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炎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本共识基于中国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最新进展进行补充,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ALT持续正常CHB患者的诊治中做出合理的诊疗决策。
本共识中的证据分为A、B和C三个等级,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表1)。
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0%~6.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万例,其中CHB患者约~万例,4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为0.3%,5~15岁为0.9%,16~29岁为4.4%。
全世界病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患者约88.7万例/年,其中因肝硬化和肝癌病死的分别占52.0%和38.0%。
一、ALT正常值上限(一)对ALT认识的现状ALT是反映肝脏炎症最直接的指标。国内外指南均推荐ALT高于正常值上限(ULN)即是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目前全球通用的ALT的ULN为40U/L,我国当前采用的ALT的ULN为男性50U/L,女性40U/L。此外,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情会隐匿进展,在肝活检中,部分患者具有明显的炎症或纤维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数量庞大,而这类脂肪肝患者的ALT水平大多在正常值范围波动,既往定义的ULN无法完全排除这类患者,当时检测的ALT水平更能提示生活方式和肝脂肪变性所引起的肝损伤的早期指标。综上所述,多个国家地区的专家学者呼吁降低ALT的阈值或ULN更有利于进行早期的诊治。(二)各国推荐ALT的ULN推荐意见:各国或各地区ALT的ULN标准不一,建议以各自推荐为标准。二、流行病学(一)ALT持续正常的CHB的研究现状中国台湾的ERADICATE-B队列研究对例HBV患者进行平均15.9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70.9%HBV患者ALT水平<40U/L。目前尚缺乏全球范围内的ALT持续正常的CHB流行病学资料,局部地区的ALT持续正常的CHB流行病学数据因测量方法和人群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性。年龄为34~43岁,患者以男性居多。Lai等调查发现ALT持续正常的CHB患者中,白种人占7%,黑人占10%,亚洲人占84%;男性占41%,女性占59%;平均年龄37[95%CI(33~40)]岁。Tan等对入组的例江苏省~年间ALT正常的CHB患者进行调查,ALT持续正常占38.8%,其中男性占73.7%。Wang等分析了年至年青岛市例ALT值<2倍ULT的CHB患者,其中ALT持续正常的男性占47.1%,平均年龄(33.48±9.31)岁。大量研究证实ALT水平与原发性肝癌(HCC)发生相关。中国台湾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REVEAL-HBV),对例未经治疗的30~65岁CHB患者平均随访11.4年,发现患者入组时的ALT水平也会影响HCC患病率。ALT≥45U/L、15~44U/L及<15U/L患者HCC累积患病率分别为67.2%、24.6%及10.9%。一项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服务健康检查队列研究纳入了例无其他并发症的CHB患者,通过中位随访9年发现,相比于ALT<20U/L的患者,ALT水平轻度升高(40~79U/L)患者肝脏相关病死风险明显升高。Choi等发现未接受治疗的ALT正常的CHB患者与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肝癌的患病率、病死率或接受肝移植的风险明显更高。(二)ALT持续正常的CHB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三)ALT持续正常的CHB患者基线ALT水平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有学者对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患者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患者若肝组织有炎症及纤维化进展,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仍具有较好疗效;且抗病毒疗效与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三、临床评估(一)年龄年龄>30岁,无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进行肝纤维化无创评估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A级证据,1级推荐)(二)家族史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B级证据,1级推荐)(三)实验室检查1.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ratioindex,APRI)评分:成人APRI≥2分提示存在肝硬化,APRI<1分则排除肝硬化。(B级证据,2级推荐)2.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4score,FIB-4):FIB-4≥3.25用于诊断Metavir评分≥F3;FIB-4<1.45用于排除Metavir评分≥F3。(B级证据,2级推荐)3.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在肝硬化时极度升高;Ⅲ型前胶原在肝硬化早期明显升高;Ⅳ型胶原可用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层黏连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四项指标均可反映肝纤维化发生情况,但尚缺乏可供临床应用的统一诊断界值。(C级证据,2级推荐)4.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l(chitinase-3-likeprotein1,CHI3L1):ALT持续正常的患者,血清CHI3L1水平与纤维化进展相关。CHI3L1水平>μg/L提示肝硬化;79~μg/L显著肝纤维化;<79μg/L无显著肝纤维化。(B级证据,2级推荐)5.其他:血清细胞角蛋白18-M30和M65片段比值(M30/M65)对CHB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新的慢性乙肝诊断标志物,>U/L为活动性乙型肝炎。(C级证据,2级推荐)(四)影像诊断1.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elastography,TE):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中建议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界值为肝硬度测定值(liverstiffnessmeasurement,LSM).0mmHg(1kPa=7.5mmHg),进展期肝纤维化LSM>93.0mmHg,显著肝纤维化LSM>68.2mmHg;若未达到肝纤维化诊断标准,且结合病毒和血清学指标仍然无法确定是否应该治疗,应考虑肝穿刺活组织检查。(B级证据,2级推荐)2.腹部超声:显示肝脏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晰;CT提示肝脏体积缩小,肝脏边缘不光滑,多发再生结节;MRI提示肝实质内多发肝硬化不典型再生结节等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均应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A级证据,1级推荐)3.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resonanceelasto-graphy,MRE):评估肝纤维化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诊断准确性不受患者年龄、性别、肥胖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影响;尚在临床研究阶段的声脉冲辐射力(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弹性成像和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shearwaveelastography,2D-SWE)初步显示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五)病理学肝组织学显示明显的炎症分级(Grade≥G2)和(或)纤维化分期(State≥S2),建议抗病毒治疗。(A级证据,1级推荐)(六)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当HVPG>5mmHg时,提示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建议抗病毒治疗。HVPG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不作为预测肝硬化程度的常规手段。(B级证据,2级推荐)四、治疗(一)干扰素我国已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和普通干扰素-α用于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的CHB患者。国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对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后,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eg-IFN-α治疗48周(每周1次,每次μg),停药随访24周,HBV-DNA<2×kU/L的发生率为30.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8%~36.3%、HBsAg转换率为2.3%~3.0%,停药3年HBsAg清除率为11.0%。干扰素的用法、用量、疗程,可参照年慢性乙肝指南推荐。(B级证据,1级推荐)(二)核苷酸类似物此类药物包括具有高抗耐药性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低抗耐药性的拉米夫定。利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主要优势是长期可预测的抗病毒功效。这些药物可以普遍安全地适用于CHB患者,其中包括ALT持续正常的CHB患者。1.恩替卡韦:2.替诺福韦:3.拉米夫定:(三)中药保肝药物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存在不能彻底根除HBV,用药周期长,HBeAg血清转换率低,疗效不持久,长期使用会增加耐药变异风险,停药后容易复发等不足之处。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则是扶正祛邪,常用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益气养阴、健脾化湿、补肾柔肝、清热解毒、化湿解毒、活血解毒、扶正解毒等。茵陈蒿汤、鳖甲煎丸、柴胡疏肝散等中药方剂在肝病临床治疗中运用广泛。(C级证据,1级推荐)(四)其他治疗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是目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最新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治疗CHB患者12周,能够更快速地促进HBeAg水平下降,HBeAg阴转率高达27.1%。(B级证据,1级推荐)除上述抗病毒治疗以外,针对ALT持续正常的CHB患者,还可应用抗炎保肝药缓解肝内炎症,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促进肝细胞再生。(B级证据,1级推荐)(五)治疗前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