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摘要:方剂源流;方证分析;临证验案;朱丹溪;
1、方剂源流:柴胡疏肝散是景岳方,是在治郁祖方四逆散的基础上易枳实为枳壳,加香、川、皮(香附,川芎,陈皮)而成。是治疗肝胃不和之郁证的常用方,代表方。《中医内科学》中胁痛、胃痛、腹痛的肝胃不和证皆选用其为代表方剂,但临床应用多需加味。郁达汤是孙师在跟张磊老师学习后,在张老临证八法中达郁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组成相对固定的方剂: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2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神曲10克,栀子10克,川朴10克,槟榔10克,甘草6克。孙师曾说郁达汤基本含有柴胡疏肝散所有药物,且适应症更为广泛,且看郁达汤的方证。2、方证分析:郁达汤是由四逆散+越鞠丸+川朴、槟榔组成。其中的四逆散可谓经方中治郁证的祖方。四逆散中含有枳实芍药散,是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症的经典对药,大柴胡汤,膈下逐瘀汤都含有这个对药。学医之初,好奇大柴胡为什么会多个芍药,加枳实,可理解为配合大黄以通腑,可加个白芍是何用意呢?合方拆方,慢慢就会发现,大柴胡可理解为由小柴胡汤、小承气汤、枳实芍药散(或者四逆散)合方而成。加用芍药,加强治疗心下急痛作用。如《本经》所云:”芍药,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疝瘕,止痛。”。值得一提的是在《伤寒论》、《本经》中没有枳实与枳壳,白芍与赤芍的区分,是在后世才慢慢有的。《药性赋》说:“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初学可借鉴。
如果说四逆散是经方治郁第一方的话,那么越鞠丸就是时方治郁第一。越鞠丸是丹溪方。学医对丹溪翁的印象只停留在“朱丹溪是滋阴派”这个简单概念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要读其书,知其人。朱丹溪40岁学医,师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作为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也是集大成者。可不仅是滋阴,丹溪翁善治各种疑难杂病,王纶在《明医杂著》中说‘杂病用丹溪’,其言非虚。丹溪翁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中的越鞠丸,学过方剂学都知道,越鞠丸位列理气剂之首,能治六郁。笔者学医之初,深不为意,觉得越鞠丸的适应症也太难把握,方治六郁,六郁所能对应的症状太广泛,没有针对性,如何应用呢?随孙老师学习后,见老师用方,发现只要出现:“烧心,反酸,嗳气,胃胀,矢气频”等中焦气滞证的,老师往往选用越鞠丸,或加用保和丸,往往十二味的小方,方简而效奇。分析其原因,中焦是气机之枢,而越鞠丸为理气之首,先开中焦,诸证可除。这也为越鞠丸的应用找到了了切入口。
再说郁达汤最后两味药:川朴、槟榔。孙师曾在讲课时说是取法达原饮。以我的浅见,是加强前面药物的降气作用,六腑以降为顺,理气不忘降气也。对应的症状,应该是“腹胀”,综上所述,郁达汤的方证应为(用方指征):胁胀或痛,嗳气,烧心,反酸,腹胀满,矢气频,心情抑郁,舌可,脉弦或滞。
3、临证验案:冯某,女,62岁,三诊,服上方胃撑胀明显好转,但口干。现:胃胀,胁胀,嗳气,稍胃痛,口干稍苦,纳可,入睡慢,大便量少而细,不畅,日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有力。
处方:柴胡20克,枳壳15克,白芍2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神曲10克,栀子10克,炒卜子10克,槟榔10克,北沙参15克,生麦芽3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
患者回老家,告诉她若效果可以,可再多吃几付。三个月后患者白癜风复发难治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