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医案整理

病案一

              

申某,女,33岁,已婚,年11月23日初诊。

自诉近半年以来月经量多,经期提前7天,lmp:11.15至,量多,经色淡红,质清稀,有血块,面淡白,全身乏力,气短懒言,小腹部隐痛。咳嗽用力时有遗尿感,腰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辨证:气虚证,兼有肾虚。

治则: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方药:参芪四物汤和缩泉散加减。

党参25g、黄芪25g、熟地25g、白芍15g、乌药15g、益智仁15g、山药25g、乌贼骨15g、茜草12g、荆芥炭6g、阿胶珠15g、续断25g、杜仲15g、枸杞子15g、菟丝子25g。七剂,日一剂,水煎温服。

二诊:12月3日,气力稍增,尿频好转,十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12月17日,正值经期第2天,经血量较前减少,无腹痛,腰酸痛等症状,予其生化汤加味,四剂,日一剂,水煎温服。嘱经后服人参养荣丸善后。

按:《傅青主女科·调经》:妇人有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萎黄,身体倦怠而困乏愈甚者,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该患者经血量多质稀,面色淡白,乏力懒言,一派气血虚之证,腰痛、小便频数乃肾虚之证。气为血之帅,帅不强不能统血,故而经行量多,血不足则面部淡白而小腹隐痛。气虚者当补气,血多者当固冲,故应补气固冲,摄血调经。急当补气固冲,以气帅血,不使妄行,以参芪四物汤补气养血,加荆芥炭、乌贼骨、阿胶养血化瘀止血以断其流。气得补,血得养,冲任得固,因此经血调畅,因久病体弱,又当以人参养荣丸调补脾气,绝病之源。

病案二

              

杨某,女,35岁,年4月30日初诊。

自诉近五月来,周期尚准,每至经行期,量大如注,有血块,色淡红,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带下清稀。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辨证:气虚不固,失血成崩。

治则:补气摄血固冲任。

方药:举元煎加味。

太子参15g、黄芪25g、白术15g、升麻10g、炙甘草6g、炒杜仲15g、川断25g、麦冬25g、五味子10g、丹参25g、黑荆芥6g、首乌25g,十剂,日一剂,水煎温服。

二诊:5月10日,于5月5日月经来潮,量大如前,有大血块,色淡红,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诸症明显,因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血耗气脱。仍以举元煎加味。

党参15g、黄芪25g、白术15g、升麻炭10g、炙甘草6g、乌贼骨15g、茜草炭15g、黑荆芥6g、炒杜仲15g、麦冬25g、田三七5g(冲服)、益母草25g,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药后量减少,现已基本干净,仍觉心中慌乱。舌淡,苔薄白,脉细。上方加炙甘草6g,三剂,日一剂,水煎温服。嘱经后服补中益气丸以善后。

按:气虚则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故经行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经色淡红;气虚则中阳不振,故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均为气虚之征。予以举元煎加乌贼骨、茜草、黑荆芥补气摄血,合生脉饮益气养阴。经期急用举元煎加乌贼骨、茜草炭、黑荆芥、田三七、升麻炭大补元气,固冲止血,待经血控制后,嘱服补中益气丸善后调理。

临床常常乌贼骨、茜草炭、荆芥炭、阿胶珠配伍应用,能养血止血,阻断其流,且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每获良效。值得一提的是,方中田三七在运用时,要注意是否有血块或色暗不畅的临床特征。

病案三

              

王某,女,42岁,年11月3日初诊。

自诉每次月经来潮量多如注,且淋漓不止,色暗红质粘稠,伴有小腹部胀痛,带下量多,体质日渐虚弱。近3月月月如此,现正值月经第2天,量多,色暗红,质粘稠,腹痛不明显,心情烦躁不安,口干,眠差。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80g/L。

辨证:肝脾不和兼瘀热。

治则:疏肝理脾,凉血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

茯苓15g、白术15g、、柴胡15g、生地25g、白芍15g、地榆炭15g、黄芩炭15g、荆芥炭10g、乌贼骨15g、茜草炭15g、金银花25g、甘草6g,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血量明显减少,仍口干、眠差,上方去地榆炭、黄芩炭,加麦冬25g、炒枣仁25g,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服药第三剂时,月经已净,余无不适。嘱其下次月经前半月来调理。

