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http://m.39.net/news/a_5326271.html
柴胡是伞形科植物北柴胡。这种我国广大地区可以看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虽无娇花艳草的多姿多彩,却以其卓越的疗效,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喜爱。马王锦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单味柴胡治疗头痛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柴胡是张仲景中重要的药物,《伤寒论》如7方次,《金匮要略》入7方次,我国曾对位国家级名中医进行临床经验的调查,结果提示,在全国名中医擅长使用的药物中,柴胡位居第三。可见柴胡是一味常用的药物。
对于柴胡的功效,前人的讨论颇多。有说柴胡是“解表之要药”有说是“足少阳胆经之药”。有说柴胡是“少阳,厥阴引经药”,还有说是“肠胃之药”。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弄明白这些复杂的名词术语是困难的。作为临床医生,最关心的是那些直接知道临床实用的柴胡指证。下面,请注意临床应用柴胡的三个关键词。
柴胡证
这与麻黄,桂枝证一样,是柴胡应用的基本指征,此外,柴胡类方的各个方证也或多或少带有柴胡证的痕迹。
柴胡证有两部分组成:
1:胸胁苦满;
2:往来寒热或休作有时。
“胸胁苦满”是柴胡证的必见指征。胸胁部以及上腹部,肩颈部的胀满,胀痛,硬满,酸重不适,触痛,压痛,女性乳房胀痛,结块,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胸闷气短,腹胀等,均包含在内。中医传统讲的胸胁苦满主要指自觉症状,而日本学者认为尚存在着他觉的胸胁苦满,即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局部胀痛不适的感觉。细野史郎尚认为对胸胁苦满的患者,可以采用撮诊法。即用食指与大拇指捏住两肋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可有组织变厚的感觉,同时患者有痛觉过敏,这个反应带的宽与狭,与胸胁苦满的程度相一致。
“往来寒热”除体温的变化以外,尚包含患者自觉的寒热交替感,时有畏风发冷,时有面红烦热;或有上半身发热,下半身畏寒;或半身热,半身冷;或心胸烦热,而四肢冰冷;或覆被则烦躁发热,似汗非汗,而去被又觉寒冷至骨,肌肤粟起;以及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敏感等。
“往来“与”休作有时“是指在发病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律,或有一定的周期,或是交替发作。清代名医费伯雄用逍遥散加减治愈隔日彻夜不眠的奇证,现代岳美中用小柴胡汤治愈每日正午全身麻痹的小儿,日本有报到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都是以”往来“与”休作有时“为辩证根据的。
笔者认为,在胸胁苦满与寒热往来之间,前者是重要的。临床上柴胡证可以没有寒热往来或休作有时,淡不可没有胸胁苦满。
柴胡带
这是指柴胡证在体表反应出来的部位。中医常有“少阳经的循行之地”或“肝经之分野”等词句来描述,为便于理解与记忆,这里称之为“柴胡带”。柴胡带包括胸胁部,肩颈部,头额部,腰胯及少腹部,腹股沟等,以身体的侧面为主。这区域出现的胀痛,酸痛,感觉异常,肿块等,可以考虑柴胡及其类方汤证存在的可能性。
胸胁部,肩颈部,头额部,腰胯及少腹部,腹股沟的胀痛,酸痛,牵扯痛,感觉异常,肿块,结核等。
柴胡体质
柴胡体质是柴胡证及柴胡类方证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体质类型。由于柴胡类方证比较复杂,患者的主诉繁多,体质类型的辨别能够执简去繁,较快的抓住疾病的本质。
外观特征: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白色,缺乏光泽,精神抑郁或紧张;皮肤比较干燥,肌肉比较坚紧。上腹部或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压痛或肌紧张;舌质坚老,暗而紫点,舌体不淡胖;脉象多弦细。
好发症状: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寒热交替感,情绪搏动比较大,食欲性欲易受情绪的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颈肩部常有酸痛感,拘挛感,四肢常冷,少腹部易胀痛。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胀,烦躁,经来腹胀,经血暗或有血块。易腹痛腹泻,易全身疼痛。
以上三者中柴胡证是最基本的要素,而“柴胡带”与“柴胡体质”分别从体表的部位与临床望诊,问诊及切诊的角度以帮助判断柴胡证及柴胡类方汤证。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柴胡能通过镇静发热中枢而解热,并有镇静,抑制自发性运动,延长睡眠时间,镇痛,抗痉挛等中枢抑制作用。研究还表明柴胡尚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保肝抗炎作用,增强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此外,尚有抗变态反应,抗溃疡形成,镇咳等作用。柴胡这些多种药理作用,在柴胡类方中得到程度不同的发挥。
黄煌经方系列之--葛根汤黄煌经方系列之--甘草泻心汤黄煌经方系列之--当归芍药汤黄煌经方系列之--八味解郁汤黄煌经方系列之--酸枣仁汤黄煌经方系列之--生脉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