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加桂汤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桂枝五两(去皮)15g

芍药三两 9g

生姜三两(切) 9g

甘草二两(炙) 6g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上五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温服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15克。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气从脐逆号奔豚,

汗为烧针启病源,

只取桂枝汤本味,

再加二两桂枝论。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核:指针后局部发生的红肿。

豚:即小猪,用小猪奔跑的状态以形容腹中气团攻走的情形,是古人朴素的描述。《金匮要略》将奔豚独立出来作为病名,其病的特征是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痛苦异常,时发时止。

本条奔豚证是误汗伤心阳引动下焦寒气上乘所致,治从温心阳入手,故试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治疗。

主症:心悸,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呈发作性,腹中无形质可查,痛苦不堪,舌淡苔白。

副症:或有腹痛,寒热。

有医家分析古代有关奔豚记述,认为《灵枢》之“肾积奔豚”是积,《素问》之“奔豚疝气”是疝,《金匮要略》之“奔豚气”是气,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奔豚一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另有医家指出奔豚气证之属于肝者,多为热性,属于肾者,多为寒性。综合上述之见解,可列表示意:

心阳受损,寒气上逆。

上焦心阳因过度发散而严重减弱,阴大于阳。于是下焦阳气急起而填补之,这是人体自然调节之理。由于急剧的上行性冲动,便发为奔豚。但此种弱势之阳其温煦性已很不足,故称为寒气上逆。本证实际上是心阳受损并初损肾阳的证候。

本方以桂枝汤加桂枝,以温上焦心阳,上焦阳气得温,则下焦阳气的上行性冲动便随之而减,奔豚自平。

伤寒论——桂枝汤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太阳病三个表郁轻症方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伤寒论——葛根汤

伤寒论——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小柴胡汤

伤寒论——大青龙汤

伤寒论——小青龙汤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新加汤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桂枝甘草汤

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伤寒论——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五苓散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栀子豉汤类

伤寒论——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栀子干姜汤

伤寒论——小建中汤

伤寒论——大柴胡汤

伤寒论——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11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