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普谈药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柴胡ChaihuRADIXBUPLEURI1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2

产地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等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等省。均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

3

饮片炮制

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柴胡斤,用醋12斤)鳖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柴胡斤,用活鳖个取血)

4

性状鉴别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

5

性能特点

1.解表退热:用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皆可使用;治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用之尤宜,常与黄芩同用。本品性升散而疏泄,有较好的退热作用,乃治少阳病证之要药。

2.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以及久泻等证。本品升提作用好。

3.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滞致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乳房胀痛,妇女月经失调。

此外,还可退热截疟,治疗疟疾。

6

药理

柴胡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或头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根据古代经验,一般要同时配伍白芍同用,如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若取柴胡疏肝时,剂量不能太大。现认为柴胡能加强消化功能,促进胃排空作用。

1.虚劳发热: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姜、枣同水煎服。

2.眼目昏暗:柴胡六铢,决明子十八铢,治筛,人乳汁和傅目上,久久夜见五色。

3.积热下痢: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

7

故事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财家雇有柴姓和胡姓两个长工。两个长工互称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狠心的地主竟然把生病的胡弟解雇并逐出家门。

柴兄很是生气,找地主申诉,地主不理。柴兄一气之下,背起胡弟便走了。走到一座山的山脚下,胡弟实在走不动了,躺在地上。柴兄去找野果充饥。胡弟饥饿难耐,随意在地上拔了一种叶子跟竹叶一样的草的根咀嚼起来。吃下草根不久,胡弟便感觉身体轻松多了。等到柴兄回来时,发现胡弟时泠时热的毛病好了,很是惊异!胡弟把吃了草根的事情告诉了柴兄。

柴兄、胡弟两人都认为这种野草肯定是一种药,于是便挖了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得了忽冷忽热疾病的穷苦人煎汤喝,不料效果非常好。这证明这种草确有治病的功效。他们两人从此便用此草为人治病,治愈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此草药称为“柴胡”,延续至今。

大普金方中药饮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zz/5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