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抗日战场的柴胡注射液

抗战中期,八路军根据地面临着来自日军及常凯申将军方面的双重封锁,药品物资料非常匮缺,虽然那时的主流化学药也不过磺胺、阿司匹林、奎宁等,但相比老祖宗的草根药方,却是疗效非常显著。因为这些化学药品及材料无法采购并安全运入根据地,八路军积极开展医药卫生生产自救事业,成立了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后定名为利华药厂)。宋庆龄曾为制药厂创建捐资大洋购置设备。毛曾题词“制药疗伤,不怕封锁,是战胜敌人的条件之一”。朱总司令题词:“加紧团结,努力生产,多造药品,输送前线,医好战士,打大胜仗”。

这些材料厂和制药厂用土法生产一些纱布、脱脂棉、绷带和救急包等卫生材料用品,也生产简单药品及中药制剂,其间也自研一些另类药品,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就诞生在八路军简陋的制药厂里。

年,在太行山抗战的很多八路军将士患上了流感、疟疾等,因为封锁严密,药品很难运进来,药品异常缺乏。时任一二九师卫生部长钱信忠号召医务人员上山采集柴胡熬成汤药给病号服用,“居然效果很好”。为方便携带,八路军制药厂将柴胡制成柴胡膏,但“临床效果不佳”,后来钱信忠提议把柴胡蒸馏提取制成针剂。[1]

材料厂药剂科长韩刚主持研发,没有专门的蒸馏设备,研制人员用白铁皮焊成水蒸气装置,把蒸汽通到放有柴胡的罐中,再连接焊接的冷却器装置收集蒸馏液。开始蒸出的柴胡液是浑浊的,上面漂浮着一层油,之后经第二次蒸馏,终于蒸出了透明的柴胡液体。这就是中医药史第一支肌注中药注射液,命名为“瀑澄利尔”。年五一节,该药受到晋冀鲁豫边区大会的奖励,韩刚被八路军卫生部授予“创造发明家”称号。后来,这种针剂正式命名为“柴胡注射液”。当时用来“主治流感、回归热、产褥热、肺结核发展期发热,并能对付顽固疟疾”。[1]

年12月,武汉制药厂对传统柴胡注射液进行了重新鉴定,确定疗效,投入大批生产,成为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中药注射剂。按卫生部部颁标准,柴胡注射液的制法、功能及使用是这样的:[2]

取柴胡g,切断,加水温浸,经水蒸气蒸馏,收集初馏液,再重蒸馏,收集重馏液约ml,加入3g聚山梨酯80g,搅拌使油完全溶解,再加入9g氯化钠,溶解后,滤过,加注射用水至ml,调pH值,测定吸收度,精滤,灌封,灭菌,即得。

本品为无色或呈微乳白色的澄明液体;气芳香。

清热解表。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

每支装2ml

肌内注射。一次2~4ml(1支—2支),一日1~2次。

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

【禁   忌】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

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从工艺描述看,柴胡注射液现在的制法跟抗战时代没本质差别,如果说以前抗战时因为被封锁,无法获得现代化学药物,不得以熬柴胡汤来替代阿司匹林等;现在中国已成为最大常规药制造大国,还在熬药汤给患者注射,只能解释是为了维护现有经济利益,资料指目前有多家药厂生产柴胡注射液。

从柴胡注射液的简陋工艺,你就能猜到,这种由草药蒸馏所得的复杂混合物,其不良反应不会少,的确如此。虽然官方监管机构没有公布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许根本没有,但有些不良报告有提及基数,所以可以估算。

报道一:例注射柴胡患者,其中有反应26人,约占总人数的8.7%。主要是用于解热,治疗感冒,多数病人于注射后1~2分钟内,部分病人在注射时突感头晕,心悸、胸闷、继而恶心、呕吐、面色腊黄、出冷汗、四肢无力,脉搏细数,血压正常或稍高,个别病人有暂时性血压降低。[3]

报道二:年4月,坐位肌注柴胡注射液人次,发生晕厥14例,占7.8%。注射柴胡注射液者多为感冒发热病人,注射过程中,普遍反映酸痛、胀痛明显,疼痛时间较长。[4]

