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柴胡桂枝干姜汤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我不生产水,我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我不生产医案,我是经典医案的搬运工”。

柴胡桂枝干姜汤头昏沉

患者,男,54岁,初诊日期:年9月2日。

主诉:反复头昏沉10余年,伴大便溏稀1个月,口苦10d。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出现头昏沉,反复发作。年7月1日头昏沉加重,每日发作,常头汗大出,自测血压为/mmHg。10d前又出现口苦,每日晨起皆有。自幼时则大便时溏,有溏稀如水样时,亦有成形如常人时,至今40余年,1个月前出现大便溏稀加重,日1次,皆不成形。刻下症:头昏沉,每日13点左右发作,头项及后背多汗。晨起口苦,大便日1次,不成形。查体:舌暗淡,中根部黄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眩晕;证候:胆热脾寒证。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Ⅱ级(中危组)。

治疗: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物组成:柴胡18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黄芩9g,煅牡蛎9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去滓再煎,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年9月9日):患者诉服药1剂后大便溏稀即愈,大便成形,日行1次。服药3剂后头昏沉、晨起口苦即愈,测血压/80mmHg。头项、后背多汗症状好转70%。

守原方继服7剂,随访1周头昏沉、大便溏、口苦等症均未复发。

按语:患者为中年男性,素有脾胃不足,故出现大便溏稀,不成形。大便久溏,当责之于脾阳伤,阴寒内生。邪陷少阳,肝胆气逆则口苦。脾虚则生化无权,清阳不升,少阳枢机不利,则气郁化火,火曰炎上,上扰清窍,故头晕、头昏沉及头大汗出。舌暗淡,中根部黄腻,脉沉细,皆为胆热脾寒之象。本案患者头昏沉午后发作,常头汗大出,口苦便溏,舌暗淡,中根部黄腻,脉沉细,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故用之以清少阳胆热,温太阴脾寒。仲景柴胡剂多用去滓再煎之法,本方亦然,笔者遵仲景煎服法,嘱患者汤药煎成后去掉药渣再重新煮沸,并日三服,收效甚速,头昏沉、口苦3剂即愈,大便溏稀1剂即愈。

此案选自中国知网——何庆勇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经验

解析:

一、头昏沉病机

一般听到患者说头昏沉,我们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一问湿,湿邪会头重如裹,二问脾胃,脾不升清,湿浊阻窍,亦可出现头昏沉。前者在于湿困脾胃,清阳不升,脾胃功能相对正常;后者,脾胃功能不足,湿浊内生,证属脾虚湿困。二者可不同呀。需细细体会,方可学会。还有可方证辨证,头昏沉,而兼有其他少阳证,即可考虑柴胡桂枝干姜汤。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性,望辨证论治。

二、原方出处

《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三、组成和用法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四、主证

胸胁满微结,其他少阳证(往来寒热,口苦等),渴,但头汗出,大便异常。

五、其他证候

或肩背痛,或心悸,或失眠,或皮肤瘙痒,或无名低热,或腹中冷痛,等等;

六、常用加减运用

1.伴肩背痛,可加桑枝,姜黄等;

2.伴心悸者,可加茯苓;

3.伴失眠者,可加龙骨等;

4.或伴有皮肤瘙痒者,可加白鲜皮白蒺藜等;

5.伴无名低热者,可加青蒿,白薇等;

6.伴腹中冷痛者,可加炮附子;伴腹肌痉挛者,加白芍;

7.其他加减合方,比如四君子汤,当归芍药散,理中汤,五苓散等等。

七、注意事项

1.凡有口苦(其他少阳证),口渴,但头汗出,大便异常者,均可运用此方,古人言有是证,用是证,方证相对,效如桴鼓。

2.推荐剂量:柴胡18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黄芩9g,牡蛎6g,炙甘草6g

吴老师讲方剂

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8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