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每天2分钟重温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订阅号对话页面回复“搜索”,查询更多内容。
在全国经方论坛上,陈雁黎先生的报告被誉为干货满满,很多同仁要求陈老发布讲稿,应大家恳请,陈雁黎先生授权本订阅号发布讲稿,期待更多同仁能够深入学习胡希恕经方医学。
作者:陈雁黎
单位:新疆昌医院
作者简介:陈雁黎,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客座教授。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六年制),年见习,年期中实习期间,走进了胡希恕先生诊室,认真聆教,潜心笔记。并到胡老家中听课,有闻必录,还利用寒暑假去胡老诊室抄医案,记录了20个胡老临证医案。6年毕业,参加北京医疗队一年。7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医院做临床工作,至今五十余年。著作有《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已出版),《胡希恕伤寒论证候辨析》(在付梓)。为纪念胡希恕先生诞辰周年填词《满江红》二首,并制作成视频,嗣后又撰文《胡老的故事》万余言,深受中医界同仁高度赞扬。
在上篇《陈雁黎先生倾情讲授:虚人解表建其中——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大家高度认可,现将续文发布,供大家讨论学习。
一、柴胡解
柴胡:《本经》称茈胡,又名地熏。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及狭叶柴胡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南柴胡”。前者产于北方,主根坚硬,后者产于南方,主根软(又称软柴胡)。二者功效大致相同,北柴胡药力稍大于南柴胡。
[性味]味苦(微苦),气辛(微辛),性微寒(偏寒凉),质地润。
[文献]
《五十二病方》:有单味柴胡煎服治头痛的记载。
《本经》:“味苦平,主心腹,去胃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别录》:“除大肠停积”
《药性论》:“消食”
[临床应用]
1.《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伤寒论》中,仲景出方证不谈药性,只讲“有柴胡证”()、“柴胡证仍在者”(10)、“此本柴胡证”(),均指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说明柴胡专为少阳病而设。柴胡在《伤寒》入7方次,《金匮》入7方次。最大用量为半斤(小柴胡汤),最小用量为二两十六铢(柴胡加芒硝汤)。
今日,阳、实、热的少阳病,为广大胸腹腔的常见病、多发病。只要辨证正确,大、小柴胡汤,柴胡姜桂汤,四逆散,四大方证为临床行之有效的常用方剂。仲景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劳复病皆出示了小柴胡汤方证。小柴胡汤方用药总量为42.7克,柴胡占克。以上足以说明,柴胡的应用范围很广。
2.柴胡注射液的肌注或静点,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多年,退烧作用迅速可靠。鱼腥草注射液出现问题之后,柴胡注射液勇挑重担,退烧时首选,全国用量颇大。证明柴胡药性安全,副作用极小。
.清?吴鞠通出于门户之见,在《温病条例》卷四“本论起银翘散论”一文中说:“本论不载(柴胡)者,世俗多忘以柴胡通治四时杂感,故不欲相混,恐致伤寒温病界限不清耳”。只谈病名,不论证候,就将柴胡开除。
明?李挺《医学入门》讲柴胡:“元气下绝及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柴胡味药气升,主阳气下陷,……阴虚火炎气升者禁用。”
此二说均源于“李东垣升举阳气说”,强调柴胡气辛有升举阳气的一面,但柴胡毕竟不是辛热,只是微辛。《本经》《高校教材》《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均没有提及柴胡气“辛”,而是“苦,微寒”。突出“李东垣升举阳气说”就限制了柴胡的功效,进而影响到仲景“方证辨证”的临床应用。使医者不敢放手使用柴胡,更不用说加大柴胡用量了。
[现代研究]临床实践证明,柴胡或柴胡汤并非只适用于少阳病。二版《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年)所载: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柴胡的药理作用有:①解热;②镇静镇痛;③抗炎;④抗病原体—特别是流感病毒;⑤保肝利胆;⑥降血压,减心率;⑦升血糖、促肠动;⑧毒性极小。
小结:《本经》谓石膏,味辛在前,微寒列后。石膏本无毒,教材硬要突出其性大寒,令今之医者误信为其大寒,就束手不敢用之。但,如此质优价廉,处处皆有,用广效速之上品,无法发挥应有之作用,实在可惜。本文据名家所言,可以看到,石膏不仅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教材),还有善治瘟疫,透表解肌,退烧止汗,清热除湿之良效,可放手用之。
(完)
推荐陈雁黎先生系列文章
推荐:感冒未必必发表——胡老感冒之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证案
推荐:年,我跟随胡希恕老师学习
推荐:年全国经方论坛听课笔记:听陈雁黎老师讲半夏泻心汤
推荐:聆听陈雁黎老师讲临证思路
推荐:陈雁黎老倾情讲述胡希恕经方医学
推荐:陈雁黎老解疑六经辨证难点:如何确定六经?
推荐:陈雁黎先生倾情讲授:虚人解表建其中——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胡希恕经方医学做一代经方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