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阳柴胡证与柴胡汤证03

太阳柴胡证与少阳病的异同

后世论小柴胡汤更多地是从少阳经主方来认识。经文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是其辨证提纲,病证是邪气侵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所致。从《伤寒论》经文看,少阳病既有本经受邪而发者,也有太阳病传入而发者。如条云:“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条云:“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1

李克绍先生有专篇注解少阳病与柴胡证日:“少阳病是外邪直接中于少阳,少火被外邪所郁闭,火性炎上,上寻出窍,所以主要症状是口苦、咽干、目眩。至于柴胡证,最初则是外邪中于太阳之肌表,外邪由肤表逐渐向里,结于半表半里的胁下,所以它的主要症状是胁下苦满或痞硬”。在此,李老将外邪直中少阳视为“少阳病”,将太阳表邪内结于胁下视为“柴胡证”。二者的主要区别还是要从少阳提纲证来寻找答案。故李克绍先生明示:“尤其关键的是目眩这一症状,它是少阳病所独有,而在柴胡证中则不易见到”。

2

少阳证是以少阳胆经郁热为主,“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阳郁热病症是其辨证要点。因此,治疗当以“和解少阳,开郁散热”为大法,而切不可辛温发汗。此时若误用汗法,则可导致化燥伤阴,甚至热扰心神,正如条所示:“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而与少阳病不同的是太阳柴胡证则可发汗,如条言:“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李克绍先生精炼地概括小柴胡汤用治少阳病与太阳柴胡证之不同:“治少阳病是升散郁火”,“治柴胡证是从半里之中提邪外出”,这也反证了二者的病机区别。而且小柴胡汤的变方也是以发汗为治。如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当为和解枢机与解肌发汗之法;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肋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此为和解枢机与温阳散寒之法,等等。对此,孙思邈《千金翼方》列专论为“太阳病用柴胡汤法”。

3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山东中医杂志》年7月第36卷第7期,由“蓬中弈”







































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