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疏肝理气和血之祖方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3989.html

四逆散,组成简单,药仅4味,但所治疾病范围甚广。其功效,与木曰曲直之性有关,又能调和气血,为后世疏肝理气和血之祖方。

一、可调达木之曲直

中医学善于运用“取类比象”法认识人体生理规律,把五行之木行以及相关的事物高度抽象概括为“木曰曲直”。而“木曰曲直”之意象最初源于人们对树木之枝干伸直而向上生长和树木之枝曲柔而向上发散的特性的总结,而此种特性逐渐被推理演化为肝脏刚柔相济、体阴用阳的生理功能。

“木曰曲直”,其“直”为刚、为阳,对应着气机疏泄;“曲”为柔、为阴,对应着藏血调节。肝以气为用属阳,肝以血为体属阴。这是肝根本性质的归纳总结。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言:“万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若肝用太过或肝用不及,又或肝阴血不足、阴阳失衡,则会出现一些列病理变化。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内经》的这一理论被后世叶天士总结为“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的治肝三要法。尤在泾在《金匮翼》中也提到:“肝体阴而用阳,此以甘酸补肝体,以辛味补肝用。”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按语中提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调达畅冒之性,何病之有?”

四逆散制方原理符合肝脏的“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有助于调达肝木“曲直”的特性。四逆散一方,柴胡辛苦,其性轻升散、透邪升阳;枳实苦辛,其性降浊、行气降逆,二者配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扶助肝木枝干调达;芍药性微寒、味酸,敛阴泻热、补血养肝;甘草性平味甘,调养新血,二者配伍,酸甘化阴,柔和肝木细枝,补充肝脏阴血。

二、调和表里气血

四逆散实为气血并调之剂,并非专为理气而设。试看其配伍:

柴胡配芍药,柴胡为动可以行气,芍药为静功为和营。太阳中风汗出,是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用桂枝配芍药以使荣卫和谐而止汗。此处四逆而气厥,是肝脏气血不畅以致阳气阴血郁于内不达四末,故用柴胡配芍药以使气血达于四末而愈厥。

芍药配枳实,见于《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治产后腹痛。产后多瘀,该条文亦云,枳实芍药散若无效,是腹中有干血着于脐下,要用下瘀血汤。由此推测枳实芍药散所治之证乃是瘀血之轻证,即瘀血形成之前的状态。枳实和芍药相伍,枳实利气,芍药和血,二者可以说是理气活血的祖方。

然柴胡配芍药,是调和表里之气血;而枳实配芍药,则是调和纯为在里之气血。是为不同。

柴胡配甘草,是少阳病柴胡证的基本方,并可将本方主治的脏腑定位在肝胆。小柴胡汤七味药,其中五味在原文皆有加减法,唯柴胡、甘草不能加减,换言之,只要有柴胡、甘草在,即可看作小柴胡汤的加减方。故有人将四逆散看成少阳之方,是有充分依据的。

然而四逆散和小柴胡汤区别依然明显。四逆散用散,每次服用量极小,只有方寸匕,意在调和拨动而已,其证热象不著、无外邪,素体亦不甚虚。小柴胡用汤,柴胡用量达八两,意在通过运调枢机来祛除外邪,意在疏散,其证有热象、有外邪、素体中气已虚。故本方药仅四味,两两相配,已然皆有深意,若四味同用,有神鬼莫测之效,慎勿以药简量小而忽之。

后世疏肝理气和血之剂,莫不以此为宗。若是气滞较重,可用四逆散加香附、川芎等,名柴胡疏肝散。若血瘀较重,可用四逆散加桃红四物等,名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如无四逆散,效必大减。肝藏血,欲理血而不理肝,非其治也。若挟虚,可加当归、白术等,名逍遥散。

若肝之阴阳气血不和,以致本脏自病或冲心、犯肺、克脾、耗水、化风、化火等,皆能用四逆散加减,因其为疏肝理气和血之祖方。肝乃五脏之贼,肝得治,则诸脏皆得治也。

参考文献《四逆散临床运用经验介绍及理论探析》

排版:吴昊璐、杨东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8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