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共赴,田园之约
农民帮
薄弱农民自成一派
农民帮、帮农民
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作用,主治热病发烧,吐血衄血,肺热咳嗽,胎动不安,痈疖疮疡等疾病。
1简要形态特征
株高约30~厘米。根圆锥形,主根粗壮,外皮暗褐色。茎四棱形,多分枝。叶对生,披针形,无毛或疏被短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蓝紫色,二唇形,筒部弯曲,上唇3裂,兜状,雄蕊4。小坚果,类圆形,黑色、光滑。
2生长习性
野生于向阳草坡地或荒地上,喜光耐旱,忌潮湿积水环境。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栽培为佳。忌连作。主产于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山西、甘肃、陕西、山东、四川等省区。
3市场与效益分析
黄芩为大宗常用中药材,需求量大,由于野生资源的减少,是近几年才开始大量栽培的品种,由于产种少,发展速度不是很快。年每公斤种价为元,今年高达元,药材市价8~13元/公斤。由于银黄口服液等产品的问世,黄芩的开发利用日益深入,需求量增加。许多地区生长1年就采收,当年亩收入~元左右。如2年收获,加上种籽收入,效益更为可观。
黄芪黄芪为常用中药。原植物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均以干燥的根入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疮等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等症。
1简要形态特征
蒙古黄芪株高40~80厘米。主根深长,直径1~3.5厘米,圆柱形,有时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色。茎直立或半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叶片小,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全缘,下面被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5~15朵。花冠蝶形,黄色至淡黄色,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5浅裂,雄蕊10枚。花期5~7月。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光滑无毛,内含种子5~10粒。种子肾形,黑褐色或棕褐色。果期7~9月。
膜荚黄芪的区别在于小叶数量少,6~13对,叶片较大一些,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具小尖刺,托叶卵形至披针状线形,荚果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
2生长习性
黄芪多野生于草原上的干燥坡地或疏林间,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砂壤土上生长良好。在粘土和强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不宜与红花、马铃薯、白术、菊花等轮作。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一般情况下,硬实率可达40%~80%以上。直播当年只生长茎叶而不开花,第二年才可开花结实,三年以后大量开花结实。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等地,山东、河北也可栽培。
3市场与效益分析
黄芪属大宗药材之一,每年的出口量和内销量均很大,虽然价格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按现行价每公斤8~15元计算,每亩地可收入~元。
桔梗桔梗别名包袱花、铃档花,为桔梗科桔梗,以根入药。味苦、辛、性微温。有祛痰止咳、消肿排脓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腹胀、支气管炎、肺脓疡、胸膜炎等症。
1简要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厘米,全株具白色乳汁。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茎直立,上部稍有分枝。叶互生,近无柄,茎中、下部叶常对生或3~4片轮生,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细锯齿。花单生枝顶或呈疏生的总状花序,钟状花,花冠蓝紫色、白色或黄色,裂片5。蒴果倒卵形,成熟时顶部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色或棕色,光滑。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生长习性
桔梗多野生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喜阳光,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干旱,耐寒。宜在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丘陵山区生长。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或壤土为好,土壤水分过多,易烂根。主产于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全国大多数省区有栽培。
3市场与效益分析
桔梗为常用中药,除药用外,我国东北、朝鲜等地还大量食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年每公斤价高达12~14元,高价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桔梗适宜种植的区域广阔,种植1年即可采挖。按市价每公斤5~7元计算,亩效益可达~元左右。各地可适当发展种植,并瞅准市场伺机扩大种植面积。
