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全面抗战初期滕县抗日民族统一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正式揭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滕县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正确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宣传抗日主张,提出“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争取团结各阶级、阶层,各地方党派、团体,各行各业及进步民主人士联合抗日救亡,从而在滕县迅速形成了以共产党为主体的联合抗战的局面。

滕西抗日救国会旧址(东马村关帝庙)

创建人民抗日组织,团结广大群众抗战全面抗战初期,为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共同抗日、保家卫国,滕县党组织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将党中央关于抗日救国方针的决议等材料,用油印机印刷后,散发到群众手中。滕县党组织成员李乐平、懋榛小学党支部书记张学周等人就如何在滕县发动抗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在县城北关李景黄家召开会议,共商抗日大计,并作出了在“教学中注意宣传抗日,必要时可组织民众抗日团体”的决定。随后,他们分头行动,组织“农会”(农民抗日救国会),发动抗日。滕县党组织成员先后在滕县赵庄、苗庄、沃里、善堌等村组织了“农会”。随着抗日宣传深入人心,“农会”力量日益壮大,滕县党组织抓住时机,分别于年10月和年2月先后成立了滕县农民抗日协会、滕西农民抗日救国会等群众抗日组织,滕县农民抗日协会由李子成任会长,生碧泉、马奉莪被选为滕西农民抗日救国会正副会长,为我党在滕县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创造了有利条件。年初,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动员人民,组织武装,团结抗日,坚持对敌斗争”的指示,山东省委巡视员王见新与滕县党组织李乐平、王右池等人在发动部分骨干,利用逢集逢会的时机,以街头宣传的形式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的同时,在滕东善堌村创办了“农民抗日训练班”,其宗旨是“抗日救国”。训练班开班后,滕东、滕西及邹、沛、峄、费等县的进步青年、学生响应党“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陆续来到善堌受训。通过训练班,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培养了大批政治和军事骨干,为组织抗日武装打下了基础。滕县党组织还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并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他们积极做群众工作,帮助善堌及其周围村庄建立“农救会”“自卫团”“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还办起了抗日小学,自编自印教材,让十里八乡的孩子们上学不花钱。宣传队在各群众组织中教唱抗日和救亡歌曲,冷落的山村沸腾了,到处呈现出欢乐祥和的氛围。为此,善堌被人们誉为滕县的“延安”,训练班被誉为滕县的“抗大”。当训练班办到第五期时,年3月18日滕县城沦陷。为守土保家,抗击入侵者,滕县党组织遵照山东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组织抗日武装的十条纲领,在训练班的基础上,组成了有40余人(枪)的“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这支队伍很快发展到人(枪)。建队不久,在官桥村南的岗头山设伏,打响了对日作战的第一枪,炸毁汽车一辆,毙伤日军数人。初战得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有不少各阶级、各阶层人士踊跃参加抗日队伍。日军侵占滕县城后,原来的国民党县政府已不存在。面对国土沦丧,民怨鼎沸,极为混乱的形势,滕县党组织为进一步扩大影响,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包括旧政府官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抗日,成立了“滕县自卫委员会”。自卫委员会由王右池任主任委员,李季民任秘书长。自卫委员会的职能是:一、组织武装抗日;二、维持地方秩序。自卫委员会的办事机关设在南塘村,其管辖范围北到长城村,南到陶庄。在自卫委员会成立后的短短4个月内,公道地处理了各种社会、民事纠纷;组织各村相继成立了抗日自卫武装,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安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由于滕县党组织领导抗日义勇队在军事上取得了打日寇、讨顽军、剿土匪、捉汉奸等一系列胜利,又积极组织抗日自卫武装保障地方社会安定,全县广大群众和各阶层人士,认识到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是真正抗日的力量,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因而各阶层爱国人士大都纷纷向共产党靠拢。协商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民党旧政府官员、军人抗战滕县党组织为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组织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派生碧泉、马奉莪、李景黄与流落到滕西躲藏的国民党原县长周侗联系,协商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当时群众的正统观念很强,让周侗以县长的名义发动群众,对于联合各派共同抗日更有利)。