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73耳鸣医案一则

何某某,女,65岁。年03月05日初诊。

主诉:左边耳鸣1周余。

现病史:1周前突发左耳耳鸣,初有堵塞感,声如潮涌,时轻时重,久鸣不息,听力下降,恼怒之后,耳鸣加重。曾求治西医不效。辰下:左耳耳鸣,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晨起口苦、口干,纳差,夜寐不安,舌尖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12g党参15g

姜半夏12g甘草5g葛根20g

郁金12g鲜石斛12g鳖甲18g(先煎)

牡蛎20g(先煎)石菖蒲12g山楂20g

磁石20g(先煎)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3.12):药后耳鸣得减,已无胁胀、口干,余症亦有缓解,但夜寐欠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效不更方,前法继进,于原方基础上加远志9g,酸枣仁15g。续服7剂。

三诊(.03.19):药后耳鸣显减轻,耳鸣偶作,睡眠明显改善,余无他症,舌淡苔白,脉沉。于上方基础加佛手12g,续服7剂。

一月后患者携亲朋前来求诊,云其耳鸣已止,未再复发,嘱其调情志慎起居。

按语:耳鸣一证在历代文献中有聊啾、蝉鸣、暴鸣、渐鸣等记载。《外科证治全书》中云“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耳鸣当辨虚实,《景岳全书》云:“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厚味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医学入门》又曰:“新聋多热,少阳、阳明火多故也。”

本案为肝胆火郁气壅,邪热侵及少阳所致虚实夹杂之耳鸣。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足少阳胆经入耳,足厥阴肝经上巅顶借胆经通于耳,少阳郁热,肝火旺盛,随经上逆,冲犯耳窍,故突发耳鸣,如闻潮水声;胆火上逆,少阳郁热,故见口苦、口干;肝失调达,疏泄失常,气机郁结,故见急躁易怒;胁为肝胆经脉之所过,肝络失和故见胸胁胀痛;肝木克土,脾胃不健,故见纳差,肝郁化火,火扰心神,神不守舍,故夜寐不安,舌尖红、脉弦为肝胆火郁之象。

张师治以清肝泻火,开郁通窍,方予《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处方中柴胡疏肝散邪,透达少阳郁热;黄芩泻火解毒,清泻肝胆实火;姜半夏化痰开结;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泻肝胆实火,和解少阳里热之功;更配合郁金疏肝行气;磁石重镇降逆以潜阳、牡蛎平抑肝阳、鳖甲滋阴潜阳;石菖蒲利九窍,明耳目;葛根生津除热,通络升阳;党参健脾益气,鲜石斛益胃养阴,山楂消食健胃,顾护中土,防肝传脾。方药与病机紧扣,故二诊药后耳鸣得减;患者夜寐不安,故于上方基础加远志、酸枣仁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神农本草经读》中记载远志“秉厥阴风木之气,入手厥阴心包络……则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配合石菖蒲既可安神益智,又可聪耳明目;《本草备药》则云酸枣仁可疗胆热好眠。

三诊药后耳鸣显减、夜卧得安,他症亦除,加佛手增强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患者续服7剂,肝火得清,郁热得除,枢机运转,故耳鸣得止。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5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