党参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称为党参,别名上党人参、黄参、辽参等。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和健脾胃、益血、生津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肺虚燥咳、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产后血虚等多种病症。
1简要形态特征
党参全株断面具有白色乳汁,并有特殊臭味。根锥状圆柱形,长30厘米左右,肉质,外皮多黄褐色,上端具有环状横纹,顶端膨大,具有多数茎痕。茎细长而多分枝,高达1~2米。叶互生或对生,卵形或宽卵形,茎部圆形或浅心形,上面绿色,背面灰绿色,两面均有柔毛。花单生于叶腋,花萼绿色无毛,5裂。花冠宽针状无毛,淡黄绿色,有紫色斑点,先端5线裂。蒴果圆锥形,花萼宿存,种子多数,细小,短圆形,棕褐色,有光泽。
2生长习性
野生于山地林缘及灌丛中。党参种子细小,寿命短,一般隔年种子不能作种用。幼苗期生长发育缓慢,特别是出现3对叶之前怕强光直射。除粘土地、低洼积水地、盐碱地之外,其它土壤均可种植,但最适生长在砂质壤土地上,而纯沙土地生长不良。要求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一些。忌连作。主产于东北三省及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南、青海等省区,现主要为栽培品。
3市场与效益分析
党参为常用补益药材,近年来随着保健事业发展,党参需求量加大。目前市场价为9~13元/公斤以上,优质党参价格更高。若每公斤平均按10元计算,亩产值达~元。另外亩产种子1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80元计算,种子产值元。所以,只要掌握信息和销路,发展党参是有利可图的。
远志入药的有细叶远志和宽叶远志。远志通常指细叶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味苦,性温,有安神益智,怯病解郁作用,主治惊悸,神经衰弱,梦遗,咳嗽多痰,支气管炎,痛疽疮肿等。
1简要形态特征
远志株高25~40厘米,根圆柱形,茎丛生,叶互生,线形,无毛或稍被微毛。总状花序,花小淡紫色,萼片5,其中2枚呈花瓣状,花瓣3,基部合生,中央花瓣较大,龙骨状。雄蕊8,花丝基部联合,雌蕊1枚。种子卵形,微扁,棕黑色,密被白色绒毛。宽叶远志叶较宽,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表面密被灰褐色细柔毛。
2生长习性
野生于向阳山坡、林下、草地或石缝中,喜冷凉气候,忌高温,耐干旱。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为好。忌连作。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地区都可栽培。
3市场与效益分析
远志为大宗药材,需求量大,由于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日渐枯褐。远志商品日益短缺,特别是供出口的中高档远志筒己极少见,远志肉年才7~8元/公斤,现已到30~58元/公斤,出口标准的远志筒价更高,且有继续上涨趋势。远志第二年每亩可产籽7~10公斤,按现行市场价每斤元计算,亩产值达~0元。第三年产种可达10~15公斤/亩,产值达0~元,产药材~公斤,产值达~元,三年总计亩产超万元,年均亩产元以上。远志人工栽培刚起步,谁越抢先,谁越高收益。
甘草甘草别名甜草根、甜甘草、甜根子、粉草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茎入药。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润肺祛痰、补脾益气、止咳化痰、调和诸药的作用。用于疮疡解毒、咳嗽咽痛、脾胃虚弱、气虚少血、伤风、胃痛、肢体疼痛、黄疸病、牙周病等症,此外,光果甘草、粗毛甘草、胀果甘草、圆果甘草、刺果甘草、黄甘草、云南甘草也作甘草用。
1简要形态特征
株高40~厘米,根茎圆柱形,多横生,主根长而粗壮,圆柱形,外皮棕红色,内部黄色,味甜、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7枚,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宽2厘米,全缘,两面被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红色。荚果扁平,多数聚成球状。种子宽椭圆形或圆形,略扁,长2.7~4.3毫米,宽2.6~3.7毫米,厚1.8~2.3毫米,表面暗绿色、棕绿色、棕色或棕褐色、平滑、略有光泽。千粒重7克。花期6~7月,果期7~9月。
2生长习性
甘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山西、东北及河北等地,此外,在前苏联、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也有分布。这些地方主要属于大陆性气候带,适应在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夏季酷热光照强,冬季严寒,气温可达-30℃~-40℃,冻土层深达1米以上的草甸,荒漠及半荒漠环境中生长。甘草为钙土指示植物,在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2%,土壤pH为8的微碱性沙壤土上生长良好。
3市场与效益分析
甘草从古至今,广为药用。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喻称甘草为“国老”,有通经脉、利血气、解百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经现代药学研究证明,甘草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酸(甘草甜素)及其甙元甘草次酸等。甘草酸在亚洲始用于解毒、抗变态反应,而在欧洲以抗溃疡、消炎伊始。60年代初,英国发明了甘草酸钠,树起了消化道疾病治疗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近年来药理研究又发现甘草酸类药物,具有防治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效。甘草酸类药物又适于制成多种生物碱、抗生素、氨基酸的复方制剂,常具协同、增溶、增加药物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及降低毒副反应等效用。此正符合当今药物制剂研究发展方向,故此类药物研制品种繁多,应用广。
