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炳彩刘渡舟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

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

处方:小柴胡汤合桂枝汤

柴胡10-15,黄芩10,法夏10,党参10-15,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6,大枣6枚,生姜片

功能主治:太阳少阳合病。小柴胡汤证和桂枝汤证兼具,常有头晕身痛,恶寒发热,汗出恶风,口苦咽干,或便溏,舌淡或暗,苔白或腻,脉左弦(或关旺)右弱(或寸浮)。

运用:感冒。发热。头晕头痛,身痛,肩周炎。自汗。产后风。肺炎,肺结核。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癫痫,神经官能症。

加减:

退热柴胡常用1g;

口渴法半夏改为天花粉10;

咽痛易上火桂枝改为秦艽10。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恶风,太阳穴痛,颈肩背关节痛,口苦,脉左弦(或关旺)右弱(或寸浮)。

(1)对于具有反复发作或定时发作特点的疾病如癫痫、发热等,考虑使用柴胡剂时,要注意是否有太阳表证。

()对于疼痛部位涉及太少两经的疾病如头痛、痹证、中风等,要注意使用本方。

()对于兼有恶心、胃痛症状的感冒,要注意是否有太少合病的依据。

(4)对于胆胃不和的消化系统疾病,要注意是否有表证。

(5)对于有恶风、汗出表现的神经官能症,要注意是否有太少合病证据。

参考文献:

伍炳彩应用柴胡桂枝汤经验岳美玲;

伍炳彩应用柴胡桂枝汤临床验案举隅潘强;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产后风经验许闺臣;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偏头痛经验吴向武。

刘渡舟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

1、治疗肩背疼痛

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及背部的不舒甚至疼痛。如颈项背部和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因为两侧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这时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临床应用时,又常加入葛根、姜黄、红花、羌活、独活、川芎加强活血、止痛之功,不论新久疼痛,多能应手而愈。

、治疗肝气窜证

肝气窜是自觉有一股气流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气窜之处,则有疼痛或发胀之感,此时患者用手拍打痛处,则伴有嗳气、打饱嗝,随之其症状得以缓解。此病多属西医所谓的神经功能之类,以老年妇女为多见,中年妇女以及男性偶见。此病单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往往效果不好,刘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用柴胡桂枝汤调气活血,而能效如桴鼓。临床中常加入佛手、香橼,则疗效尤佳。

、治疗肝硬化病

治疗肝病气分的柴胡解毒汤,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等,临床均有神奇疗效。而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西医检查白球倒置,TTT增高,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者,常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品,可阻止肝病进一步发展,有起死回生之妙。

4、治疗四肢疾病

四肢麻木、疼痛,临床可见于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和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病引起的手足麻木。刘老根据《伤寒论》原文柴胡桂枝汤主治症状有“支节烦痛”的论述,临床运用时常加入藤类活血通络之品,如鸡血藤、络石藤。

5、治疗脾胃疾病

关于小柴胡汤治疗肠胃病的机理,《伤寒论》第0条有明确的论述,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桂枝汤在《伤寒论》中虽然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方剂,但其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脾胃的作用。因此,本方也适宜于太阴病的治疗。在柴胡桂枝汤的主证中也有“微呕,心下支结”的描述。所以本方也是一首很好的治疗脾胃病的方剂。临证需加入白芨、三七等活血止痛药。

6、治疗体虚感冒

多数体虚感冒的病人,仅仅自觉困乏,稍受风寒,就会出现感冒症状,打喷嚏、流鼻涕,稍觉恶寒,少见发热,反复发作。刘老根据伤寒六经辩证理论,认为体虚感冒为营卫不和、卫外功能失健,其病邪涉及少阳半表半里,正气已现不足,为太阳与少阳两经之病,治疗当两经兼顾,故柴胡桂枝汤为正治之方。

参考文献:柴胡桂枝汤——刘渡舟

病案:

刘某,女,7岁,售货员,年4月14日初诊。

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已二十余天。因产后五、六天,病房内大搞卫生,门窗大开,身着甚单,为冷风所吹,当晚又用湿毛巾擦身,当夜全身肌肉关节均痛,指(趾)关节痛,头痛。

现各关节肿胀,两臂不能抬举,不能抱小孩喂奶,两腿勉强能立,但步履困难,口苦咽干,头痛头晕,目眩,恶寒,恶心,纳呆。舌苔白,脉弦。

辨证:产后血虚,太少两感。治则:发散表邪,和解少阳。

柴胡桂枝汤加川芎:柴胡4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生姜9克,甘草9克,大枣个,桂枝9克,白芍15克,川芎9克。三剂。

4月18日复诊,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上下楼梯已自如,左臂活动自如,右臂仍不能高举,又继服原方十五剂,关节肿消痛止。

智某,女,岁,六家庄人,年5月5日初诊。外感咳嗽一周,夜间较甚,痰清稀有白沫,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寒,胃纳不振,恶心欲吐,二便正常,口苦,咽微痛,不思饮,不思冷。舌淡红润,苔薄白,脉象弦缓。

脉症分析:发热、汗出、微恶风寒,为太阳病中风桂枝汤证;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口苦,脉弦,乃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由是观之,病属太阳少阳合病——柴胡桂枝汤证也。然其咽喉疼痛,又时在五月,桂枝辛温,宜与不宜?察其不思饮,不思冷,苔白不黄,知热象不盛,故不属忌也。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之: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杏仁10g,桔梗10g,生姜10片,红枣6枚,炙草6g。二剂。

仅进一剂,咳嗽即止,二剂后胃纳醒,呕恶止,诸症尽失。

钟某,男,1岁。患慢性鼻窦炎5年,每因外感而诱发,发则头痛,流涕黄浊而腥臭。

此次发病已周,饮食及二便皆正常,但恶风寒。舌质淡苔白,脉弦。

《素问?气厥篇》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恶风寒者,营卫不和之故。

柴胡1克,黄芩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半夏9克,党参6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

服三剂药后复诊,诉说服药后覆被须臾,即周身微有汗出,每次服药都如此,三剂服尽,则头痛、浊涕霍然大减。

5年来服各种中西药都没有这样好的效果。因于上方内加黄连克续服三剂而愈。(刘渡舟医案)

赞赏

长按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贵不贵
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tx/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