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776.html
柴胡类方讲稿
我今天讲“和”法,临床上大症、重症有,但小病、小调的更多,这就常常需要用到“和”法,用到柴胡类方。
首先认识柴胡证。柴胡证是什么?关键是八个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很多人认为药证是一个症状,认为是对症状用药,这是误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其实是一个综合征、一个症候群,“往来寒热”这个症候群,是张仲景发现的一种病,不同于我们现代所说的病,而是古代的一种病。“往来寒热”,可以出现在很多细菌、病毒的感染性疾病中;另外,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出现“往来寒热”;免疫系统疾病也可以表现“往来寒热”,女性的月经病也会出现“往来寒热”。
“往来寒热”有三层意思:
1指患者发冷发热持续较长时间。这里强调的是比较长的时间。这种发冷发热,多表现为体温的不正常,许多发热性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持续多日发热者,我们可以看作是往来寒热。
2指患者寒热不均的自我感觉。张仲景时代没有体温表,不能认为《伤寒论》的发热就一定是37.5°以上,很多时候是患者的一种自我感觉,一种寒热分布的不均匀感。
(1)有人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出汗、要脱衣服,这是一种表现形式;
(2)有人四肢冰冷,但心胸烦热,很多女性冬天穿着特别短的裙子,手脚是冰冷的、但胸口是灼热的;有的女性,手脚冰凉,但心里燥热要吃冰棍儿;有的手脚冰凉,但又总爱上火长痘痘等等,这也是寒热往来的表现形式。
(3)上身热而下身寒。大多数人以为这是阳虚,大量进补,但没有效果。其实这是柴胡证、是神经症。有的人冬天来看病,下面特别怕冷,穿着羊毛裤;而上面特别怕热,穿着短袖,他感觉上面热、下面冷。这不是阳虚,不能用姜桂附,用柴胡剂调和一下气机,让热量均匀分布,寒热各半的现象就会消失。
(4)有的人半边身体热、半边身体凉,这也是往来寒热的表现形式。
3指患者机体处于过敏状态。
(1)对温度变化敏感。怕冷又怕热,不能吹空调,可是热一点也难受。这些人怕风、怕空调、怕电风扇,这是柴胡证,而不是阳虚;
(2)对湿度敏感。有些人湿度大了以后就会不舒服;
(3)对气压敏感。有很多支气管哮喘患者,天气一变化,他就胸闷难受;
(4)对光照敏感。像林彪,他的房间需要很厚的窗帘,其实他是柴胡人,一个很敏感的人;
(5)对季节敏感。很多人不希望过冬天,一到冬天,就要到三亚去居住、生活;有些人,一到春天就感到特别难受。
(6)对环境敏感。很多人不敢到超市里面去,他一看大超市人多就头晕;有人坐车敏感,他坐大巴没问题,坐小车就感觉不适,因为小车的环境比较狭闷,这也是对环境敏感的表现(所以治疗晕车晕船晕动眩晕,常常以柴胡方打底,思考!);
(7)对声音敏感。
(8)对气味敏感。如有些人闻到某一气味就不行了,或总觉得闻到其他人身上一股味道;
(9)对花粉、螨虫敏感。
以上内容把这四个字进行了充分地演绎、大大地扩展。
“往来寒热”里“往来”两个字,也大有讲究,“往来”包括三种情况:
1指迁延化慢性化的疾病。
张仲景用小柴胡汤用的最多,为什么?因为临床上慢病迁延病见到的最多,许多迁延不愈的疾病,像病毒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女性月经病等不容易好的、不容易治愈的,都属于“往来”特征的疾病,这些不易好的、不易治愈的疾病常常需要用柴胡方。
2指有节律性的疾病。
凡是有节律性的疾病,我们可以看成是“往来”。这个节律性表现为:
(1)日节律。有的人一到9点钟就心慌,或者每天晚上失眠(失眠,就是一种日节律性疾病)。所以很多人用柴胡类方治疗失眠;
(2)周节律。如星期一综合征,病人一到星期一就不舒服,特别是小孩子,星期一一爬起来就头痛、呕吐,害怕上学,心情紧张,这是周一综合征;
(3)月节律。如经前期综合征,一到月经来潮前就情绪不稳定、波动大,乳房发胀,或者腹泻、头痛,这个时候常用柴胡类方,如四逆散、逍遥散;
(4)季节律。每于春季、秋季发作,如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花粉症、过敏性哮喘;或一到春季就全身不适;或一到春季就胃痛;或一到春季就犯困;或一到春季就旧病发作;或一到季节转换档口就会发作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
(5)节气节律:如有的人一到冬至就会突然瘫痪,无法行动,之后又会恢复如常。
3指没有节律性,时发时止,不可捉摸的疾患。
如癫痫,突然大叫一声后发作,但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再发,有的是3、5天来一次,有的是3、5个月也不一定。一些过敏性疾病也是发作无常。日本汉方医根据癫痫的这个发病特点,用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有效。我们治疗时好时坏的精神-神经类疾病也是用柴胡方。
“胸胁苦满”,既是自觉症状,也是他觉体征,两者共同构成柴胡证,成为柴胡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胸胁苦满”,我们历来只把它看作是自觉症状,自觉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患者常常以“胸闷胸痛”“无法呼吸”“想要深呼吸”“腹胀”“心里不舒服”等表述,或者常常喜欢深舒一口气,有的仅表现为说话不多,沉默寡言等,这都属于“胸胁苦满”,也可以将“胸胁苦满”延伸为上腹部的不适感、腹胀、嗳气等。
其实,张仲景是很重视病人的客观体征的,他常常要腹诊,大柴胡汤人的“心下按之满痛”就是客观体征,可让病人平卧,医生用指尖沿肋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指端会有一种抵抗感、很硬的感觉,同时患者也有种胀痛不适感;还有一种捏诊,用手把肋部的皮肤捏起来,捏起来后发现皮肤比较紧,或者皮下有摩擦感或者有条索样的感觉,这就是“胸胁苦满”的客观体征。
另外,胸胁的肿块可以归属于“胸胁苦满”,如乳房的肿痛、积块,乳房的异常分泌;再比如说腋下的淋巴结肿大,也是“胸胁苦满”的客观表现,也是柴胡方的使用指征。
我把偏头、耳朵、颈肩、甲状腺、乳腺、胸胁、躯体的侧面、腹股沟、睾丸、生殖器等部位称为“柴胡带”,这些部位出现的肿块、疼痛及其它问题,我们都要考虑用柴胡方来解决。
现在很多白领出现颈椎病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解决;
还有甲状腺的疾病,我基本上是用小柴胡汤变化。
“胸胁苦满”,还指一种精神状态,即患者的心理处在一种抑郁痛苦的状态。张仲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