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不应,当取阳明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治肝不应,当取阳明

肝藏血

情志不调,肝气自郁于本经,可以出现肝郁气滞的肝经病证;肝气犯胃克脾,或木火刑金,又可出现其他脏腑的病变,故治肝在中医治法上占有重要地位。肝经病证从肝论治,容易理解,但某些情况,在治肝效果不理想时如何治疗?这是临证中遇到的问题。前人有“治肝不应,当取阳明”之说,此属“知常达变”的范畴。

比如胁痛一证,多从肝治,或疏肝理气,或化瘀和络,或养血柔肝。曾治疗一病人,胁痛间作三年,两胁疼痛不定,以左胁为多,时轻时重,痛引后背。经各项检查,除B超诊断胆囊壁毛糙外,余无异常。

由于胁为肝经分野,辨证属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结不畅所致,以柴胡疏肝散治之,投药后症状虽略有改善,但胁痛隐隐不除。再诊时,考虑肝病胁痛,“初痛在经,久痛入络”,又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紫丹参、红花、丝瓜络等活血和络之品,然症状仍无太多改善。

先后治疗一个月余,按疏肝理气、养血柔肝、活血和络等诸法施治,终属效果不够满意。思之再三,反复斟酌,考虑患者大便易溏,尤以多食或进油腻后便溏次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边有齿印,脉细弦,试从脾胃入手治疗以观其效。

后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益气、调运中焦,药如:炒党参15g,炒白术10g,云茯苓15g,淮山药30g,炒苡仁15g,煨木香10g,砂仁(后下)3g,青陈皮(各)5g,炒白芍10g,炙乌梅5g,白夕利10g,炙甘草3g.药后症状改善明显,不仅大便已实,而且胁痛之症很快减轻,再以该方略作加减调治而愈,后来复诊据云:胁痛恒久未作。分析上方之组成,虽以健脾为主,但其中白芍、乌梅不仅有健脾止泻作用,也有酸收敛肝之功,故能取效。

此外,临床也有部分肝病患者,包括“慢乙肝”、早期肝硬化,其胁部隐痛是常见症状,除伴有肝功能异常外,也多有消瘦、食欲不振等表现,病程较长。

临证一般从肝脾治疗,从肝而言,根据肝郁、肝热的表现,或配合疏肝理气,或施以清肝泄热;从脾而论,主要是健脾益气,化湿和中。个人体会,对这类肝病者,若从中焦脾胃入手,似乎更易见效。

在健脾基础上,有肝郁气滞者,加炒柴胡、郁金;肝热而肝功能异常者,加垂盆草、蒲公英;肝区疼痛者加川棟子、玄胡索。

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消化系统疾病中,肝与脾胃的联系最为密切,治肝安胃,疏肝健脾是常用之法,而从五脏相通,相生相克的理论而言,某些肝经病证,治之少效时,也可以从调理脾胃着手而达到治肝的目的。故前人所谓“治肝不应,当取阳明”之说,诚为经验所得,对临证或有启发。

文字/刘沈林姚学权整理/邹坤吴冠楠郭丽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zz/10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