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女,32岁。望诊:身着大衣(时气温25℃左右),面色苍白黄,体格瘦小。问诊:自汗出,恶寒甚,发热(37.2℃),咳嗽,胸闷,纳差,发烧时肌肉酸痛,小便黄,大便糊状。诊查:舌体胖大,舌尖红、瘀点多,苔黄+厚+腻,咽部红。脉沉细数无力,左脉大于右脉。腹诊:腹力2/5,剑突下及两侧胸胁压痛。诊断:太阳少阳合病夹湿热证处方:复诊:药后恶寒自汗出失,大便通,体力增,刻下:气短,咽痒则咳,纳稍增,仍觉虚弱无力感,口粘不欲饮,打嗝。查体:苔黄减,左脉与右脉大致同等,腹软,心下痞硬减轻,胃中振水音明显。根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其腹证为,心中振水音明显,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故投之。处方如下:药后回访
自觉精神状态良好,嘱继续服用,注意休息。
复诊:症大减,刻下:稍咳嗽,口粘腻减轻,寐差,舌瘀点减,苔白+厚+。腹诊:胃部振水音减轻。
处方:上方改白术30克。去生姜。
加厚朴12克,杏仁10克,炮姜6克,黄连1克。
5付。
煎服法同前。
复诊:
右<左,右尺沉细少力,右关细韧,左寸关滑动,左脉整体韧象。
诉:餐后胃胀欲呕,小腹周围偶尔痛,寐差。
腹诊:胃中仍有振水音,呃逆。
处方:黄连2黄芩6半夏12党参20甘草6红枣2干姜10肉桂6白术60茯苓60泽泻30猪苓3
5付,*2
吴旭权医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