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个降两字格排版的条文。
下面我们解读:
这个条文论述的是一种太阳阳明合病的情况。
这个“阳明病”,是指的有里热证的症状。肯定有这种症状,如果没有里热,误下之后不会出现色黄的情况。如果里实证严重的话,下了以后,也不至于出现如此严重变证。所以这儿的阳明病,主要是指的里热证。
“面合赤色”就是满面潮红。在其他条文中有这类的论述:“面色炎炎正赤”。在经方里面常常用来表示“有表证欲汗不得”的症状反应。
那么按照经方的治疗原则,这个条文论述的这种情况,既有里热又有表证,得先解表后攻里;或者解表、清热同时进行。如果里实不重,用“泻下”的方法治疗,就等于是误治了。这个条文所列举的,就是因为误治,所发生的“小便不利”。而且这时,既有里热又有小便不利,就很容易出现“色黄”的情况。这里的“必发热”,实际上还是表证未解的情况。另一方面,里热亦未除,也是造成发热的因素。
“色黄者,小便不利也”,这是误治以后,发生了体液代谢障碍,再加上有里热未除,所以容易发生黄疸。
那么讨论一个具体的症状:面色发红。一个小伙子,他的症状是:咳嗽,满面红。本来是白白净净的,稍微有一点情绪激动或是活动,就明显得满面特别红。给他把脉、问诊时,他的脸说红就红,平时不红的时候,局部比常人红色要明显。他当时有明显的柴胡证,我给他小柴胡汤加石膏,吃了五六天,所有的柴胡证都没了,感觉也比较舒服,食欲也改善了,那时干呕比较明显,现在也没有了。但还是有点咳嗽,面红,而且一点汗没有。后来我就给他大青龙汤开了三天的,(并且)一再嘱咐他,吃了以后,如果出了汗,剩下的药千万不要放着,一定要扔掉!防止他以后误服。
后来,他把这个药都吃了,大概吃到第二天的时候,稍微有一点汗出,他始终没有大汗出!这实际上是他的病稍深一点,另一方面就是方和证相应。要是稍微表没有那么实的话,那吃了大青龙汤肯定要出汗,弄不好就要出大汗!
结果呢,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昨天,他又过来了,和我说:前边吃了你的药,我这一年多什么事儿都没有,现在又开始闹病了,还是脸发红。这次,症状就比较轻微,基本上就没有咳嗽。后来我就问他,他有口苦,脉弦细,舌有点发红,舌苔薄白。
他这次的主诉是胃中不舒服,而且呕吐两次。我给他四诊完了以后,就给他柴胡加芒硝汤,因为他大便好几天了不解,而且解的时候,也比较难,就给他柴胡加芒硝汤。
那么这样呢,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在这个病人身上,现在没有一点表证,但是他有里热,他面部发红,除了体质上有这方面的倾向,比较容易出现这一类的症状。
面红也不一定准有表证,表证的症状,他一点都没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