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的加减应用
1,抓住三个主症。
①,唉声叹气,整天不高兴。
②右肋乳下缘不定痛。
③大便便溏。
2,脉象,左关脉浮取有气泡样顶手,重按无力。
3舌象,舌质淡,舌边红。苔黄腻或苔白底表黄腻。
4,症状,不渴但口苦咽干,往来寒热,时有干呕,厌油(突然一阵哄热)善叹息,胸闷气短,或时有上牙左尽头牙疼,偏头痛,个别反酸烧心,右肩酸沉或疼。
《伤寒论》第条曰:“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方,曰:“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这个“多寒少热”,或者“但寒不热”,都现的是柴胡证,就是这篇头一条说的那个“疟脉自弦”,不是牡疟那种情况,也不是里头有水造成的。这个方子后头有个小注“服一剂如神”,这个确实不假。也不光是“寒多微有热”,或者“但寒不热”,只要合乎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的条件的话,的确是其用如神。
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什么呢?身无力,胸胁满,心下这个地方觉得堵、有结滞,但是不厉害,还有一点拒按,但不像阳明病实结的那个样子,身上没有汗,光脑袋出汗,这就是有气上冲、表不解的情况。凡此用它就可以。吃这个药应注意,头一次吃它会发烦,烦是因为不得汗出的缘故,再吃汗就出来了,病也就好了。这个方子,在治疟疾时,用的机会挺多。
附:郝万山讲刘渡舟前辈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的故事。
刘渡舟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老师怎么看啊,他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也不怎么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这是经验的积累。他有三个学生给他抄方。
一个病人来了“大夫我乙肝,大三阳。”老师说,“你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肝区痛吗?”“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
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学生就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渴,便溏。病人不是脾阳不足吗,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好,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么这个学生就在那儿开方了。你看,几句对话用得了一分钟吗?
另一个病人就说了:“大夫,我慢性结肠炎,大概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伸出舌头来看看,舌上很干。“你口干吗,”“口干。”“经常拉肚子吗?”“经常拉肚子。”一摸脉,脉沉弦,“那你心情好吗?”“大夫,我心情不好,经常高兴不起来。”这不是有肝郁吗,好,柴胡桂枝干姜汤,第二个学生也给开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他有三个主证呀。
再来个病人说,“大夫,我糖尿病。”“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脾阳虚,这个症状又有了。“心情怎么样?”“不高兴,说糖尿病是终身病,我这一辈子就要陪着这个药进棺材了,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三个主证全有了,口渴、便溏、肝气不舒。老师有时候就是这样对着症状,或者有时候就对着病机这么用方,疗效好,看病也快。
病案①,毛某,女,65,-4-5初诊
1,主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颈肩腰腿痛(膝关节半月扳损伤》,右肝区时痛。
2,诊断:人迎一盛,左尺沉弱,右脉偏弱,舌质淡,尖边红,苔黄腻,不渴,口干苦,大便1-2天一行,溏,小便淡黄,夜尿2-3次,纳眠可,善叹息,往来寒热,右肝区时疼,颈肩腰腿疼痛,膝关节半月扳损伤。-6因胸中闷疼气短、伴头晕偏头痛而住院治疗。
理:郁郁化火,脾胃虚弱。
法:疏肝解郁降火,健脾补胃。
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药:柴胡,桂枝,炙甘草,干姜,生牡蛎,天花粉,黄芩,川牛膝,枳壳,丹参,桔梗,独活,葛根,姜黄。7副。
二诊:-4-15
诊断:人迎一盛,舌质淡红,苔薄黄,时有反酸,大便日1行溏,右肝区时疼尚有,善叹息(口苦,哄热,胸闷气短腰腿疼均减轻)。
效不更方,仍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左金丸,吴茱萸2,黄连10。7副
三诊:5-8
诊断:人迎一盛,右寸偏弱,舌质淡红,苔薄黄,大便日1-2行,时溏时干,叹息,右肝区己半月未痛,余症未尽,继以小剂量(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7副
6月2号时以逍遥散加减善后。
龙之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