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证在《伤寒论》中只有两条原文,都出自太阳病篇,因条文中都是“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条),以及大柴胡汤中有大黄(注:《伤寒论》大柴胡汤应有大黄,但根据方后注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故后人多认为《伤寒论》大柴胡汤证应有大黄,多数学者把它归结为少阳兼阳明里实腑证,都认为是因屡下之后,使病邪由表入里化燥而实之证,但是我通过自己在临床上,并且结合书中,并不认为这种说法,首先我们看看书中,如果书中若真为已成为阳明里实胕证,为何条文中没有提及大便难,反而有“下利”(条),而大柴胡汤的大黄只用了二两,(这是根据《金匮要略》大柴胡汤大黄的剂量),而三承气汤均用大黄都四两,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临床上大柴胡汤证适应证的患者,多数患者没有大便干,或见便溏垢兼有排便不畅之感。此与三承气汤大便燥结难下是有不同的。在此我在临床上遇到几个用大柴胡汤来举例:
1·何某,女,16岁,学生,年6月23日就诊。家长代诉三天前感冒发烧,医院就诊,经医院诊治为急性胆囊炎,经治疗无效,今天上午输液后,到了傍晚病情加重,医院比较远,不方便,无奈就到此就诊。
刻下:发热,体温:39度,微恶寒,一身疼痛,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无精神,口干口苦,胸胁苦满,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查腹部:右上腹胀满拒按。
症候分析:此案就是按照《伤寒论》第条条文出现的,“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本条的过经与条的过经意义略有不同,彼之过经,为病起时间而言,此之过经,为病传少阳而言。但是根据“仍”字来看,可知未下之前就已经具有柴胡证。文中“先与小柴胡汤”之“先”字,已经寓有后与大柴胡汤之意,如果若攻下之法,仅可泻下在内之食、水、之实邪,并不能解半表半里之积热。且津液愈耗,其热愈甚,所谓“柴胡证仍在者”,我以为当是大小柴胡证均在,这里的“反二三下之”是用大柴胡汤再而三的改下,此处的治疗失误是因为治病所谓“阳证先外后内”的顺序颠倒了,所以先以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再更以大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结。所以小柴胡汤偏于半表里,大柴胡汤偏于半里,这里要注意这里“半里”而不是里证,更不是阳明燥热结实之里证。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病案吧,发热,微恶寒,一身疼痛,无汗,腹泻,为太阳表未解,为葛根汤。发热而呕,口干苦,胸胁苦满,无精神,腹痛腹泻,此为少阳小柴胡汤证。口干苦,胸胁苦满,右上腹部胀满疼痛而拒按,为大柴胡汤证。口干甚者,石膏证。按照景仲之法“阳证先外后里”。我们先表后攻之里。那么就先用葛根汤合小柴胡汤加石膏一付。
葛根15,麻黄9,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6,生姜10,大枣10,柴胡24,黄芩12,半夏15,党参10,石膏36。一付,是给的颗粒剂。
二诊,第二天早晨父母带着女儿来到我诊室就诊,当天晚上到把药泡着喝了,大约一个小时后出了一身汗,就退烧了,一身也不疼了,无恶寒了,现在还是右上腹部胀满疼痛,口干口苦减轻,恶心呕吐,胸胁苦满,纳差,精神好一点,腹泻,查体温36.8度。脉弦数,舌红苔黄腻。
证候分析:现在是《伤寒论》第条……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本证是邪结在半表半里,这个半表半里只是上致于胸胁部,下致于心下部,而并没有到胃肠之间,我们知道阳明病,第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实”此条是阳明病提纲,揭示了阳明病的病理特点,胃,包括胃与大肠、小肠的功能在内。但条仅仅只提到“心下痞硬”之“心下”只是指胃脘上部,按照现在解剖上来说只包括肝、胆、胰腺等器官,所以此半表半里证仅仅主要指的邪气郁结在胃脘上部至胸胁之部位,之所以大柴胡汤证的部位,并没有设计胃之下部分、大小肠之间的病变。所以本证是指邪气在半表半里,气滞于中,升降不利,邪气上逆而为呕吐,邪气下迫则下利,故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疏通“心下”,表里和则身热除,气机畅则呕利止。并且《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所以此证我便开处大柴胡汤原方:
柴胡24g,黄芩10g,白芍10g,清半夏18g,生姜3片,枳实12g,大枣4个,大黄6g。
三付,患者讲昨天的颗粒剂不好喝,今天就改为饮片。三天后,打电话询问之,患者全愈,家长再三表示感谢!