按:月经过多是指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超过80ml)。主要病因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经血量多。常见证型有:气虚、血热和血瘀。月经过多,以血热者为多见。肝郁气滞,气虚运行失司,脾胃虚弱,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于脉管,日久成积,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导致血溢脉外,不循常道,无所约束,经量过多。该病的根本在于肝脾不和引起,故给予逍遥散调理肝脾,再加大剂养血止血药,如:乌贼骨、茜草炭、荆芥炭、地榆炭、黄芩炭,金银花清热凉血。全方共奏疏肝理脾,凉血止血,调理冲任,药到病除。

病案四

              

李某,女,21岁,年3月2日初诊。

自诉近三个月以来经常鼻孔、牙龈出血,经量也比以前明显增多,色深红,质稠粘,挟有小血块,口渴,大便结。追问原因,可能与食麻辣酱过度有关,来诊时月经刚过去,口臭,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阳盛火热动血。

治则:凉血解毒止血。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味。

丹皮15g、山栀子15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6g、柴胡15g、黄芩15g、麦冬25g、生地25g、金银花25g、首乌30g,十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3月20日,服上药未有不适现象,一周后月经将至。舌淡,苔薄黄,脉细数。拟上方加益母草25g。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3月25日,月经于今晨至,量适中,无血块,微觉心烦,口渴,舌淡,苔黄,脉数。拟凉血止血法。

处方:生地炭25g、丹皮12g、黑栀子12g、白芍15g、当归12g、乌贼骨15g、茜草12g、黑荆芥6g、炒地榆25g、麦冬25g。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四诊:3月30日,月经已过,本次量适中,无明显不适,经后在首方基础上加杜仲15g、川断25g、菟丝子25g,以加大补肾填精之力。并劝其少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助火伤阴。后时见她,问及月经情况,已正常。

按:该患者时常鼻衄、牙龈出血导致阴血不足,肝热偏盛,热通冲任妄行,临床见一派阳盛火热之候,如此周而复始,热更盛阴更虚。故经前宜丹栀逍遥散合清热凉血的黄芩、生地、麦冬、金银花之品,清肝热滋肾阴以制阳光;经期稍佐活血止血之品,使火热清,经血调;经后滋补肾精,调理冲任,治本为主。

此案注重月经周期三个阶段的调理,经前宜疏宜清,经期温通活血,经后宜补宜调。

病案五

              

陈某某,女,36岁,年7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多1年余,加重3个月。

现病史:1年来,每次月经期,经血量多,色暗红,有大量血块,腹部刺痛,带经8-10天,经期伴有腰骶酸痛,口燥咽干,纳差,便秘。舌紫暗,有瘀斑,苔薄,脉细涩。

辨证:血瘀证。

治则:活血行瘀止血。

方药:自拟方。现正值经期第1天,给予温通活血,化瘀止血中药口服。

炒蒲黄10g、五灵脂15g、桃仁15g、炒红花15g、醋香附15g、乌药片10g、旱莲草25g、煅牡蛎25g、麦冬25g、益母草25g、酒军10g,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血量少,色转红,腹痛好转。上方加川芎15g,鸡血藤25g,增强行血化瘀之力。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经行顺畅,腹部疼痛不明显。经期过后服用补气养血化瘀中药巩固。

处方:党参25g、黄芪25g、熟地25g、白芍15g、山药25g、乌贼骨15g、茜草12g、荆芥炭6g、阿胶珠15g、续断25g、杜仲15g。七剂,日一剂,水煎温服。

按:该例为血瘀所致的月经量多。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乘经行之际妄行脉外,故经量多,瘀血凝结则血块量多,瘀血阻滞冲任,“不通则痛”,故经期腹部刺痛,舌质暗红,有瘀斑,皆为瘀血阻滞之征。当以化瘀止血为首要,自拟活血化瘀止痛中药,其中炒蒲黄、五灵脂、乌药片化瘀行气止痛为君药;桃红、炒红花、益母草有缩宫化瘀止血之功,为臣药;醋香附增强行气活血之力,煅牡蛎收敛止血,二药共为佐药;麦冬、酒军对症治疗为使药。诸药合用,方小精湛,配伍严谨,切合病情,故取效迅捷。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1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