甘草不仅是一味用药量大的中药,还广泛适用于食品、饮料、烟草、日用化工及畜牧业等领域。甘草酸作为甜味剂比蔗糖甜~倍,并且低热值具保健功能,许多国家已经把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甘草中含有抗氧化剂,己被一些国家列为化妆、保健原料。甘草还可用来制作发泡剂、渗透剂。甘草渣可制做纤维板等隔热隔音建筑材料,其茎叶还是牲畜的好饲料。由于其宝贵用途,甘草不仅大量出口东南亚,而且还大量出口欧洲及美国。
因为甘草多生长在干燥少雨的沙荒地区,为草原固沙植被,采集野生甘草容易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国家严格地实行有计划采挖,并是国家专控经营的四种中药材之一。由于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家种刚刚起步,价格呈逐年盘升趋势。
甘草在无水浇条件的干旱、沙质盐碱荒地都可生长,利用雨季播种,出苗后管理粗放,并且老株能发出新株,繁殖系数大,且投入少,加之发展畜牧业收入,经济效益更为可观。在植被破坏严重开始沙化的地区发展甘草,还有防风固沙的巨大生态效益。可以说,甘草是省钱(投入少)、省地(可利用沙荒和盐碱地)、省工(管理粗放)、效益高(供不应求)的“绿色银行”,发展甘草生产实在是大有可为。如大面积栽种甘草的地区还可深加工甘草膏、甘草酸及其它附产品等,以获取更大的效益。
柴胡入药的有柴胡及狭叶柴胡,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全草入药,味苦、辛、性平,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主治寒热往来,胸肋苦闷,肝气郁结,头晕目眩,气虚下陷,月经不调等症。同属植物入药的尚有20多种。
1简要形态特征
株高45~厘米。根圆锥形或近圆柱形,茎直立,单一或丛生。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复伞形花序,花小,黄色,小总苞片5,萼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种子为椭圆形,两侧略扁,棕色,光滑。狭叶柴胡叶片较窄。
2生长习性
野生于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草原、路边及沟旁等处。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忌高温积水。以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为好。主产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辽宁、黑龙江、吉林、山西、四川、安徽等省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都可栽培。
3市场与效益分析
柴胡为大宗最常用中药材,且大量出口。目前野生资源已很贫乏。主要来源依靠家种。因种植技术较难,产量低而周期长,所以货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家种柴胡1~2等市集价30~34元/公斤,出口价约达60元/公斤左右。近年不会有大的变化。柴胡2~3年一个采收周期,亩可收种籽80~公斤,单价80元/斤,价值~0元。采收柴胡80~公斤,产值~5元。产柴胡苗公斤,收入多元。累计亩产值元以上,年均亩产值0元以上,经济效益甚为可观。
黄精1简要形态特征
百合科黄精属草本植物,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茎顶端作攀援状。叶轮生,每轮3-10枚,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拳卷。花序具花,总花梗下垂,花梗苞片膜质,微小,通常位于花梗下部;花被粉红色,裂片长3-5毫米;花丝长3-5毫米,丝状或两侧扁,花药长4-6毫米;子房长4-6毫米。浆果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9-10月。
产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生林下、灌丛或阴湿草坡,有时生岩石上,海拔-0米。越南、缅甸也有分布。根状茎也作黄精用。
2生长习性
黄精幼苗能在田间越冬,但不宜在干燥地区生长。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发芽率为60%-70%,种子寿命为2年。黄精多生于林下、灌丛或山坡地。喜阴湿,耐寒,幼苗能露地越冬。在湿润阴蔽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在黏重或过于干旱以及瘠薄的地块均不宜种植。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表层水分充足、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佳。最好是荫蔽之地,上层为透光充足的林缘、灌丛、草丛及林下开阔地带。
3市场与效益分析
据有经验的中药材种植大户介绍,科学种植黄精,从种植到管理到抚育,平均每亩需投入0多元。其中,下种量需每亩多斤,按当前市场价就需1万余元;底肥包括商品肥和农家肥,折算为资金三年需元左右;规范化整地、抚育、管理,折算为资金三年需0左右。有经验者介绍,精细化种植选择地块很重要,如遮阴、土质本身就好的地块,成本投入相对更低。有经验者介绍,经过三年精细化种植后,预计可产出黄精果实4—5吨,产值可达5—7万元。
我们在云南全省招募中药材信息监测点
欢迎加入:国家中药资源中心云南省监测点合作建设招募计划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质量检测、专家技术、优质种源和中药材信息等服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