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全愈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排在首位。望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指望面部的颜色与光泽。如《内经》所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故面部肤色之荣、枯可反映脏腑精气之盛衰,从而推断病情之轻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看面色判断身体状态。比如见到自己的朋友身体很棒,常常会形容其面色红润有光泽;看到某位朋友面色苍白,常常会问他“是否身体欠佳”等等。
常色是指健康人的皮肤色泽,特点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就是明亮润泽,红黄之色隐藏于皮肤之内,不特别显露于外,这是精神充沛,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面部的颜色又可分常色和病色两类。
常色又有主色和客色之分。
主色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面色,有些人肤色偏黑一些,有些人偏白一些,一生中相对稳定基本不变。客色就如同客人一样,做客一段时间就会离开,也就是说面色除了主色外,还会因季节、气候、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比如春天面色稍青,夏天面色稍红,秋天面色稍白,冬天面色稍黑。病色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称为五色主病。是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在不同状态下变化的外在表现。
五色诊法
红色:多与热相关,又分实热与虚热。面部红赤,伴有高热,大汗等症,多属实热证,可服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两颧红,伴手脚心热,睡眠时出汗等症,多属阴虚内热,可服用百合、麦冬等滋阴药。
白色:多与失血、体虚、受寒相关;面色淡白,无光泽,伴神疲乏力等症,多属气血亏虚,可服用人参、黄芪、大枣等补气补血之品。
黄色:多与湿邪及脾虚相关,枯槁无光泽,伴纳少,消瘦等症,称之为萎黄,多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可服白术、山药等健脾之品;若面黄、身黄、目黄,称之为黄疸。其中黄色鲜明者称之阳黄,属湿热,可服用茵陈蒿汤;黄色晦暗者称之为阴黄,属寒湿,可服用茵陈术附汤。
若患者面色苍白而青,伴畏寒,腹剧痛,多因阴寒内盛,导致气血不行,经脉拘急,不通则痛,此时,可服用当归四逆汤以温经散寒。若面色发青,伴情志不畅,两胁胀痛,多因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所致,可服用柴胡疏肝丸等以疏肝解郁;若面色青紫,左胸时痛,心悸气短等为心血瘀阻,可服用丹参滴丸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并及时就医;当小儿出现眉间、鼻柱、嘴唇周围颜色发青,同时伴有高热,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可服用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来息风定惊。
青色:多与寒证、痛证、气滞、血瘀和惊风有关。
黑色:多与血瘀、寒凝及肾虚相关。
若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属瘀血,可服川芎、丹参等活血之品;若面黑、伴有肢肿、腰冷等症,多为肾阳虚衰,可服用真武汤以温阳利水。
患者的色、脉、症往往是一致的,若出现不一致现象时,应注意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全面的观察,四诊合参,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