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当我前往雪域高原朝拜时,在好友的牵线下,结识了一位有点特殊的藏族姑娘——宗吉。第一眼看到宗吉,一个皮肤黝黑、穿着时髦的姑娘立在眼前,跟我想象中穿着藏袍的藏族女子相去甚远。
当宗吉得知我正参与四川色达拉则寺残疾学校的助学后,热情地邀请我几天后与她一起前往日喀则,为昂仁县多白乡日果村日果希望小学运送助学物资。被这片赤诚的心意感染,我稍作打算,便确定了与她同行。
这一趟助学之路从拉萨开始,途经宗吉的家乡波热村——一个珠峰脚下仿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最终到达此行的目的地:西藏日喀则昂仁县多白乡日果村日果希望小学。很多人向往西藏的纯净天空,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幻想高原风光如何迷人,将拉萨作为“朝圣”的目的地。但大部分人或许没有想过,这片雪域高原既造就了美妙绝伦的风景,同时也隐藏了贫困和无助的人们,我们很少将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跟宗吉的相识,像是从新闻中走进现实,那些来自儿童的泛着渴望之光的眼神,离我更近了一尺。
我想象过贫穷,但是想象不出它竟然如此真实细微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我曾以为,贫穷的人只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却无法想象一天到晚辛勤劳作的农民,过着没有时间好好陪伴子女的生活,还换不来给儿女的一双棉鞋。我们或许不曾真正了解贫穷:不是他们选择了贫穷,而是贫穷选择了他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各式各样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暴露在网络世界中,我们“看到过”贫穷、饥饿,我们曾经震惊,后来麻木。这世界终究有太多贫瘠的角落,终究有太多无助的人们,我们自己尚且过不好一生,如何去关照他人?这是最好的借口,但一次又一次的助学之行让我明白,再微小的力量也值得付出。
我和我的朋友们每年最少会前往藏区的学校送两趟物资,分别在春季和秋季。通过身体力行的实地踩点调查,我们在了解了孩子们的实际状况和当地的交通路况以后,面向社会善心人士和团体,进行物资募集的呼吁。虽然能力有限,每次能帮到的人数也不多,但我和我的朋友们已经为此默默坚持了6年。
第一趟从昂仁县前往多白乡日果村的时候,日果小学的校长请求我们换车,并帮助我们联系了县里的一辆皮卡车,轻描淡写一句“路况不好”。当我们正式启程上路以后,发觉我们对“路况不好”的心理预估太乐观了。
从昂仁县开往日果村,我们翻越了几座大山。道路颠簸,都是石土路,甚至有几段还被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冲断。上坡时经过几处转弯,我们全车人都必须下车推车帮助发动,开过陡坡后再重新上车。最可怕的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藏区的雨季,时不时下一场雨,雨势或大或小,时间或长或短。但凡遇见下雨,路上必然出现山体滑坡与落石。每一趟进山,我们都把一颗心提在了嗓子眼,把命交给了老天爷。非常幸运,也许是因为佛祖保佑我们的善行,至今为止,尽管遭遇过爆胎与落石,我们几次往返日果村的助学之行都是有惊无险。
日果希望小学:
第一次走进日果村日果希望小学,不夸张地说,那是我迄今为止见到“最难忘”校园和校舍:仅仅三间教室,将孩子分成了两三个年级。简陋的教具、残破不堪的课桌椅、一贫如洗的教室,与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形成的巨大落差。目前,学校一共只有29名学生,分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两位任课教师与校长负责全部的教学工作。
经过了解后我得知,日果村的网络通信状况糟糕,只有村附近的几处高地才能勉强接收手机的短信,更不要说收发北京中科医院坑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