2·我母亲,女,71岁,年12月10日,我妈妈打电话给过说胃脘胀满疼痛而拒按,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医院看一下,医院B超检查为胆囊壁有明显炎证,伴有口干苦,胸胁胀痛,有恶心感,无寒热,纳差,乏力,大小便都正常,发舌图过来,舌红苔黄腻。因为我在外在无诊到腹诊和脉诊。
证候分析:口干口苦,胸胁胀满,有恶心感,纳差乏力,此症状都指向少阳病,为气机不舒,邪气郁结胸胁而发病,少阳病柴胡剂,柴胡剂有这么多,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加硭硝汤,大柴胡汤。到底用那个方剂呢?因为母亲打电话来主诉是胃脘部位胀满疼痛而拒按,所以我们就要抓住一个主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所以便开去大柴胡汤原方,七剂,后来我打电话询问母亲病情情况,母亲告诉我病全愈。
3·湛某,男,58岁,年5月10日,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并有脂肪肝,常年服高血压药物控制,但近来二个月服西药无效,只好求救于中医。
患者身体肥胖,大肚。主诉:头痛头晕,无精神,血压高而就诊。刻下:头痛头晕沉重,无精神想睡觉但又不安神,口涩,上腹部胀满不舒,胸闷不舒,腹诊上腹部肌紧张。心烦急燥,大便不成形,一天二次,有拉不尽感,小便正常,纳可,舌暗苔腻,舌下静脉曲张,脉弦滑,血压:毫米汞柱/毫米汞柱。
辨证分析:无精神,胸闷,心烦急燥,上腹胀满不舒,腹诊上腹部肌紧张,脉弦,为少阳证,身肥胖,大肚,头晕沉重,舌腻,脉滑,为湿热阻滞,舌暗,舌下静脉曲张,为夹瘀证。此案的病机:为枢机不利,气滞于半表半里,使湿热瘀结于胸胁部。
辨方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山查苍术决明子。
柴胡24g,黄芩10g,白芍10g,清半夏18g,生姜3片,枳实12g,大枣4个,大黄6g,桂枝12g,茯苓15g,丹皮12g,桃仁12g,赤芍12g,生山查30g,决明子12,苍术12g。七剂。
第二诊,服药后,头晕头痛减轻,人也有精神了,腹胀症状消失,大便也没有原来拉不尽感,但这几天比原先还要泻,但是泻后人更加舒服感。胸闷减退,舌暗苔腻减,脉弦数,血压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效不更方,将上方减生大黄,加熟大黄6g,七剂。后来断续又服了几个疗程,直到患者血压压到正常。我嘱咐患者今后少吃油腻的食物,吃轻淡的,多运动。
从以上的病案和条文没有提及和遇到便秘,所以更重要在临床上见到大柴胡汤证适应证的患者,多数没有大便干,或见溏垢,兼有排便不畅之感,此三承气大便燥结难下是有别的,同时大柴胡汤证可见黄胆,而承气汤则则极少见到,再说大柴胡汤中大黄只用二两,而三承气汤大黄四两,有人用大柴胡汤中大黄用到12g,那还叫大柴汤吗?不叫大柴胡汤,应该叫大柴胡加大黄汤,如同桂枝加桂汤,或者通脉四逆汤等。
在此,不得不使我们对大柴胡汤的病机与病位重新进行考虑,在柴胡剂主要考虑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主要是由于病邪还太阳表证,就是说病邪在最外一层,所以我们不必要做重点考虑。重点是思考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那么又重新来看看条文与以上的病案可知,既有小柴胡汤,又有大柴汤证的时候,我们不能误治,因为治病先表后里之顺序,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误治,这说明病为阳证的时候,必须先表后里,而不是先里后表的治疗方法。如书中条条文:“少阳中风……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病是先太阳表证进入少阳半表半里证后,小柴胡汤证是半表半里之间最外一层,但是大柴胡汤半表半里向里一点,但是并没有进入阳明里实燥结证这种重层次,所以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之间就是表里关系和治疗的先后问题,在“按之心下满而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条文中,按之满而痛,此有形之实邪,实则可下,而心下满痛之实邪是结处在于胃脘于胸胁之间,是阳明证腹中满痛不同的,故不与承气汤,而宜大柴胡汤。所以阳明证的承气汤与半表半里的大柴胡汤的病位是不同的,一高一低,一个在上脘及胸胁部位,一个在肠道,故大柴胡汤不是为少阳证兼阳明腑实证的。如果少阳兼有阳明腑实证,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的,如:
