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门医案新加达原饮退热案一则

新加达原饮退热案一则

患者罗XX,男,66岁。

主因“间断发热11天”,由门诊以“发热待查”入院。

现病史:

10月3日,患者外出爬山受凉、食用烤肉后出现发热。Tmax:39.6℃,伴寒战汗出,无咳嗽,有少量白痰,无肌肉关节疼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患者自行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后汗出热退,T:36.8℃。

10月4日至10月7日患者间断发热,10月7日就诊于外院,血常规:WBC:3.02×10^9/L,CRP:10.2mg/L。胸CT示:右肺少许结节,考虑陈旧病变;右上叶前段肺气肿较前无著变;右肺中叶膨胀不全较前加重,双肺下叶新发膨胀不全。诊断为“发热待查”。予西他沙星片mgqd抗感染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服药后患者汗出热退。后患者仍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8.2℃-39.6℃之间。

后就诊于我院发热门诊,查血常规:WBC:2.5×10^9/L,CRP23.29mg/L。胸CT:双肺多发条片状实变,考虑膨胀不全;双侧胸膜增厚。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急诊病房。患者住院期间,采用纯中医治疗,未行输液,口服西药等治疗措施。

10月16日:症状:间断发热,体温Tmax:39.6℃,发热时寒战伴汗出,欲得覆被,精神稍差,无咳嗽,咽中少量白痰,稍怕冷,无关节肌肉疼痛,无腹痛腹泻,口干,纳一般,眠可,小便黄,大便通畅。T:38.5℃,P:次/分,R:22次/分,Bp:/67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心肺腹及神经查体未见异常。舌胖,色暗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证属:内有积食,复感寒邪

治则:散寒祛湿,化痰消积

予五积散加减:

麻黄15

桂枝15

白芷15

炒苍术30

炒枳壳15

生姜30

桔梗10

姜厚朴15

甘草片10

茯苓30

当归10

川芎10

法半夏15

陈皮10

赤芍15

白芍15

*3付,水煎服,日一剂,分5次服用10月19日:服药后,患者仍恶寒发热,恶寒较前减轻,服中药后可退热,T:37.5-39.8℃,有汗,口干,头沉,无头身疼痛,大便调,小便不黄。舌暗红苔黄厚,脉浮弦滑。

证属:内热郁闭,邪伏膜原

治则:清透郁热,祛邪外出

予新加达原饮加减:

青黛10

赤芍30

生石膏30

北柴胡30

酒黄芩30

酒大黄5

蝉蜕30

醋乳香10

白芷15

姜黄15炒僵蚕30草果仁10*5付,水煎服,日一剂,分五次服

该方服用1剂后,患者疹出,3剂后,热退,体温最高不超过37.1℃。

10月25日复诊:患者热已退,口干,无乏力,大便每日3次。舌淡暗苔薄黄腻,脉弦。

证属:肝郁脾虚,湿热未尽

治则:疏肝健脾,燥湿化痰

予小柴胡汤、黄连温胆汤:

柴胡15

黄芩15法半夏15党参15生姜15大枣10生甘草10黄连10枳壳10竹茹10青陈皮10茯苓30*3付,水煎服,日一剂。

按语

瘟疫早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仲景之微汗法;二是吴又可之开达膜原,调整气机,宣畅三焦之达原法,使邪或从内陷,或从汗解。

达原饮为明朝中医吴又可所创,载于《温疫论》:“温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该方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临床以之治湿热中阻,枢纽失职,以致寒热起伏,连日不退,胸脘痞满,呕恶,便溏等疾颇验。

在达原饮的基础上加减,组成新加达原散,该方综合“达原饮”、“升降散”、“小柴胡汤”之义。共奏清热透邪、宣畅气机之功。

方中升降散也是蒲辅周、赵绍琴两代大医皆赞誉的方子。蝉衣、僵蚕皆升而不霸,无助热化燥、逼汗伤阴之弊。“火郁发之”,二药皆升浮宣透,故可疏透郁热。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热邪何以被郁?关键在于气机郁滞,使热外出之路不畅。欲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必须展布气机。姜黄气辛、味苦、性寒,善行气活血解郁。气机畅达,热乃透发。

大黄降泄,使热下趋,温病初起之表证,实为里热之标象,虽有表证,实无表邪,与伤寒之邪客肌表不同,故无引邪入里之虑。正如叶氏治风温,屡用栀子豉汤,全力清透里热;又如杨栗山言:“伤寒以发表为先,温病以清里为主,此一着最为紧要关隘。”且大黄非专为燥屎而设,临床中有以泄热而用者,有以解毒而用者,有以祛瘀逐痰而用者,有以疏泄结气而用者。用法灵活,不可胶柱鼓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11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