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合柴胡达原饮治疗手足口病

1

:近治一8个月小儿,得高烧39.3度一天,烦躁,少汗,纳食呕吐,精神疲乏,手、足、颊部等部位出现散在小疱疹,舌苔白黄相兼略腻,指纹浮风关。治疗这类肠道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经验不足,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处方:香薷10,青蒿10,扁豆花10,玄参10,金银花10,连翘10,淡竹叶5灯芯2,芦根10,薄荷5,土茯苓10,甘草5,羚羊角粉1袋冲服,2剂。服完第一剂的第三个10ml,即热退身凉、神振索食。

究其方,乃新加香薷饮合银翘散加利咽和土茯苓尤其加羚羊角粉组成,不外从太阳卫表与热湿毒治之。

:不日,又一30岁男子因过吹空调加上加班熬夜,不幸也得手足口病,病状与该患儿相类,高烧至39.5,神疲至极,所不同者,头身重痛尤其明显,咽痛难忍,口渴引水量增,咽红有赤色滤泡数串,苔白黄相兼且浊;从太阳表寒、阳明胃实热和少阳痰热治,取大青龙汤+柴胡达原饮加减成方,药用生麻黄20克,桂枝10生石膏50(先煎)知母10山药10生大黄5(后下)柴胡20黄芩10青蒿20(后下)羌活10板兰根20射干10银花20连翘10槟榔10厚朴10炙甘草10:一剂,煮二次,分四次喝,如桂枝汤。未及汤毕,汗出、便解而热退身凉。

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该病易在幼托儿童中爆发,尤其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年长儿及成人亦偶有发病。手足口病分布广泛,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疫情发生,无明显地区差异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节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冬春季节。临床表现一般轻微,以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为典型表现,可自愈。极少数患儿可并发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等。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普通病例预后良好,但部分EV71感染的重症病例病死率高。现代医学治疗仅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通过仔细辩证,经方时方加减,无汗而高烧加身痛必用麻桂,故用大青龙;苔腻苔浊苔厚夹湿,必合达原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病案一和二均为手足口病,就是不错的案例。用经方用麻桂,对症收效立竿见影,故二剂即俞。二个病案西医同一病,中医辨证则完全不同,显示病同证异,同病异治。

3

1、在发热性疾病,尤其是外感类发热性疾病中,中医有明显优势,或六经辨证,或卫气营血辨证,或三焦辨证,或二者、三者联合使用。遇上了敢于亮剑,必收佳效。

2、《伤寒论》38条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9条谓:“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因《伤寒论》第2、3条早已言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与大青龙汤证原文正好相反,故历代医家对此争论不休。曾教授总结分析认为大青龙汤辨证要点以风寒表实、饮郁肌腠为主。大青龙汤为麻黄汤合越婢汤而成,故治疗均以大青龙汤辛温开腠、发汗祛湿。

3、石膏的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石膏,主中风寒热……”的记载,《雷公药性赋》谓“石膏发汗解肌去风寒热”,《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古今用》亦谓“石膏味辛气寒,入手太阴肺及足阳明胃经,能清金而止燥渴,泻热而除烦躁,辛凉解肌”,以上记载均表明石膏具解表作用。结合大青龙汤方证原文,其辛开腠理、宣热外达之用正与大青龙汤证机相合。

4、柴胡达原饮由仲景小柴胡汤去参、夏、姜、枣,加枳壳、桔梗、荷叶梗、厚朴、草果、青皮、槟榔衍化而成。临床用于湿热疟邪郁伏募原,致使三焦气化失司,痰浊内阻;少阳枢机不利,出现的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间日发疟,头眩,胸膈痞满,心烦懊忄农,咳痰不爽,口腻厌食,便秘腹胀,苔厚腻如积粉,脉弦之证;疟因风寒转变者,初起恶寒,头疼身痛,继即邪传少阳,疟发寒热并重者。黄芩苦泄膜原之郁火也。臣以枳、桔开上,朴、果疏中,青、槟达下,以开达三焦之气机,使膜原伏邪从三焦而外达肌腠也。佐以荷梗透之;使以甘草和之。可见和解之中兼有开上、畅中、导下之能,共收宣畅三焦、透达募原之功。曾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临床上见到发热、寒热往来、胸膈痞满、苔白厚腻、脉弦滑者,均可应用,并且往往可以取到不错的疗效。

5、辨证论治仍是治疗此病的基本原则,不存在一定是热毒、也不一定必夹其;或有什么固定应病之方。辨证论治的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其虽无“证”的名称,但在论述某些如疼痛、咳嗽、昏厥等病证时,往往已涉及脉象、症状、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内容。并且《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辨证的纲领,贯穿于各种辨证方法之中。《伤寒杂病论》是与“辨证论治”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现代学者认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辨证论治,使中医诊疗的重中之重成了判断“证型”。毋庸置疑,中医有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有相善用的方子和药物,但没有绝印定的秘方或不用辨证即可使用的效方。辨证基础上的选方用药及其用量,才是制胜法宝。能否制胜,除了医者辨证时的犀利眼光,还在于临病辨证时医者理论运用和经验积累两者结合应用,交相互映。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9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