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第一药

柴胡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蜀国的凤凰山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山上有两个人很要好。一个姓柴,一个姓胡。他们都在给一个地主家当长工,二人亲如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患了病,病很奇怪,一会儿热,一会儿冷。

  地主知道后,便硬要撵走他。柴兄和地主争论了半天,一点儿作用也没有,气得他一咬牙,背起胡弟就走了。

  柴兄便背起胡弟,爬到半山腰处,把被盖在一片小草旁铺好,把胡弟安顿好后,便在山林中寻找一些柴火和野果充饥。

胡弟躺等柴兄,等得肚子也饿了,口也渴了,便顺手拔些身边的野草,嚼着它的根充饥,胡弟越嚼越觉得味道不错,便接着嚼了下去。

  柴兄回来了,带着柴火和野果、野菜,就开始生火煮食,他俩美美地吃了一顿野味。看看天色已晚,兄弟俩就在这山坡草地上露宿下来。

  柴兄一觉醒来,见胡弟没睡觉,询问胡弟,胡弟一愣,说:“怪了,我昨晚上为什么没发病呢?”柴兄想到了胡弟嚼过了野草,就试着用这种野草煎汤给胡弟喝,果然见效。

  他们干脆暂不回家,也不再给那地主干活了,决定采些这种野草下山去卖,一来治好了穷哥们的病;二来我们也有了一条生活的门路。于是,二人就采了很多这种草,并用两人各自的姓给这种野草药起名为“柴胡”。

  于是,他们开始做起卖柴胡的生意了。时间不长,这一带用“柴胡”又治好了几个人,于是名声传出,患病的人纷纷前来购买,柴胡也随之列为中药收载起来。

柴胡概要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解表退热,和解少阳,疏肝利胆,升举阳气,截疟。

本品芳香疏泄,可升可散,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又能升举清阳之气,疏泄肝气而解郁结。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少阳病、阳气下陷证、肝气郁结证、热入血室证等。

《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

柴胡的应用

一、和解退热

(1)用治妇女经期外感发热,热入血室,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经行发热,热与血结者,多见往来寒热或腹痛等证。与生地黄、桃仁、山楂肉、牡丹皮、当归等配伍,方如陶氏小柴胡汤(《温热论》),以和解少阳瘀热。

(2)治疗产后、手术后发热,泌尿系、胆系等感染发热。与黄芩、半夏、甘草、党参等配伍,方如小柴胡汤以和解退热。

(3)用治急性盆腔炎之腹痛发热,与大黄、枳实、白芍等配伍,方如大柴胡汤以疏泄肝胆郁热。

二、疏肝理气

(1)用于痛经属肝郁血瘀者,症见经行不畅,心烦口苦,腹痛,胸胁、乳房胀痛等。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桃仁、红花等配伍,方如宣郁通经汤、血府逐瘀汤加减等。

(2)用治属肝郁气滞之经前乳胀者,症见月经不调,乳胀胁痛,喜叹息等。与益母草、香附、当归、白芍等配伍。

(3)经期、绝经前后心烦不宁,太息胁痛,舌红苔薄,脉弦细或数者,与当归、白芍、生地黄、麦冬等配伍,如经验方养阴疏郁汤等,以疏肝养阴清热。

三、调经种子

用治肝郁不孕,症见不孕,抑郁不舒,喜太息,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与当归、白芍、香附、素馨花、枸杞子、熟地黄配伍,如经验方解郁种玉汤。

四、疏肝止血

(1)用治崩漏,经期延长,出血时多时少,伴胸、乳、胁、少腹胀痛,脉弦等。常与白芍、当归、白术、生地黄、三七等配伍,方如平肝开郁止血汤。

(2)用于肝郁化火之胎漏,与牡丹皮、栀子、白芍、生地黄、苎麻根等配伍,如经验方安胎逍遥饮以疏肝清热,止血保胎。

五、升举阳气

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用治脾气虚弱之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中气下陷之中期滑胎,子宫阴道壁下垂及气虚过劳发热等。症见崩漏,月经先期,月经过多以及少腹及前阴下坠,头昏气短,倦怠食少,舌淡脉虚,或低热等。与黄芪、人参、升麻、当归等配伍,方如补中益气汤。柴胡用于方中,以助人参、黄芪升举下陷之力,退热之效。

亦多用治内脏下垂,脱肛,重症肌无力等。本品辛散苦泄,寒可退热,能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适用于伤寒,温病,感冒表证,或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于经行发热较为常见,其特点是经前寒热往来,经血量多,腹痛等。属热伏血室,与血相结。余每用小柴胡汤加桃仁、牡丹皮、赤芍、当归等,一般1~2剂即寒热退。继用活血化瘀止痛之剂为治。

请扫以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ry/8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