4·唐某,男,73岁,年8月24日初诊。
有多年支气管哮喘史,和高血压病史,常年服西药来控制病情,因近来半个月前,走亲戚家吃辛辣食物以引发哮喘。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后听他人介绍,到我诊所抱着试一试看来诊治。
刻下:喘闷,不能平卧,稍微活动后气喘加重,昼轻夜重,近半个月后没有睡一个好觉,每天晚上都是倚息不得卧,胸腹胀满,大便干结难下,口干口苦,心烦失眠,头目胀痛,按之腹部坚硬,舌苔黄腻,舌下静脉曲张,脉沉滑,查血压:毫米汞柱/毫米汞柱。
证候分析:胸胁胀闷,口干口苦,心烦失眠,为邪热郁结少阳,腹胀满,腹部坚硬,便秘,舌苔黄腻,为阳明为燥实热邪结于肠胃,头目胀痛为邪热上逆,舌下静脉曲张为血瘀证。
辨方证: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柴胡24g,枳实12g,黄芩12g,清半夏18g,白芍12g,生姜三片,大枣四枚,桃仁12g,桂枝10g,芒硝10g(冲服),大黄12g,炙甘草6g。三剂。
二诊,8月28日,按上方一剂后腹部一阵绞痛,开始排出大量燥屎,以上的症状有所减轻,第二开始就腹泻,但是人感到越泻越舒畅,现在胸闷胀,气喘,腹胀,头目胀痛,均不明显。并且能够平躺下来了,口干口苦减轻,舌苔黄腻减退,舌下静脉曲张,脉沉缓。
据证便开大柴胡减大黄汤合桂枝茯苓丸。七剂。一个月后,他的女儿来我诊所卖药,告知病情,从服我药后,到现在没有吃过安茶硷、海珠喘息定了。
5·我的一个亲戚,吴某,女,60岁,患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反复发作三十余年。因上一个星期吃童子公鸡后致右上腹疼痛,(因为我们这边有个风俗到三伏天每家要吃童子鸡袪湿气)。阵发性疼痛加剧,伴有往来寒热,恶心呕吐,到当地诊所输液,吃中西药无效。正巧我于年7月4日我到我那亲戚家去办一点事情,就要我给她诊治,上午查体温:38.5度,寒热往来,患者痛苦呻吟,身目发黄,腹疼拒按,并向右肩放射,腹满而硬,恶心呕吐,口干渴,小便赤,大便数日未解,舌红苔黄,脉弦数。
据证与大柴胡加汤合茵陈蒿汤加海金沙鸡内金金钱草既调胃气汤。
柴胡24g,枳实12g,黄芩12g,清半夏18g,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4个,大黄10,茵陈24g,栀子10g,芒硝10g,灸甘草6g,海金沙15g,金钱草15g,金内鸡30g。三付。
服药后,当晚即解稀大便数次,次日疼痛大减,寒热退,呕吐止。三天后复诊,效不更方,上方出芒硝又开了七剂,后来又照上方开了七剂后,后随访问病情痊愈,至今未复发。
此上二个案例就不能单纯用大柴汤证解决的问题了,胡希恕老生先非常强调,方证之学为医者的基本功,不管你用五运六气辨证,还是脏腑辨证,六经八纲辨证,等等,最后归根到底方证之辨。大柴胡汤证,并不是少阳兼阳明腑实证,如果是确实有阳明腑证时,必须加量大黄,那么加大黄还叫大柴汤吗?不叫大柴汤,应该叫大柴胡加大黄汤,如同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等等。甚至加承气汤,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我认为大柴胡汤证的病因、病机和病位,应该还是少阳热结于胸与上腹之间,少阳枢机不利,升降失常。与小柴胡偏于里一点。它既有可出现少阳邪热犯胃,胃失和降呕吐,不欲饮食等症。病因还是在于少阳邪热内郁,所以用大柴胡汤泄热邪,散郁结。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