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柴胡,国老中药之一,您了解多少?柴胡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
小小柴胡入名方
柴胡汤:辛凉解表治感冒
柴胡属于辛凉解表药,具有和解退热的作用,古人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的半表半里之时,表现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等。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伤寒的主方。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中所含的挥发油及皂苷类化学物质具有解热及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用于治疗感冒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对病菌病毒的吞噬和杀伤能力,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逍遥散:疏肝理气乐“逍遥”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而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能够顺应肝的条达之性,发泄其郁遏之气,既能舒肝,又能和脾,而善解郁结,特别适用于肝郁气滞证的患者。代表方剂为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对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乳房胀痛、口燥咽干、月经不调等症有较好疗效。
补中益气汤:升举阳气“托”脏器
中医认为,人体出现的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及脱肛等病症是由于气虚下陷所致的,治疗方法宜升阳举陷。柴胡具有升举阳气的功能,以补气健脾药为主,柴胡升阳为辅,协同治疗有较好效果。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白术、升麻、柴胡),适用于气虚无力,食欲不振,怠惰嗜卧,大便泄泻并有胃下垂、子宫下垂及脱肛患者的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柴胡具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镇咳,抑制胃酸分泌,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免疫功能,抗癌等作用。
未完待续北柴胡、南柴胡与银柴胡的鉴别北柴胡和解退热、疏表之功效显著,且以生者为佳,用量宜稍重,多用于外感热病。正如《本草求真》所言“解散宜北柴胡”。朱东生先生亦云“北柴胡解热,至伤寒邪热也”。
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升阳散邪,常用于因郁致热的内伤杂病,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用量宜稍轻。《本草汇言》“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少佐柴胡”此柴胡指南柴胡也。叶天士、陈幼清等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此柴胡亦指南柴胡。因其性升散,所以在临床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对于阳虚发热、骨蒸劳热、凉血,银柴胡的功效优于北柴胡和南柴胡。清代汪昂《本草备要》“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银柴胡只须一服,南方者立减,故三服乃效”。
从古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药用柴胡以北柴胡和南柴胡为主,而西南地区则用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银柴胡三者俱为柴胡,均有疏散外邪、疏肝解郁的功效,但因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不同,故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使用中要严格加以鉴别,对症使用,方可取得最佳疗效。
“柴胡”小案例
10岁男儿,每至夜间,入睡后呼叫不安,伴有呕吐,次日神疲乏力,询之前夜情况,全无记忆,患者形体消瘦。诊其为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原方,五剂而安。
诸药所生,皆有灵性。道生万物,人物共鸣。是以药能祛病、健体、辅行,天人为一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