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医药文化的本质,想不做好中医药都难

我的门市在一个养殖密度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区域,家里上两代人都是从医的。我爷爷那一代,解放前50年和解放后30年,根本就无法或很少接触到西医;所以,我爷爷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医,做了一辈子。我父亲是解放前20年和解放后60多年,他虽然前50年都是承接了我爷爷的中医技能;医院上班,改革开放后,西医得到了大发展,他后40多年也在单位耳濡目染、接触了不少的西医知识和技术。

到我这一代,可以说是家道中落吧,富不过三代算是在我们家得到了应验。可是,虽然因为那个年代的原因,我错过了高考(确切说是我不上进),被迫生活在了乡镇,比不上老一辈事业那么有成就,生活在大城市。虽然如今已是快五十的人了,但是与我周围的同龄人相比,我还是不落伍的。改革开放好时代和国家好政策,当然还有我自己的努力,我现在四套房:家里一套经常住的三层小楼,儿子女儿各一套,在三亚买了一套养老度假住的。还有足够养老的存款。

我说这些不是炫耀,因为这在整个当代中国,尤其是二线以上城市,根本就是中产阶级。这是我儿子告诉我的,中国目前的中产阶层至少有2亿人,因为他是从事证券的。虽然看病他不如我,但是对国家经济的研究咱认不行。我这么说,是想说明:金钱与收入不是衡量一个家庭兴衰的核心!衡量一个家庭兴衰的是:父辈积累的生存技能和成功的逻辑思维是否得到了传承和生华?金钱和收入只是结果,确切说那是暂时的!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家庭富不过三代,为什么我的家庭到我这一代叫“家道中落”呢?是因为祖上两代人积累的生存技能和成功的逻辑思维,到我这一代就没有全部、很好继承下来,更别说传承和发扬了。特别是到下一代的发展,直接变轨、改道去从事经济研究与分析工作了,家庭对下一代的生存与发展的“优势基因”层面的累积支持为“0”!

这是在和平年代、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代,机会与机遇众多,外部挑战非常之少!若是在战争年代、金融危机、欧洲黄马甲危机……凡是那些守成者和改变家族优势发展轨迹的一代,不是被打回起点就是被抛向了深渊。因为不管任何时代,我相信人还未出现的时代,都存在天道——自然竞争!自然竞争胜出的唯一天条——自然法则,就是在一个赛道、一个点上持“进化”,你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胜出,比同龄人、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强!

否则,别人都是从几代人、父辈奋斗的基础上起步,你老是原地踏步、不断换赛道、不停的变换方……每一次、每一代人,都是从“0”开始起步。那么,这样的家庭,这样的下一代,只能工作在中下阶层,金钱和收入也只能是中下,如何能有中产阶层以上的工作和生活?

啰里啰唆的说了这么多不着边际的话,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当前中药的弊病;我是从事兽医职业的,在家里爷爷熏陶的都是中医,父亲虽然传授的大部分是中医,但后期也夹杂了不少西医。我是因为家族“医”背景的原因,被生产队安排到了兽医站,那时接触的主要是中药和辅助一些青链霉素的西药。进入新世纪,干脆出来自己单干了。

十年前,来门市推销的主要是西药偏多,这十年来,来门市推销中药的逐渐增多了。我很纳闷:中国上下年的悠久中医药历史,中医药名家名方都几百年不出一个!现代人随便组合个方子就能叫秘方、叫传承经典、叫名方、叫新兽药,我上网一查:这十年除了疫苗,国家批准的中药“新药”最多。

但是,在基层真是用着有效的,还是清瘟败毒散、银翘散、荆防败毒散、小柴胡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瘟解毒口服液、清解合剂等,这么多年批准了几百个中药新药,没有一个用着好使的!就这,还在有更多的兽药企业去申报中药新药!所以,今天,我就作为一个中药使用者,提几条建议,希望在这个大好发展时代,更有利于促进我们动物养殖业中医药的发展。

今天要说的是,做好中医药的前提,是先要怀着对古人、先辈“敬畏”之心,学习中医药文化。这是践行好、实践好中医药的核心,没有这个核心你就会乱组方、乱喊秘方、乱叫名方、甚至当创新报“新药”。

这都是行中医药之名却实际上是“没文化”,没文化就没敬畏,没有敬畏就把懂的哪一点中医药的皮毛当成自己已是“大家”!便做出一些妄论和对中医药妄加判断、评价的言论,更为不齿的是那些自高自大的把中医药“吹”上天的人。好像祖宗发明的这一门独特的中国特色医学,上天入地、什么都能治的“神化”。

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实际是一门哲学意义上的医药学,它讲究的天地人合一的思维逻辑,是客观的,不是唯心或唯神。人是这个文化的中心。所以,首先要求“医着仁心”,那些中医名家,可不仅仅只是个表面看上去的好医生,他们都是大慈大德之人。这些人讲究是什么?是诊断、认识、分析疾病病人周围万物的逻辑。

所以找中医大师看病,你会发现他他号着你的脉,很慈祥、很安静、很和蔼、很亲切……嘘寒问暖,家里几口人?生活习惯?吃的喝的怎么样?刮风下雨注意冷暖!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功利、病人不紧张,诊断能看到真实的、符合逻辑的望闻问切信息,才能看好病遣好药。并不是现在满眼的、“过度营销”化的、号称“最正宗”的传统中药,把黑看成白、把中说成西、把贵的少加或不加等!

以至于,很多人学习中医药文化,都学歪了。其实,让大家读史,根本就没有明白如何读史?结果读成了娱乐,读成了围观,读成了谈资,读成了小说,读成了用来评判历史和生活是非,等等。其实,真正怀着一种敬畏之心、潜心学习中医药文化的,读史读的是视野和高度(格局),读的是古人的智慧,汲取的是高人的思维和逻辑。所以,不把恶习、混乱的思维和逻辑净化掉,以一种片面的、自以为是的、他山文化去学习和实践中医药,等于出发点就错了,那么后面的路无论你怎么走都不会在道上!

这些都是学好中医药对人的要求和顶层思维(文化)方面的要求,以后有机会再聊做好中医药“术”的层次内容,今天就到这里。

说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7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