周侗在共产党真诚抗日和统一战线的政策感召下,在滕县城失守后的两年时间里,一直与滕县党组织合作抗日。党组织不仅支持他在滕西西马村共同建立了滕县抗日民主政府,由周侗任县长,中共党员马奉莪任五区区长,而且还帮助他共同组建武装“滕县保安队”,把由党领导的滕西农民抗日救国会成员组成的武装,编为滕县保安队三中队。在讨伐申宪武战斗中,周侗还派兵力支援义勇总队。然而,年7月,在国民党政府“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秘密下颁后,周侗背信弃义,悍然派兵包围了滕西县委及五区区中队驻地盖村,制造了震惊鲁南的“盖村事件”。此次事件,导致区中队和“农联”的枪支被缴械,红色政权被摧毁,马奉莪等共产党人被捕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被破坏,滕西县委被迫转入地下。《大众日报》以“空前危难关头不思团结,滕县县长打八路军,当地群众极端愤慨”为题,据实报道了周侗公开反共、破坏联合抗日大好局面的可耻行径。尽管这样,滕县党组织为团结争取周侗共同抗日,可谓仁至义尽,直到年5月,才在二区庄里村正式成立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滕县抗日民主政府。并于同年7月,滕县党组织组织地方武装配合鲁南军区等主力部队在程子庙将周侗部歼灭。还有的滕籍爱国人士,如曾担任过北洋军阀政府师长的孔昭同等人不仅在钱物上给予极大支持,而且还挺身而出,号召亲友旧部、各界民众组织武装,保卫家乡,共赴国难,投身到抗日的最前线。孔昭同不仅赞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等抗日主张,主动联共抗日,而且于年4月率部加入八路军,被编为一一五师曲泗邹滕费五县游击支队。临终弥留之际,他还对儿子孔宪绍说“共产党一定会胜利,你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并命人写下遗嘱《给前方部队的信》,希望所部官兵“和衷共济,协助杀敌”。孔昭同逝世后,一一五师领导、鲁南地区党政军各界人士对孔昭同强烈的爱国精神、坚定的革命立场予以高度评价。罗荣桓、陈光和萧华所送的挽联写道:“孔老先生,热爱真理,为民族,为国家,不惜任何牺牲,英勇奋斗;齐鲁人士,应该学习,反投降,反内战,发挥伟大力量,抗战到底。”滕县国民党负责人之一的刘元甫,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早年与中共地下党员来往甚密。抗战开始后,刘元甫避乱滕东横岭埠村时,与滕县党组织紧密配合,多次在群众大会上宣传抗日,动员团结进步人士共同抗战。之后,刘元甫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担任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秘书长,协助孔昭同将暂六师(由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改称)归并入八路军领导,编为一一五师滕曲泗邹费五县游击支队,后刘元甫调鲁南行署任秘书。在民族危机,共赴国难的日子里,孔昭同、刘元甫等爱国民主人士不单单是支持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同时也使他们自身在神圣的民族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罗荣桓、陈光、萧华为孔昭同敬献的挽联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团结开明绅士抗战滕县党组织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起来抗日,坚决不当亡国奴”的口号为动力,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争取、团结了一些地方上的开明绅士,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来,为抗日救国献策献力,捐款、捐粮、捐枪,如桑村的李佑肃、羊庄的刘儒嵩和张崇英、柴胡店石楼的张瑞五等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李佑肃思想开明,倾向革命,支持抗日,与滕县党组织保持友好关系。在滕县抗日训练班创办之初,生活困难,李佑肃捐献了斤高粱。特别是年夏,省委书记郭洪涛带领省委机关及四支队来滕时,两次吃、住在他家。期间,李佑肃忙里忙外,开仓供粮,腾让房屋,尽心尽力为抗日部队解决食宿问题。李佑肃还多次掩护过滕县党的干部,他的自卫团也是在八路军的帮助下组建起来的一支群众抗日武装。羊庄南塘村的刘儒嵩提供了斤粮食,解了义勇队缺粮的燃眉之急。滕县官钱局负责人辛嘉舟,因县城形势紧张逃到桑村,他亲眼看到义勇队真心实意抗日,遂捐给义勇队法币元钱。在政权建设中根据民主建政的原则,对于那些愿意跟共产党走,热心于抗战事业的开明绅士,就吸收到县、区民主政权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如爱国民主人士张瑞五,在李乐平等人的影响下,积极支持滕县人民抗日救亡活动,自愿捐献给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枪3支及粮款衣物等,并秘密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在李乐平的帮助下,张瑞五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与我党组织联系更加密切,帮助党组织开展活动,团结各界人士为抗日救国做了不少工作。年,正当鲁南抗日局面处于最艰苦的时候,他毅然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年4月,滕县参议会在庄里成立,他被推选为参议长。

