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
自担任上官坊村第一书记以来,董青民和市工商质监局驻村工作队,把争项目、抓产业、促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头戏,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和生活难问题,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使上官坊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商洛市工商和技术监督管理局经济检查支队支队长董青民是在年被选派到上官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了全面摸清上官坊村的扶贫对象底数,多年以来,他和市工商质监局和村干部严格遵循“两不愁三保障”原则和“九条规定”要求,逐户上门宣讲政策、核实情况,认真细致地填写调查表格,与群众面对面商讨脱贫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采取“一户一档”的方法,建立贫困户档案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库,确定上官坊村共有户贫困户,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已经完成。市工商质监局驻村工作队将工作的重心全面转入到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积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壮大基础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包扶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目标,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不断完善帮扶思路,千方百计解民困、帮民富。村上在市工商质监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成立了丽水商郡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在这里全村人都可以采取认领、入股、承包、在香菇大棚打工等方式获得不错的收入。今年66岁的郭秀娃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位。
上官坊村第一书记周青民:你去年是在这香菇大棚打工吗?
村民郭秀娃:恩,打工了。
上官坊村第一书记周青民:大概能干多长时间?
村民郭秀娃:半年多。
上官坊村第一书记周青民:能收入多钱?
村民郭秀娃:能收一万四千元。
上官坊村第一书记周青民:这一万四千元都给你了没有,有没有欠账。
村民郭秀娃:(工资)一次就给了。
食用菌产业合作社的发展,使董青民和市工商质监局驻村工作队理清了上官坊村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思路,实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成立食用菌、养殖、中药材种植3个专业合作社,将党员和贫困户及养殖大户分别纳入到三个专业合作社作为社员,实行全村参与、单位包扶、合作社承载、大户带动、产业支撑、订单保障的运行机制,市工商质监局驻村工作队每年给合作社提供1-2万元扶持资金。通过示范带动和基地效应,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上官坊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村民增收,不断增强了上官坊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贫困户杨石头家中有六口人,5个人都是残疾,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到他,在市工商质监局的帮助下,杨石头和弟弟杨豹子加入了村上的生态养殖合作社并开始养殖山羊。
贫困户杨豹子:驻村工作组年年(免费)给些面,给些钱、核桃(种子)、柴胡(种子),柴胡不久才种到坡里刚出来(苗),还有连翘(种子)。养羊给补贴了元,咱(养)了32只(羊),(驻村工作队)说让把这羊好好养。(驻村工作队)还给改造房屋,还给(补贴)元。工作队驻到这,像这路也好了,我这卖羊也方便了,我这生活越来越好了。
多年来,市工商质监局驻村工作队争取和村民贷款,自筹资金建设亩连翘药园基地、亩柴胡药园基地、亩香玲良种核桃建园和30万袋香菇食用菌基地建设,并且在大户的带动和合作社的引导下,上官坊村的生态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猪存栏累计达60余头,良种羊余只,土鸡年出栏余只,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上官坊村第一书记董青民:今年以来市工商质监局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思路,实行“五个四”产业脱贫模式,保证每个产业支撑一个人脱贫。即每户至少种植4亩柴胡、种植4亩连翘、种植4亩核桃、平均养40只鸡,平均认领袋香菇或在香菇大棚打工四个月以上,保证农民产业脱贫。
在上官坊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市工商质监局驻村工作队在驻村工作中还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年,董青民和驻村工作队为了帮助群众解决人畜饮水的实际困难,经过多次努力,在市区水电局争取到了20万元资金,并协助村上实施工程,去年3月底,该村人畜饮水工程已经验收并投入使用,解决了一、二组百余户群众的饮水困难。积极推动移民搬迁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先后对去年修建的水毁路段、河堤、通村大桥进行验收。在民居改造中,危房拆建12户,修缮36户,四墙粉白64户,院落硬化和联户路硬化76户,拟筹资万元以上对上官坊村通组路进行修建,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中。
今年,市工商质监局驻村工作队还争取一事一议太阳能亮化工程项目16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解决了群众晚上出行难的问题,使村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上官坊村第一书记董青民:今后,我们将围绕建设生态农业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以巩固产业发展为成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美化村庄为突破口,全面开展造血式扶贫开发,促进上官坊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商州区广播电视台薛盛)
责任编辑:杨倩编审:刘勇鸿
商州区广播电视台
指尖上的“美丽商州”商州区广播电视台北京治疗白癜风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