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阳柴胡证与柴胡汤法01

论太阳柴胡证与柴胡汤法01

小柴胡汤被称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的应用频次仅略少于“经方之首”桂枝汤。其对太阳病及其变证具有突出的治疗优势,堪称是用治太阳病及其变证的主方。孙思邈概括“太阳病用柴胡汤法”,列为《伤寒论》太阳病七法之第四法。根据张仲景“伤寒中风,有柴胡证”等病证合参、以病统证的思维模式,提出“太阳病柴胡证”的概念,认为“小柴胡汤实为疏表清里之首方”,而不应将其限于“和解少阳”的狭义范畴。此观点为解析小柴胡汤在太阳病篇的主治病证,以及阐释其在现代外感发热性疾病中的治疗优势,提供了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

太阳病篇小柴胡汤的应用

1

条文数

《伤寒杂病论》皆以“病”为篇首,首论“病”而次及“证”。从《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应用规律看,比较明显地体现了“以病统证”的特点。《伤寒论》应用小柴胡汤共计18条,其中太阳病篇12条(其余散在于阳明病篇2条,少阳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1条,阴阳易篇1条)。仅略少于有15条应用的太阳病主方桂枝汤,而明显高于仅有7条方证的太阳病要方麻黄汤。

2

代表应用

太阳病中小柴胡汤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全面论述了小柴胡汤四大主症与七个或然证以及加减用药等。类似条文还有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第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等。均是在强调“伤寒”或“中风”数日后,表邪兼里热的太阳柴胡证的多种症状表现。

3

深入探究

第97和条对太阳病柴胡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进行了深入阐释。经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对于太阳病柴胡证的治疗仍以发表散邪为主,其机制也正如第条所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太阳病篇还有37、98、、条文,以及、等诸多条文,分别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宜忌与鉴别、小柴胡汤与类方的先后用药,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表述。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山东中医杂志》年7月第36卷第7期,由“蓬中弈”







































在北京线咨询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