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就诊时
要向医生告知用药史
过敏史以及家族过敏史
最近,两款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被宣布禁用于儿童。记者咨询药学专家了解到,这两个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我市近年来已甚少使用。专家建议,市民尤其是老人、孕妇、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在就诊时,要向医生明确告知自己的用药史、过敏史以及家族过敏史,以便医生科学用药。
●两种“儿童明星药”禁用
继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儿童禁用等内容后,不到半个月,又一个中药注射剂被限制使用。6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双黄连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在说明书“禁忌”项下,增加了“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禁用”的内容,并增加“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等内容。
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临床药学室副主任蔡静月介绍,柴胡注射液是世界上首个中药注射剂品种,至今已临床应用70余年,曾经,柴胡注射液作为“退烧针”在儿童发热治疗中应用普遍。双黄连注射剂主要用于发热、咳嗽、咽痛等病症,双黄连注射液更是儿科用药中的“明星药”,被临床广泛应用,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的治疗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告指出,这两个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
双黄连和柴胡注射液都属于中药注射液,根据新增的不良反应,可以看到过敏反应和全身性损害比较常见,而公告里列出的畏寒、发热等全身反应主要是“热原反应”。热原属于细菌代谢物,如果注射液中有热原存在,在输液过程中就会发生热原反应。因为中药注射液的原料是各种草药,来源复杂。而中药注射液又不要求提纯到单一成分,因此中药注射液容易产生热原,这是中药注射液的“先天缺陷”。
蔡静月指出,现代医学属于科学范畴,临床用药讲究用数据和循证证据说话,而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疗效不确切、质量不可控,很容易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据了解,医院近年来也甚少给儿童患者使用柴胡和双黄连注射液。蔡静月还强调,市民尤其是老人、孕妇、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在就诊时,要向医生明确告知自己的用药史、过敏史以及家族过敏史,以便医生科学用药。
●孩子发烧时千万别捂汗
柴胡和双黄连注射液都曾是用于儿童退烧的“明星药”,现在被禁用于儿童,那么孩子如果发烧了,家长该如何处理呢?蔡静月指出,当发热儿童表现出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疲倦乏力的时候,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热药。就儿童退烧来说,目前口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布洛芬”已经非常成熟有效了,副作用也相对较小,所以家长们没有必要冒着严重副作用的风险给孩子使用中药注射液。
蔡静月建议,当孩子发烧时,家长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擦拭身体,腋下、腹股沟等地方血管丰富,可以多擦拭,也可以进行温水洗澡,不推荐用酒精擦身,因为酒精有可能会引起寒战、过敏等反应。孩子发热时,营养物质和水分消耗增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喝水,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孩子发烧时,绝对不可以捂汗。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强行捂热会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出现41℃以上的超高热,一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症”的危险,有可能出现缺氧、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来源:湛江晚报
文:记者文秋华通讯员翁冬宁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