗要多方面考虑,不能简单发汗解表。
圆明老师今冬北京地区发烧要多下风热伤津的这类患者,犹其孩童,疏风退热的同时要增津液,护脾胃,避免汗出津伤,发热反复肠胃受损。
王译唯老师多呈热毒与痰湿互结,用药不够精准的话,火热愈炽,发热不减或退而复升。
“禅茶一味”老师中焦湿热为主,不好退,退了容易反复。
覃世元老师今冬外感特点多年难见,风热与风寒交替,加上空气质量太差,给中医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仔细辨症,还是能快速治愈的。
“雪落下的声音”老师注意风寒化热,寒温并用。
夏秋成老师外感发烧常属外寒里热,夹湿、夹积。
清平乐老师感觉这个就是疫毒,因为特点是一般都是高热,之后忽高忽低,咽干,伤津液,具有传染性,成区域性,还不像外感来的!按照温病特点辩证治疗3天之内还是可以的。当然不排除伤寒论中方剂!
廖冉老师今冬受雾霾影响,外感发热多缠绵难愈,而且反复发作。主要是因为雾霾属阴邪,有黏腻的性质,容易困阻人体阳气也容易痹阻人体气机运动。因此在外散风寒邪气的同时常常要加入舒畅气机的药。
裴文彬老师今年外感流行非常重,辨证仍不出外感范畴。
刘云鹏老师地处北京,天气严寒,室内温热,故一冷一热容易外感,证型多为寒包火型,外寒内热。治法为解表清热,依外寒和内热的程度用药,三解七清或七解三清。荆防苏,配银翘芩。
屈杰老师由于北方气候干燥,雾霾严重,发热病比较多,小儿居多,大部分有咽红,扁桃体发炎,咽后壁水肿,干咳嗽,治疗应重在解毒利咽。可以用荆防银翘射芩以辛温复辛凉法。
马凌鹏老师今冬外感发烧特点应是寒热互结,寒在外,热在内。
邓先勇老师今年冬天外感发热的证候特点,个人感觉主要是寒包火的比较多见,太少合病的比较多见,另外夹湿夹痰以及脾气虚的多见,柴胡桂枝汤,麻杏石甘汤,三拗汤,三仁汤,苇茎汤,温胆汤,异功散等合用机会多。
无名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指外感邪毒,闭阻气机,正邪交争或热毒充斥于体内而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1.病因病机关键:邪毒由表入里,闭阻气机,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体内而发热。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异常的六气(六淫),在外感发热中均可致病,但尤以火热、外湿、暑邪为主要病邪,又风、寒、燥入里皆可化火。六淫所致的多种外感热病,又与气候、季节、时令密切相关,因此常呈明显的季节性与区域性。
2.治疗原则:“其皮者,汗而发之”,“热者寒之”。本病证常用治疗大法有:
2.1清热解毒此法为治外感发热之主法,是顿挫热毒,防止传变的关键,也是保存阴液的重要措施。应用本法还应按病证性质与其它治法相结合。
2.2通腑泻下适用于热病腑实之证。常以泻下与清热相结合,为治外感发热的常用治法。通过泻下可以去积、存阴、利气,从而达到“泄热”的目的。
2.3养阴益气养阴或益气是外感发热治疗中扶正法的主要内容。此外,近年来还将活血凉血化瘀作为治疗发热的重要治法。
关于今冬外感治疗,你还有什么经验?欢迎留言评论哦
本周话题
『入冬季以来,咳喘患者增多,缠绵难愈,您对此病有什么辨治经验』
推荐话题
后台留言
『推荐话题+您想推荐给我们的话题』
下周二,我们再见。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病好吉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