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有关黄疸的。黄疸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对它并不陌生,亦或亲眼目睹过。这个病名,其实早在《素问》《灵枢》中就有涉及,之后在《金匮要略》中更是有了专篇且详尽的论述。《金匮要略》中关于黄疸的治疗方法,国医大师何任总结了八条,是以分享,以飨同仁!
黄疸(即瘅)病名,出自《素问》之《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以及《灵枢》之《经脉篇》《论疾诊尺篇》等,《金匮要略》则专列一篇论之。就其病因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就其病机,分为湿热发黄,火劫发黄,实热发黄,虚黄等,但总以湿热发黄为主,故《金匮要略》指出黄疸之治法总则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同时亦不排除其他治法,如说“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等等。而且提出黄疸宜尽早及时治疗的告诫。综观《金匮要略》黄疸治法颇为详尽,约计之:
一为清解湿热以茵陈蒿汤治谷疸发黄。此证由于阳明谷气不消,湿热瘀郁,故有寒热不食等症,用苦寒通泄为法。茵陈蒿汤为《金匮要略》治黄疸重要方剂,不仅茵陈用量重,而且特别指出“先煮茵陈……小便当利……黄从小便去”。再如湿多热轻之黄疸,小便不利者,宜散热利水湿,用茵陈五苓散为适宜。一般于黄疸向愈时亦用本方。此类治法始终紧扣治疸总则。
二为下里实以大黄硝石汤治里实腹满、尿赤黄疸;以栀子大黄汤治热积成实之酒疸,达上下分消之功。余体验,凡属实热在里或湿热瘀滞之黄疸(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常用大黄,或单用或配合他药用,不仅能改善症状,消退黄疸,且降酶亦甚有效。服用以后,便时虽有腹痛,便次亦加多,但得便以后腹痛即止,而全身常有舒松感觉,往往便后肝区痛亦轻减。可见大黄不仅具有活血、祛瘀、泻下、降气、利尿、退黄、清热、解毒多种作用,而且用之得当,确能祛邪而不伤正气,可作论黄疸下里实法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