开展抗日爱国教育,团结知识分子抗战

“七七”事变后,在共产党全民族抗战的号召和滕县党组织带动下,滕县私立滕文中学的爱国师生积极宣传抗日,学校抗日气氛浓厚。杨士元校长从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毕业的学生中聘请朱银山等人任副校长、教务主任、训育主任及各科教师。这些教师有强烈的爱国热忱,重视对学生的抗日爱国教育。校方采纳了朱广泉等进步学生关于在课程设置当中增加抗日救亡内容,以及加强对民众进行抗日宣传的建议。校内以进步学生为主创办了《救亡文荟》刊物,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也贴在了学校的墙壁上。进步师生组织学校话剧团到新市场剧院,以及街头多次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救亡话剧,吉林籍的老师以流亡生活的亲身经历,在舞台上沉痛激昂地唱起“流亡三部曲”,声泪俱下,歌不成声,全场为之动容,为救亡图存,发动群众,积极抗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朱广泉、张贻谋、张兆翼等进步学生后来陆续参加了抗日义勇队。年12月,日军渡过黄河,学校被迫停办,师生不得不离校。杨士元、朱银山等带领滕文中学余名学生,参加了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后来,共产党员董尧卿、该校毕业生共产党员董一博带领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与孔昭同率领的部队会合,共同抗日。滕县乡师(全称为滕县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的爱国教师更是在课堂上借机加强对学生的抗日爱国教育,如该校体育教师孙仲起,常常利用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机会,向青年学生热情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华东之大,已放不下一张课桌了;日寇进逼华东,同学们再也不能埋头读书了!”在党的号召、爱国教师的鼓励下,思想进步的学生如李瑞、杨斯德等人先后加入“民先”(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到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共产党抗日救国方针的号召下,滕籍的爱国民主人士也从外地纷纷回到家乡,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例如彭畏三原任省立七中校长,“七七”事变后,他拒绝随同省教育团体南逃,坚持留在山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组织和动员山东各界人士,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团结对敌,共赴国难。他到滕县羊子峪一带,走村串户,宣传抗日。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正在滕东山里活动时,便于年8月辗转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与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取得了直接的联系,从事抗日活动。加强争取改造工作,团结会道门武装抗战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力量,滕县党组织对会道门武装也进行了争取和改造工作。如柴胡店王守银的“培贤道”和羊庄的“小刀会”,经团结争取后,他们也积极投入到抗日反顽斗争的行列。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羊庄“小刀会”的会首刘印轩抗日觉悟逐步得到提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带领“小刀会”勇敢地与小股日伪军作战数次。年2月,在与土顽王玉森、朱十英、梁继璐部连续作战中,“小刀会”会众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终因武器低劣、寡不敌众,撤出战斗。其后,“小刀会”的部分人员加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总而言之,全面抗战初期,滕县党组织立足人民利益,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全民族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成为滕县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抗击者;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领导者。特别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滕县的正确实施,发展了进步力量,争取了中坚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打击了亲日派和汉奸,开创了滕县全民族抗战的大好局面,为滕县乃至鲁南的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历史雄辩地证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担当大任,依靠人民扭转危局,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航新征程·红色记忆)

(来源:王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zz/8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