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主证,用经方,老中医治疗定时寒战,一剂

甘露聚糖肽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4001.html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女,68岁,退休妇科医生。主诉:反复寒战,发作有时1周。患者于半月前不慎感受外邪,出现发热(T38.6℃)、恶寒、口干、鼻塞、流涕等,经服感冒药及疏风清热解表方药后,近1周已无发热,但每日午后5时及清晨5时出现寒战,每次持续1~2小时,寒战后汗出,以头面部为限,咽干,口渴,疲倦乏力,便溏,2次/日,纳欠佳,舌边尖红,苔白、中心微黄、边有齿印,脉弦数。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脾胃虚寒。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2g,桂枝12g,干姜6g,生牡蛎30g(先煎),白术10g,瓜蒌皮10g,黄芩12g,天花粉20g,太子参30g,茯苓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2剂后症减,寒战持续15分钟。原方续进4剂,未再寒战、汗出。按:

柴胡桂枝干姜汤源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伤寒论》第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云:“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刘渡舟教授讲过:“陈慎吾先生曾告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刘老认为,本方能温寒通阳,解结化饮,疏利肝胆之气。大便溏薄在少阳病中反映出来“阴证机转”,而为肝病、胆病由热转寒、由阳入阴的一个转折点。

案少阳证见颤汗往来,发作有时,咽干,默默不欲饮食,脉弦数;太阴证见疲倦乏力,便溏等。正是太阳病解,邪入少阳,兼涉太阴,少阳与太阴并病,所谓“阴证机转”已现。患者初时系感邪发热,医者用疏风清热等凉药遏阳助阴,故热虽除而寒战不解,发作有时,示邪已入少阳。邪气郁结,枢机不利,故出现寒战、发作有时;阳气郁结,周身不可出汗,故见“但头汗出”;口渴、咽干为气机瘀滞,津不上乘之征;患者素体脾胃虚寒,故见疲倦乏力、便溏、纳差。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脾散寒,加四君子汤健脾利湿。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枢机;桂枝、干姜温脾和中,以行三焦;生牡蛎软坚散结除满;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瓜蒌皮宽胸理气;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和胃利湿。诸药配伍,寒温并用,气机枢转,诸症悉平。古人所谓“和得其当,一剂如神”,诚非虚语也。

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逾四十年,崇尚学伤寒、用伤寒,为岭南经方大家。其中医药学教研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仲景学说研究进展、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药养生康复学等学科为主,主攻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糖尿病及多种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药新药、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等。因对仲景学说研究深入,每以经方立起沉疴,故海内外求医者甚众。本书从彭万年教授仲景学说阐微、临证经验、医案与研究三方面系统总结了其一生的临床经验,全部文稿由彭教授原作和其众多硕博士生写成,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了彭教授对仲景学说的领悟及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科疑难病、常见病的经验,对于促进《伤寒论》的研究和推广经方应用具有重要价值,适合于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主编:宋爱军,周英。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孙桂芝教授经方治疗大肠癌经验探析,附医案一则●桑菊饮不可轻视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8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