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古代有一个胡进士,家里有一个叫郑阿三的长工。一天,阿三病了,时而高热不退,时而寒冷颤抖。
胡进士怕阿三的病传染给家人,叫他离开了村寨。阿三一路向东边走去,晕倒在一片湖水边。
阿三醒后感到口渴就喝湖水,饥饿无法忍受就口嚼草叶、草根充饥。说也奇怪,十天半月过去了,阿三的寒热病竟神奇地不药而愈。
康复了的阿三,又回到胡家。此时,胡家少爷正患着与阿三同样的病,众医诊治,仍无良策,寒热交加难以控制。胡进士见到阿三,十分惊奇地询问,是何方神医神药把你的病治好的?阿三慢慢地把经过叙述了一遍,胡进士就命阿三去湖边采回救命的“神草”来给少爷治病。
几日后,胡少爷吃过草药,寒热病也同样痊愈了。因为附近村民常用湖边的这种草来当柴烧,人们为了纪念此草治疗胡少爷有功,干脆为它取名为“柴胡”。
柴胡是中药中应用最广泛,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草药之一,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在《伤寒论》中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证往来寒热。目前我们己将柴胡制成多种剂型,如正柴胡饮冲剂、柴胡注射液等用于治疗外感后发热,也是利用柴胡疏散退热的作用。
肝胃和解
对于和解一词,比较难理解。
如果联系生活实际,可能会容易些,比如某人与某某人有矛盾,这就是不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第三个人来调解,这就是和解。
就人体而言,如果患者机体内的某脏与其他脏腑在功能方面不和谐,这就需要调解,即和解。
和解一词,最常用于肝胃不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情绪一旦不佳,就影响到食欲,这叫肝气犯胃。
中医认为,肝这个脏器易侵犯其他的脏器,如肝气犯胃或肝火犯胃等。需要如何治疗呢?
需要调理这两个脏腑,既要疏肝,还要和胃,即和解。
柴胡具有和解之功,味辛能够发散,味苦能够清泻,辛苦合用,即能和解。
但柴胡以发散为主,其清泻之力不足,所以和解少阳时,须配伍清泻之力较强的黄芩,再配以人参、半夏、甘草等,即为小柴胡汤。
可以讲,柴胡与黄芩的配伍是和解法的典型代表。
疏肝解郁
肝气郁滞表现为心情不佳,抑郁,易生气或生闷气,易烦躁,易激惹等。
从不同性别上来看,女性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从年龄阶段来看,40—60岁的更年期妇女更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女子呢,则是以肝为先天,说明肝对女人来说,尤为重要,女子出现乳房胀痛(如乳腺小叶增生、急慢性乳腺炎等)、月经先后不定期等,大多与肝郁气滞有关。
柴胡入肝胆经,善畅达肝气,为疏肝解郁第一药,是治疗肝气郁滞证的要药。也可以说,在众多的疏肝药中,柴胡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居诸药之首。
由于肝郁气滞在临床上的发病较高,决定了柴胡的临床使用率。
自古至今,以柴胡为主药的名方甚多,如四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这些都是临床常用方。
治疗肝气郁滞时,柴胡与白芍同用,这是基本配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