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伤寒医天下

10月24日是仲圣经方精品讲座的第三天,五六百人的会场依旧座无虚席,各位师友都沉浸在涂华新老师所讲授的经方医学海洋中。涂华新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不但妙语连珠,更是字字珠玑,让整个学习氛围愉快而活跃,课堂上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问为什么学中医也有百种答案,古人云:不知医者不为孝也。学中医,有人心之所向,有人由病自学而愈,有人投身医学矢志不渝,无论哪一种,中医太美,包罗万象,温暖人心,值得我们相待如初恋。

源自《伤寒杂病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谓是医圣张仲景的又一神方,此方“疏肝胆,调三焦”,一有理肝,二有化饮,三有调阴阳,四有和荣卫,五有助升降,六有和肝胆,七有镇惊止悸的功用。后世众医家临床均有借鉴,也为后世治疗疑难杂症开辟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

今天涂华新老师主要讲授了一个千古奇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条文解读、方证鉴别、治病机理及近70种疑难病症的辨证治疗,涂华新老师都给予详细的解读。此外,还介绍了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小青龙汤的方证要点及临床适用证。

一个方子可以撑起一个诊所,那就是柴龙汤。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36个字,字字千金。

在继承前人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运用经验的基础上,涂华新老师发古今前贤之未发,在临床上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独创性应用方面可谓首屈一指。此方不再局限于治疗失眠、夜游,惊痫、发狂等疾病,而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广泛用于脑梗塞、中风发作及后遗症期、甲状腺肿大结节炎症、眼部视物障碍、心脏病及挽救部分心衰、贫血、紫癜、不明原因引起的顽固性下肢水肿、腰腿疼痛、膝关节积液、手足口病、阴部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小儿高热惊厥、妇人月经不调等百余种疾患。因而其感叹道“医圣《伤寒杂病论》广为人知,不为人识,特别是经方医生不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一湮没千年的奇方是一辈子的遗憾”。

麻黄附子细辛汤,一个小方,却能治大病。涂华新老师在讲座上介绍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适应证,治疗寒气直中少阴的感冒病症、性冷淡、失眠症、懒人症及严重的牙痛等。为了便于没有中医基础的医生朋友学习,并使临床用方更安全,涂华新老师详细讲解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煎煮服用注意事项,并分析服药后病人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及安全准绳。

扎根千年的汉方,有着人所不知的力量。经方的魅力,无与伦比。如何学好中医,学好经方,这里也可以用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的“治学三境界”作为诠释: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可以认为,第一境界是说,学中医经典,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了解中医,洞悉经典理论内涵,如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说:学习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做学问,振兴中医,成就中医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刻苦的、呕心沥血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学习、探寻、研究、创新,终于获得了成功。只要工夫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心有所得,临证挥洒自如,受用无穷。真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伤寒论》被喻为“医门之圭臬,医家之圣书”,可见《伤寒论》在医家们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伤寒论》在临床大夫们心中有如此高的地位呢?很多名医人生中第一次为患者开方,就用了伤寒论的方子,从此“爱”上了伤寒论并为她倾注一生,因为经方“方小”、“效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部伤寒医天下”,听上去令人匪夷所思,但却是古今多少名医,在治验了无数病案后发出的感叹。

仲圣经方精品讲座,一场中医经方临床的实战盛宴,一场令人受益终身的医学盛会,接下的两天让我们继续跟随涂老师一起感受经方的魅力和神奇!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立足北京服务全国
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