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

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熬)、炙甘草组成,味辛,微苦。具有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功效。用于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或大便溏泄等症。

《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十三。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太阴必病,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知病在少阳、小便不利是小便化源被伤、但头汗出是太阳未解、心烦者津必亏。由此可知,太阳、少阳、太阴同病。此方柴胡、黄芩、牡蛎、炙草、天花粉泄火生津化痰,干姜、甘草以复中气。桂枝、甘草以复心脉。

按语:本证虽有邪热郁阻少阳,三焦不利,并且因误下而伤脾气,以致胆热脾寒等证杂糅出现。

柴胡桂枝干姜汤乃遵小柴胡汤加减法变化而成:太阳表邪未尽,故去人参加桂枝;不呕,去半夏;口渴加栝楼根;胸胁满微结,去大枣加牡蛎,泻下伤脾,脾气虚寒,故又加干姜。

此是小柴胡汤加减之方,也是和解方中寒热并用之剂。

和解少阳,温阳化饮。

太阳病误用汗下后,形成小柴胡证的兼证,其症寒热往来,胸胁满结,口渴,心烦,但头汗出,小便不利。必须具有大便溏,或口苦,太阳证未尽,或脉浮有力等。

少阳枢机不利,兼见脾寒饮停者;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

柴 胡   克

桂 枝   45克

干 姜   30克

炙甘草   30克

牡 蛎   30克

瓜蒌根   60克

黄 芩   45克

上7味,以水毫升,煮取0毫升,去滓,再上火煎取毫升,每日温服3次,每次服毫升。

按:此方初服微烦,因药力未及,且用桂、姜散阳郁之寒,散寒必先助火,虽有黄芩以减其热,但仍难免出现心阳火郁之心微烦之症。再服桂、姜,辛温之性已升达,而火郁外发,故汗出便愈。

往来寒热、胸胁满是小柴胡汤的主症,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渴而不呕,故去半夏加瓜蒌根;胁下满结,故去火枣,加牡蛎;心烦是内热的表现,故用黄芩以清之;下后大便不正常,故加干姜以温之;因太阳证未尽,或但头汗出,或外有微热,或身有痛处,或脉浮有力,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调和营卫。

没有大便溏,不得用干姜;没有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不得用桂枝;没有脉浮无力,不得用人参。

(1)小柴胡汤的加减法:此是本方用药的依据。

(2)栀子干姜汤:此是本方使用干姜的标准。

(3)金匮柴胡桂姜汤:即本方之异名,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此是本方使用桂枝的标准。

本文遵循“原方原量用经方”的原则,汉代一斤折算为克、一两折算为15克、一升折算为毫升。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本公众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我们是知识的分享者,欢迎转发和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1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