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季真的来了面对流感,你可以这样

来源:中国医药报

1月4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年第52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且活动水平呈现继续上升趋势,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其次为A(H3N2)亚型。目前,全国流感病毒整体活动水平低于去年同期,病原学分析未发现主要流行株在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上发生明显变异。

  

每年的冬春季都是流感的高发季节

当我们还对去年的流感疫情

心有余悸时

愕然发现

近期身边感冒的人又多了许多

他们是不是得了流感?

自己会不会也“中招”?

面对蠢蠢欲动的流感

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有效应对呢?

小小流感危害不小

世界上第一次有记录的流感大流行发生在年的西班牙。之后一百年来,全球范围内有多次流感疫情爆发。流感的每一次爆发与蔓延,都会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大量人员的感染和死亡,并给社会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并且流感病毒随着药物的使用而产生耐药性,进一步又会出现新的病毒,毒性更强,传播性和致病性也更强。

中国是国际公认的流感高发地。

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医院呼吸内科林江涛教授介绍,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

1.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非常广;

2.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北半球国家是冬春季节;

3.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流感年发病率为13%,全球每年死亡人数近50万。流感问题不容忽视,亟待人们重视和解决。

从病原学上来说,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按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四个型别,目前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是甲型H1N1和H3N2亚型,以及B型的B(Victoria)和B(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病毒亚型。特别是甲型流感,根据基质蛋白和核蛋白由不同的病类可以感染。可以造成人类的大流行,同时也可以在畜类和禽类当中感染,感染畜类和禽类,引起重组,引起禽流感的发生。

  

普通感冒不是流感

中国军事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钟武教授表示,推动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流感如何防治等一系列科学观念的普及十分重要。

 

那么,出现了嗓子疼、头疼、鼻塞症状,怎么判断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呢?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研究员指出:

流感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普通感冒

是由其他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少部分为细菌感染所致,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大多是散发,但不会出现大流行。普通感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注意休息、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组长俞蕙教授也指出,单纯性流感相对于普通感冒而言,患者全身症状比较明显,但是呼吸道症状相对比较轻一些。全身症状包括体温非常高,会有寒战,还有鼻塞、流涕都较轻一些。流感高热的孩子一般是4到5天时间才能好转。重症流感除了高热和全身症状以外,可能出现休克和慢性血管的并发症,发病率非常高。

  

首都儿科研究所首席专家钱渊教授指出,疑似流感病例的诊断,需要结合流感流行季节,患者症状或体征。但是真正流感病例的诊断,必须经过明确的病原学诊断。符合上述疑似流感病例的诊断标准,还要由实验室诊断来确定它到底是不是流感,主要有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以及病毒抗体检测。其中,抗原检测阳性结果具有诊断价值,如果病原学检测是流感病毒阳性的话,可以确诊为流感。但是阴性结果不能完全除外流感。

  

近两年来,医院都把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放在第一位,认为核酸检测是诊断流感的第一标准。然后才是流感病毒的快速抗原检测,结合流行病史,然后还有流感病毒的分离、界定、分离培养。在钱渊教授看来,从病毒的角度讲,病毒分离是流感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把它作为临床诊断却不太现实,医院不具备条件做分离,二是诊断所需时间相对比较长。他认为应该把流感病毒的快速抗原检测作为第一位的最可靠的诊断标准。此外,核酸检测也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诊断。

及时抗病毒药物治疗

林江涛教授指出,从流感治疗原则来说,第一就是隔离患者,发生疑似流感,尽量在家自我隔离,第二是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就是归因治疗,包括休息、早期抗病毒治疗。第三个就是防治并发症。

  

在发热患者流感疑似病例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控制流感的传染源。也帮助我们确认哪些是流感患者,避免不必要的隔离。通过早期治疗,减轻状况、缩短病程了,最终可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抗流感病毒药目前有很多新药,但一般现在所谓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主要指的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以奥司他韦为代表。

  

医院曹彬教授也指出,最近几年新型的药物逐渐完成一期、二期、三期临床,有的已经确认上市,在未来几年将成为临床抗流感更多的选择。最成功的一个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就是磷酸奥司他韦,另外一个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吸入扎那米韦,研究显示,常规剂量的扎那米韦并无优势,大剂量扎那米韦和常规剂量扎那米韦相比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别。但吸入剂对于插呼吸机的人给药特别不方便,甚至是有可能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目前,已有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已经成功上市。在研药物如法匹拉韦、巴洛沙韦、DAS等,为流感防控带来更多的药物选择和应用。未来流感用药可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包括抗流感病毒的联合治疗。

  

冯录召也表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有效药物,早期用药,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同时,抗病毒药物也可用于流感的药物预防。他强调,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包括治疗和预防,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中医药防治

中医学认为,流感的发病不仅是由于感受外邪侵袭,还与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有关,尤当气候失常、寒暖失调之时则更易发病。中医药学重视人体的自身整体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在养生防病治病中   

接种疫苗筑牢防线

 

冯录召表示,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有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一般流感患者或者流感病毒携带者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喷出的飞沫,携带有大量流感病毒。如果一个健康的人与他们面对面或者离得比较近,比如在1米之内甚至2米之内,就很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再比如接触了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比如桌面、门把手,再用手去接触自己的眼睛、鼻黏膜,也会造成感染。

  

俞蕙教授表示,流感的患者以及流感隐性感染者都是流感重要的传染源,流感的重要传播方式还是空气飞沫传播,还有分泌物,通过咳嗽、喷嚏呼吸道的感染途径,还包括密切接触,由于茶具、食具、污染造成病毒的感染。

  

北京市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医院急诊科朱华栋教授表示,流感重在预防。而急诊科是防治流感的最前沿和主战场。他认为对待流感,战略上要藐视,但是战术上要重视。流感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急诊医护人员要带头接种流感疫苗。并进行科学的防护,戴好口罩,注意洗手。而对于怎么预防院内爆发?他指出最好的方式就是开窗通风,并尽早现流感病人隔离起来。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冯录召研究员表示,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人群对流感病毒是普遍易感的,但是不同的人感染流感病毒之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不一样,像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流感病毒之后罹患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这是我们所说的流感高危人群,应加倍小心,如有不适,医院就诊。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流感呢?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流感高危人群,每年在流感季节之前接种流感疫苗。冯录召指出,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在出现流感症状之后,如果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注意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也避免交叉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减少病毒的传播。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感染,不能预防像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些类似症状的普通感冒,也不能预防除流感病毒以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同时,因为流感疫苗是在现有流感病毒流行趋势预判的基础上生产,所以当病毒出现变异或者预判不精确时,现有流感疫苗也很难发挥很好的作用。

  

俞蕙教授提醒,针对流感发生的抗病毒漂移引起的免疫保护最低。一些高危人群或者不能用流感疫苗接种的人群可以采取药物方法,首选药物就是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

早发现

早隔离

早预防

早治疗

祝大家顺利度过流感高发期!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9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