报道三:发热病人例使用柴胡注射液肌注,但有35例患者在肌注柴胡注射液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10%,大多数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轻微不适及皮肤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5]

所以,我们可估算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率在10%左右,这还是在采用肌注方式的。

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过敏样反应为主:表现为寒战、高热、晕厥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头晕、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且多发生在注射中至用药后20min内。[6]

值得注意的是,柴胡注射液的说明书规定是仅用于肌注,但有误用于静脉滴注的,其后果极为骇人,上表两例发生急性肾衰死亡病例就是静脉滴注。而华西中国偱证医学中心一份关于柴胡注射液的系统评价收录6例因静脉滴注柴胡注射液ADR,其中5例死亡。[7]

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如此明显,而按华西中国偱证医学中心的统计,例ADR/AE中,上呼吸道感染占例,94.4%;急性扁桃体炎及急性肠胃炎各4例,各占1.9%;肺炎及急性早幼白血病各1例。[7]我们现在应知道普通感冒是自限的,即使不作特别治疗,约一周也康复,如果不舒服可以服复方感冒药缓解症状,4/6岁下幼儿只需控制体温;而对后面几种,有更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些病例都是因为不必要的过度疗承担风险,而柴胡注射液不退市恐怕与其“第一个”中药注射液历史地位有关。

中医药界并不讳言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原因:[8]

1.中药材质量不一,伪劣药材鱼目混珠。

2.生产过程质控不佳,在药物分药物分拣、制备、灭菌过程中,未达到药品生产质量标准,使药液中含有致热源等,从而导致注射后产生发热、过敏等反应。

3.生产中混入规定以外物质。

4.柴胡注射液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柴胡皂苷、挥发油、多糖、白芷素、柴胡醇等几十种成分,不良反应究竟何者所致,都是不清楚的。

5.在其制备过程中还需添加一些辅助剂,这些成分可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药品的污染。

6.有些药厂工艺与药典不一致,从柴胡中提取挥发油时在酸盐条件下,柴胡纤维产生大量的呋喃甲醛,柴胡皂苷产生大量的5-甲基呋喃甲醛,占挥发油总量的70%,而这些成分可能有毒。[9]

7.柴胡注射液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变色、浑浊。当柴胡注射液的pH值超过规定范围,则易形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可堵塞血管,使组织缺血、缺氧,产生疼痛、水肿、静脉炎、过敏等,甚至出现休克、组织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

8.中药注射液本身疗效不可靠,往往要中西药混用,这增加了药物互作用风险。

从“20年时间,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仅有24篇41例”得出“说明其使用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并不合理,正如中国食药监药评中心孙忠实教授在鱼腥草注射液事件时所承认的:“我们的不良反应统计,是靠大家自觉上报,不报的、漏报的太多,我们看到的只是”。前面提到的单个诊所、医院的10%高不良反应率倒是比较真实的数据。

收录几则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受害者均是婴幼儿:

病例1:1.5岁女婴,上感发烧伴轻度咳嗽,37.9℃。给予柴胡注射液1ml,地塞米松1ml,病毒唑75mg,混合肌注,约5min后,患儿哭声消失,颜面及口唇发紫,呼吸停止,意识消失,立即行人工呼吸,吸氧,肌注尼可刹米0.mg,约3min出现自主呼吸,唇面转红,心率次/分,呈嗜睡状态,约半小时逐渐恢复正常。[10]~滥用药!

