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99解表药蝉蜕桑叶菊花

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第82—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第—题,每小题2分,共分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中药学约占13%,方剂学约占13%,共约78分。

本节笔记对照考纲内容:

6.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注意:备考笔记中有关中药及药性的相关内容,仅供学术探讨与备考复习,中药并非无毒副作用,合理运用中医处方要遵循“合理的中医学辨证”这个前提,请不要自行验药,一切要遵医嘱。

(一)蝉蜕

1、药性:

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

2、功效: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3、主治病证: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4、常用配伍:

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可用于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等症。

与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可用于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等症。

与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可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

与天麻、僵蚕、全蝎、天南星等同用,可用于破伤风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症。

5、用法用量:

煎服3-6g,或单味研末冲服。

6、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黑蚱:本品形似蝉而中空,足爪多相抱似俯首弯曲状,长3~4cm,宽1.5~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触角上面有一对复眼,横生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呈管状。胸之背面成十字形裂开,左右有小翅两对,腹面足三对,具数锯齿。腹部扁圆,共分九节,尾部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易碎。气微弱。

金蝉衣:形状极似蚱蝉,但色金黄,腹部狭,上端尤细,每节在下缘处有一条显著或不显著黑棕横纹,尾端呈尖锐刺状。

蝉蜕味甘,性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功效。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止痒、消炎镇痛功效。

(二)桑叶

1、药性:

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2、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3、主治病证: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4、常用配伍:

与菊花、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可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

与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粘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

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可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等症。

5、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6、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妇婴禁食。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桑叶与菊花的比较

桑叶、菊花: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

不同1:桑叶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较菊花强;能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菊花性微寒,作用偏肝,平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兼治肝风头痛。

不同2:桑叶能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还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菊花又善清热解毒,治痈肿疮毒。

(三)菊花

1、药性:

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

2、功效: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3、主治病证:

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4、常用配伍: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一钱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肿毒疔疮: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水三碗煎一碗,冲热黄酒服。(《仙拈集》二妙汤)

5、用法用量:

用量5~9克,水煎或沸水泡服。

6、使用注意:

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四)葛根

1、药性:

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

2、功效: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3、主治病证:

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4、常用配伍:

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豉一合,煎六分,去滓分服,汗出即瘥。未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圣惠方》)

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二升,生地黄一升,香豉半升。为散。每食后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有病五服。(庞安常《伤寒论》)

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毒瓦斯也。(《圣惠方》)

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拌匀,煮粥食之。(《圣惠方》)

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

5、用法用量:

煎服,9-15g。

6、使用注意:

虚寒者忌用,胃寒呕吐者慎用。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柴胡、升麻、葛根的异同

均为解表升阳之品,但性能主治有别。首先,虽均能解表,但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升麻辛微甘微寒,入肺与脾、胃经,主清散而解表,主治风热头痛而少用;葛根甘辛性凉,主入脾、胃经,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其次,虽均能升阳,但柴胡、升麻能升清阳而举陷,多与黄芪、人参等相伍,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泻痢,属脾气虚者常配参、术,属热痢初起兼表者常配芩、连。其三,升麻、葛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而柴胡不能。其四,柴胡又善疏肝解郁,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又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葛根又能生津止渴,治热病伤津及内热消渴。

(五)柴胡

1、药性:

味辛、苦,性微寒。

2、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3、主治病证: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4、常用配伍:

配伍柴胡、石膏:葛根与柴胡均轻清升散而解表退热;石膏清解里热.三药伍用有解肌清热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邪郁化热之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干之证。

配伍黄连、黄芩:葛根解表清热,升脾胃之阳而生津、止泻;黄连、黄芩清热燥湿.三者配用共奏清热解表、燥湿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

配伍麻黄、桂枝:葛根善于缓解项背肌肉痉挛,为表证兼项背强急之要药;麻黄、桂枝有发散风寒之功效.三者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缓急止痛之功效,多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而见恶寒无汗、项背强痛者。

配伍人参、茯苓:葛根升脾胃清阳而止泻痢;人参大补元气;茯苓健脾渗湿.三药合用有益气健脾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

配伍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天花粉可入肺胃清肺胃之燥热,又能养阴生津以止渴,为清热生津之良药。二者伍用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用于治疗热病口渴及消渴等证。

5、用法用量:

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6、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六)升麻

1、药性:

辛、甘,微寒。

2、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3、主治病证:

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4、常用配伍:

配苍术,升清泄浊治泛恶

配黄芪,益气升阳愈眩晕

配虎杖,活血消斑疗肌衄

配石膏,清热解毒疗口疮

5、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g,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或淋洗。

6、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七)蔓荆子

1、药性:

味辛、苦,性微寒。

2、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

3、主治病证:

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4、常用配伍:

配连翘:气味轻清,体浮性凉,轻可去实,凉可胜热,为清火解毒散结之品。本品体质轻浮,入肺经上行宣散,故能清利头目,解表疏风,通窍止痛,主治头面之风证,目入血分养血和肝,凉血散风。二药配用,祛风止痛,清热解毒,治风热上受诸证,佐以蒲公英,菊花更好。

配菊花:菊花质轻气凉,轻清走上,善疏风清热,平肝熄风,清头明目,偏于入肝经而明目。蔓荆子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二药配用,可治风热头痛,头风作痛等症。

配川芎:本品味辛性寒,轻浮升散,既能散风热,又可通窍止痛。川芎辛温芳香,性善走散,上行头目,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药相配则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显著。可用于治疗外感头痛及风湿身痛,肩背痛等症。

配人参:人参甘温补虚,微苦不燥,长于补肺,脾之气虚,又能益气而生津。本品善散头面风邪,清肝明目,二药相配,则散中有补而不伤正,补中有散而不滞邪。常用于治疗诸虚目疾,头晕,耳鸣,耳聋等疾。

配白蒺藜:本品气轻味辛,上行而散,善清利头目,祛风止痛功佳,主治头面风热之疾。白蒺藜辛散苦泄,专入肝经,能平肝潜阳,又可祛风明目,主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多泪,头目疼痛等证。二药相须配用,二辛相合,祛风止痛力强,辛苦合用,辛以散风,苦以降火,共奏疏风热,平肝阳,利头目,止疼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多泪等证。

5、用法用量:

用量5~9克,煎服。

6、使用注意: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7、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蔓荆子别名蔓青子。性味:辛、苦,微寒;归肺、膀胱、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主治: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目睛内痛,湿痹拘挛。

藁本别名鬼卿。性味:辛,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巅顶痛,偏头痛,风湿骨痛,寒湿腹痛。

藁本和蔓荆子的共性为:均能祛风胜湿止痛,善治颠顶头痛、偏头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差异为:蔓荆子偏于治外感风热之邪所致之病;藁本辛温、辛散,气雄而烈,归膀胱经,善治外感风寒之邪所致之疾。

赞赏

长按







































白斑医院有哪些
白癜风专项资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3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