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是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川芎、甘草、薄荷12味药组成。处方中药味多,尤其是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占了8味,因此,颜色较深,油管多,有的特征容易混淆,有的颜色浅的特征不容易看到。本方属于较难的显微鉴别方。12味药中,兽药典对其中荆芥、防风、柴胡、枳壳、茯苓、桔梗、甘草7味药作了显微鉴别,其余5味我们在这次的鉴别中尽力而为的学习并鉴别。
在兽药典描述的7味药中,我们见到过的有柴胡、枳壳、茯苓、桔梗、甘草5味药,荆芥与防风初次学习。
兽药典描述:
荆芥: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防风: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17—60μm。
柴胡:油管含淡黄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物,直径8—25μm.
枳壳: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茯苓: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桔梗: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甘草: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实际观察:
一、荆芥:为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多为夏秋季采割,因此兽药典中选用的是外果皮细胞,为粘液层,细胞壁粘液质化,胞腔小,不规则分枝,内含淡棕色物。常多个细胞成片存在于视野中,察见率较高。
二、防风、柴胡、羌活、独活、前胡、川芎:6味中药均含挥发油,其中防风、柴胡、独活、前胡为根类中药,独活、川芎为根茎类中药,本方中兽药典仅对防风、柴胡进行了显微描述:
1、防风、柴胡、前胡、独活:4味药均含油管,应注意区分。
前胡:油管多为碎片,在处方中偶可察见,不熟悉者不易区分。
▲上图为紫花前胡油管碎片示意图
柴胡:油管中条状分泌物较完整,颜色以黄棕色为主,多。
防风:以金黄色分泌物为主,颜色较鲜,时可见黄中偏绿色的分泌物,较柴胡的条状分泌物颜色浅。
独活:油管多破碎,偶可见完整者。胞腔内大多含黄绿色或淡黄棕色分泌物或油滴。由于其不完整性及颜色与防风等相近似,因此,在本方中分辩率不高,可不做考虑。
▲上图为独活油管碎片示意图
2、川芎:含油室,大多破碎,在本方中不易看到。
▲上图为川芎油室碎片示意图
3、羌活:分泌道多碎断,分泌细胞内有淡黄色分泌物及淀粉粒溶化后的痕迹,并常见金黄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物,分泌道碎片周围常可见导管或木栓组织毗连,此特征可区别于防风、柴胡。
▲上图为羌活分泌道碎片示意图
三、桔梗:本方中因深色物较多,桔梗颜色浅,特征容易被掩盖,因此应多装片,多选择不同的视野,仔细观察。并注意区别乳管(颗粒状物)与油管(颜色较深的油滴或油细胞或条状物)的不同。
四、薄荷:为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虽具有橙皮苷结晶、腺鳞、腺毛、非腺毛等特征,但与荆芥特征有混淆之处,所以本方中不对薄荷作鉴别。
▲上图为薄荷地上部分示意图
五、甘草、枳壳、茯苓3味药特征与兽药典描述相同,需注意枳壳与茯苓颜色浅,应多装片,仔细观察。
文
育强小编
每周分享药物专业知识
和行业最前沿信息!
四川育强本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