病例2:2.5岁男童,发烧,流清鼻,喷嚏伴轻咳4d,38.5℃,听呼吸音粗糙,肌注柴胡注射液1ml及地塞米松1ml,约18min后患儿突然抽搐,面色及口唇发绀,呼吸停止。意识消失,全身软瘫,立即行人工呼吸,肌注尼可刹米0.5ml,约3min后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清醒,发绀消失。[10]

病例3:2.3岁男童,因上呼吸道感染,流清鼻,喷嚏,轻咳就诊,38℃,肌注柴胡注射液1ml,约5min后,出现烦躁不安,四肢湿冷,神智不清,BP45/15mmHg,立即按过敏性休克给予肌注肾上腺素0.3mg,地塞米松2mg,约5min后神智恢复,面色红润,呼吸心跳正常。[10]

病例4:2岁男童,因发热39℃,咽充血,扁桃体1度肿大。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投以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注射后患孩即出现两眼上翻、意识障碍、脸色苍白、脉细弱、大汗淋漓,即确诊为柴胡反应。立即给予盐酸肾上腺素0.smg皮下注射,同时静注50%G.S40ml,观察约1小时,恢复正常。[11]

病例5:13岁女童,因发热38.7℃,咽红充血,周身乏力,关节酸楚,不思饮食,苔薄白,脉浮数。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用柴胡注射液2支,肌肉注射1支半,注射后患孩即诉头昏眼花,看不见眼前东西,面及嘴唇苍白,脉细弱,即扶原位坐下。约1分钟后,全身大汗淋漓,脉搏摸不到,呼吸慢。当即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1支的2/3支,轻移至病房静卧,约30分钟后,神志清楚,脉细弱,呼吸心跳、脉搏加快,面唇颜色转红.约1小时左右,心跳、呼吸、脉搏恢复正常。[11]

病例6:11岁女童,因发热5d昏迷1d入院予生理盐水mL、柴胡注射液14mL静滴,输约mL时患儿面部手足部出现出血点未作处理,2h后出现疼痛、烦躁、软瘫、二便失禁,予多巴胺、地塞米松静滴后,患儿近24h无尿,频繁呕吐咖啡样物,神志不清,四肢凉,膀胱无明显充盈,诊为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对症处理病情无好转抢救无效死亡。[12]

病例7:6岁女童,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肌注柴胡注射液后,身体广泛分布弥温性水肿红斑,且大片表皮坏死、轻痒、伴发热、结膜充血,全身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大疱,疱液清亮,易破,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住院治疗后病情继续加重,1星期后抢救无效死亡。[12]

病例8:3岁男童,因感冒发热38.6C就诊予柴胡注射液1mL肌注,1min后患者大声啼哭,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紫绀,张口吸气,呼吸急促,剧烈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广泛干湿罗音,诊为急性肺水肿。对症治疗后3min缓解,7min后症状消失双肺正常。[12]

摘录的8个病例,除了第6例,其余都是感冒发烧,一种完全自限的常见疾病,在发达国家,幼儿(美国4岁)感冒,一般只需多喝水、观察,不适可服退烧药控制体温;而在我们这里,孩子感冒发烧,医院,被用上这全世界唯中国独有的中药注射液,简直是“俄罗斯轮盘赌”,不幸被抽中的孩子,或经历一番痛苦抢救从鬼门关转回来,更不幸的就此与父母永别。

我们没必要苛究当年战火纷飞年代,八路军在连阿司匹林都没有的程况下研发这阿司匹林的替代品是否科学。可是,现在极高工业化程度的中国,又不缺常规药,为何还让孩子们承受这样的致命风险?就只为维护这愚昧的中药注射液产业利益?这恐怕也是要愧对当年抗日将士的。

也许,个体无法推动产值数百亿的中药注射液产业终结,但是我们可以将这赤裸裸的真相分享给家人、好友,从个体来说,我们回避了风险,如果千千万万的人也行动起来,没准能产生积极的变化的合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参考资料:

[1]张效霞,首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诞生记,中国中医药报

[2]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WS3-B--98

[3]李晓红,柴胡注射后的反应与护理,航空航天医药,.2

[4]陈玉霞,14例坐位肌注柴胡注射液致晕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

[5]池喜华,肌注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8

[6]刘晓春,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中成药,.8

[7]孔翔瑜等,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学报,.12

[8]刘茜,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01

[9]张丽,柴胡注射液成分分析,宁夏医学杂志.7

[10]张丽娟,柴胡注射液肌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3例,医学信息,.1

[11]殷纳新,柴胡注射液注射反应2例,江西中医药,.26(2)

[12]林博明,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海峡药学,.18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6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