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腾讯新闻出品
第期
作者/魏巍讲道理
中药注射剂既不是传统中药,也不是现代西药。
在中国缺医少药的年代,中药注射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缺陷就是临床有效性数据、安全性数据都不太全,频频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
在标准研发和审核建立起来之前,公众应该尽可能不要打中药注射液,尤其是不要轻易给儿童使用中药注射液。
国家药监局5月29日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修订说明书,在禁忌项下须列出“儿童禁用”,并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柴胡注射液是中国最早诞生的中药注射剂,已有70多年应用。此前,该药一直是儿童感冒、退烧的推荐药。其实不只是柴胡注射液,很多中药注射剂都存在不良反应,到底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
中药注射剂既不是传统中药,也不是现代西药
药监局为什么会针对儿童禁用柴胡注射液?腾讯《较真》的文章认为:“可能是因为儿童人群使用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偏高。”
其实,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都是热门讨论话题,那到底什么是中药注射剂?
按照《中国药典》解释,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用制剂。
中药注射剂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但传统中医从未有过注射的概念
年左右,由于抗战艰苦,药品匮乏,柴胡熬成汤剂(用于治疗流行感冒、疟疾)被进一步以煎煮蒸馏方式制成针剂用于治疗。至此,世界上第一种中药注射剂诞生,即“柴胡注射液”。
20年后,由于中国农村和边远地区霍乱、疟疾等疾病肆虐横行,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中药注射剂便成为当时发展的重点。
公开资料显示,至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有资料报道的就达多种。此后,中药注射剂继续升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研发高峰。现在很多在用的中药注射剂都是那时研发出来的。
但中药注射剂却面临一个尴尬局面: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对它持有批评态度。
儿科医生
医生妈妈欧茜转发的一则评论就说道:“中药注射剂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但传统中医从未有过注射的概念,也从未有将药品直接注入人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医理论完全不能解释药物注射的机理。所以,中医的历史经验不能作为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依据。而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标准衡量,中药注射剂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原则,将不明成分的复杂混合物注入人体是非常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这类中国独有的药品既不符合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也违反了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年史上最严厉的“限抗”政策施行,给了中药注射剂上位机会
但是,这并未能阻止中药注射剂的壮大,中药注射剂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相关媒体报道显示,中药注射剂目前销售规模在亿元左右,多个品种多个批文。
中药注射剂是不良反应的高发区
《南方周末》增针对中药注射剂采访过临床医生,一些医生认为:“中药注射剂不是不能治病,相反,在有些时候,它的疗效相当不错。”但与此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率也非常的高。
食药监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每年都会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过去几年的《报告》里,中药注射剂一直是其监管的重点。
年的《报告》,并未具体披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只是称在中成药不良反应或事件报告中,“中药注射剂占比较高,需要继续公益中科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